设置主页 加入收藏 保存到桌面
当前位置首页论文计算机论文高中信息技术课中“互联网+”的应用探析

高中信息技术课中“互联网+”的应用探析

美人为馅围观:℉更新时间:2021-12-18 08:34:56

3.4、学科整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互联网 +”的背景下,各类应用软件层出不穷,每天都要大量的软件被研发出来,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不能一味的教学生如何使用软件,软件编程的原因和方法等,更重要的的是培养学良好信息素养,包括:信息产生的原因、信息获取的方法、信息识别的方式、信息加工和处理及传递的过程等【4】。当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时,才可以和其他学科进行全过程整合,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把信息课程中学习到知识当做查找其他学习资料的工具,才能做好所有学科共同进步,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施的高素质人才。同时把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整合到一起,既能有效拓宽学生学习的思路,而且还能逐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对提升学习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也有十分大的帮助。但在具体整合时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所选择的学科之间,既要有想通的地方,而且在某些地方可实现紧密结合;第二,其他学科的知识能有效融合到信息技术中。

3.5、多元化评价,激发学习兴趣

“互联网 +”的教学平台让课堂教学内容的备份、知识的重现成为可能。教师的授课内容,录制的微课,可以在全网络共享,随时随地提取和播放。这就让我们把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总结环节变成回放式的内容重现。大量教学实例表明,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具有激励、诊断、鉴定的作用,通过多元化评价,可促使高中学生能更加清楚的认识自己,让他们能认清自己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评价内容包括:知识和能力评价、过程和方法评价、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三个维度【5】。

所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并不是由单一走向多元,更是完善课堂教学教学的过程,对促进学生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多元化评价,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理论实践,深入探究了基于“互联网 +”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究结果表明,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既要教会学生如何更加有效的施工软件,而且还要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互联网 +”的大环境下,教学资源更加丰富,需要从充分借助这些资源,才能最大限度上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韩鹏松 . 对“互联网 +”时代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 [J].学周刊 , 2021, 3(3):38-39.

[2]吴飞燕“.互联网+”背景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改进——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J]. 考试周刊 , 2021(38).

[3] 邱宗华 . 论“互联网 +”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J].教育 , 2021(12):00126-00126.

[4] 邓荣霞 . 互联网 + 背景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 [J]. 中小学电教 : 下 , 2021(4):4-4.

[5] 刘宗顶 , 欧君 . 互联网 + 背景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J].信息与电脑 , 2021(21):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