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主页 加入收藏 保存到桌面
当前位置首页论文会计论文银企关系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

银企关系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

神弃之皇围观:℉更新时间:2021-12-20 12:15:36

银企关系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研究的意义首先,自 Allen et al.(2005)研究指出关系型的非正式替代机制的存在是支撑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后,理论界对这种非正式替代机制进行了颇为深入的研究。由于亚洲国家普遍存在政企关系问题,后续的研究便首先从政治关联领域展开,然而大量的文献表明政治关联对于企业来说存在风险和收益不断演化共生的可能,政企关系在给企业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会让企业付出依附权力的成本即权力租金;,从而给企业带来风险。与政治关联相比,银企之间的关系是天然的、长期的,并且双方构建关联关系的动机也更加市场化,对于银企关系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判断这种非正式制度安排的合理性。因此,对于银企关系的研究也是对于关系型机制研究脉络的自然延伸。其次,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和稳健性一直是学术研究的焦点之一,而盈余管理无疑是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的最大障碍。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内在动机、方式方法以及经济后果的研究文献颇丰,理论界对应计盈余管理的认识也不断趋于成熟稳重。与应计项目操控相比,国内外学者对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现阶段对于真实盈余管理的认识还不全面,相关研究也没有形成系统和完整的结论,特别是基于新兴市场国家数据的相关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第二节 研究的思路、方法及框架本文的逻辑主线如下:首先,对国内外对于银企关系和真实盈余管理方面的文献进行了脉络梳理,初步掌握了现阶段该领域相关研究的最新动态,进而为本文接下来的研究奠定基础。在这一部分本文根据理论研究的脉络,将银企关系区分为高管银行背景和银企间相互持股,分别阐述它们在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方面的作用。其后,总结归纳关于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成果,深入剖析企业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内在动因、方式方法和经济后果,突出强调了融资需求对企业盈余管理的诱导作用。最后,在认真研究前人思路的基础上,阐述了银企关系影响真实盈余管理的具体路径。据此,提出本文的假设,即银企关系可以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从而弱化企业的盈余管理动机,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样本构建实证模型进行回归,得出了本文的结论。.....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一节 高管银行背景与企业融资研究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 Fama 就指出,具有专业技能的外部董事参与企业的决策能够帮助企业完善公司治理,发挥独有的监督作用。由于银行系统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以及银企关系具有天然性和长期性,当银行家这一特殊群体纷纷进入企业时,这种旋转门;现象引起了理论和实务界以及监管部门的极大注意。现阶段,国外对于该问题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如下三类:第一类解释基本延续了 Fama 和 ensen (1983)的思路,认为银行家可以为企业提供专业的金融咨询服务,如融资计划的安排,以减轻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Booth 和 Deli (1999)验证了上述猜想,他们研究发现具有银行背景的高管进入董事会能够提供更多金融专业服务。随后,Byrd 和 Mizruchi (2005)认为银行家也可以在董事会扮演监督角色,但监督作用的发挥取决于银行家进入董事会的方式。若银行家以兼职的形式进入董事会,如担任独立董事,与企业本身并无较大的利益关系,那么此时银行家能够在董事会中保持独立起到监督作用。反之,若银行家和企业管理层之间关系密切,甚至是管理层中的一员,那么监督效果就会被大大削弱,此时银行家的作用主要是发挥其在金融领域的余热,帮助企业获取信贷资金。第二类解释是权衡理论。roszner 等 (2001)认为企业和银行家在进行成本和收益的权衡之后,做出建立银企关系的抉择。从收益方面来看,一是银行家能够根据自身对银行放贷偏好的理解,帮助企业设计出符合银行偏好的融资安排。二是银企之间建立的这种关联关系会增加企业的声誉,尤其是知名银行家的加入更会显著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达到向外部信号传递的效果。从构建银企关系的成本方面看,一是企业可能会过度依赖某一家银行,在合作初期这种关系是一种互利双赢的,但随着关联银行对企业内部信息的深入了解,企业面临被关联银行敲竹杠;的风险,企业不得不承受额外的租金成本。二是银行家本身也存在利益冲突的风险,当关联企业陷入困境,银行家所在的银行可能面临贷款无法收回的损失,此时银行家的个人声誉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第二节 银企交叉持股与企业融资研究关于银企交叉持股的研究源于日本和德国的金融实践,以日本的主银行制度为例,银企之间具有很强的联动性,来自主银行源源不断的信贷资金使得日本企业避免了困扰其他亚洲国家的融资约束问题并迅速实现了规模扩张。青木昌彦等(1998)就指出日本的主银行制度有助于委托代理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的缓解。通过这种紧密的联系,银行能够获取更多的内部信息,使得银行在进行贷款决策时更具针对性,这有助于降低市场的交易成本。此后的学者顺着这一思路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如祝继高(2021)详细介绍了世界各国银企间交叉持股的经济后果。当银行持股企业时,银行的角色不单是债权人而且还是股东之一,此时银行不仅关注信贷资金的安全,更追求企业的资本回报率,因此此时银行监督的动力更强,提高企业投资效率的欲望更加迫切;当企业持有银行股份时,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企业更能缓解自身融资约束,特别是企业出现流动资金短缺时,企业更容易得到关联银行应急资本的注入,这有利于提升企业价值。Lu et al.(2021)比较了产权性质的差异对银企交叉持股的影响,研究发现,相较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与银行建立持股关系的欲望更加迫切,这可能和民营企业在借贷市场上所遭受的产权歧视关于,构建持股关系能够增加民营企业的安全感。此外,陈栋和陈运森(2021)研究了当货币政策变更时银企交叉持股对企业融资的影响,研究表明当货币紧缩时持股银行的企业依然能够获得日常经营所必要的信贷资金,而且具有持股关系的企业其现金持有和调整水平更低,这说明持股关系的存在能够在一定程度抵消;因宏观环境波动所带来的干扰,使企业的资金运转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第三章 银企关系与真实盈余管理理论分析 ......... 16第一节 银企关系理论研究 ..... 16一、社会资本理论 ........ 16二、关系型融资理论 .... 17第二节 影响真实盈余管理因素分析 .......... 18第三节 银企关系影响真实盈余管理的机理分析 .... 20一、我国企业的融资需求现状分析 ......... 20二、银企关系影响真实盈余管理的路径分析 ....... 21第四章 银企关系与真实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 23第一节 实证研究设计 ...... 23第二节 实证结果分析 .... 28一、描述性统计 ..... 28二、相关系数分析 ........ 29三、模型的实证结果 .... 30第三节 对于银企关系的进一步分析与稳健性检验 ....... 32一、对于银企关系的进一步分析 ...... 32二、稳健性检验 ..... 33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36第一节 研究结论 ..........36第二节 政策提议 ....... 36第三节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 37第四章 银企关系与真实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第一节 实证研究设计会计信息披露是缓解市场主体间信息不对称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保证资本市场有序发展的基石,因此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对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高度敏感。盈余管理是会计信息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截止目前,对于盈余管理的研究大体上可分为如下两类:一是股权融资与盈余管理研究;二是债务融资与盈余管理研究。在股权融资方面,陆建桥等(1999)最先研究发现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壳;资源十分宝贵,亏损的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陆宇建(2002)也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会受到监管规则的诱导,其表现为众多上市公司在新股发行时普遍达到了监管部门设定的业绩指标,但是一旦新股发行成功以后其业绩就会出现急速滑坡。这说明我国资本市场上普遍存在盈余管理现象,后续的研究沿着这一思路得出了相似的结论(陆正飞等,2006;曾爱民等,2009;章卫东等,2021;祝继高等,2021)。在债务融资方面,Watts Zimmerman(1990)指出贷款人出于资金安全的考虑,签订债务条款时会为企业设定一定的业绩标准或要求企业进行债务担保,这无疑会诱使企业粉饰财务报表。然而 ensen Michacl(1986)却认为随着两权分离度的加大,外部监督能够改善企业的公司治理,约束管理者的不良行为,发挥负债的治理效应。对于后一种观点主要是在欧美等金融市场较为发达的国家成立,缺乏发展中国家相关经验证据的支持。以中国为例,现阶段多数文献依然支持了前一种观点。可能的原因是与成熟稳重的金融市场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更大,银行贷款的可获得性较小,此时为了融资而进行盈余管理动机就会强于银行进行外部监督的压力,从而使银行外部监督有效性的假设无法得到经验数据的验证。

..........结论利用沪深 A 股 2005-2021 年的样本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银企关系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首先,我们通过手工收集高管具有银行背景、企业持股银行以及银行持股企业三个方面的数据,并据此将其界定为该上市公司具有银企关系。其次,为了保证本文所选取的样本中确实存在融资需求会诱发盈余管理的情况。本文先检验了融资需求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运用模型(4.1)进行回归后发现,融资需求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这说明融资需求的确是盈余管理的诱因,同时这也是本文接下来实证分析的前提条件。 接下来,本文在模型(4.1)的基础上加入银企关系变量,并引入银企关系与融资需求的交互项(Ban*FN)。交互项是本文的关键变量,意在表明银企关系的存在会削弱融资需求对真实盈余管理的诱导作用。实证回归的结果显示银企关系变量与交互性均显著为负,这证实了本文的理论预期。其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将样本数据区分为国有和非国有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产权性质会显著影响银企关系的改善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银企关系能够显著降低其盈余管理的程度,而在国有企业中这种改善作用并不明显。最后,在进一步分析时,本文将银企关系细分为 3 种形式进行回归,研究发现虽然总体结论保持不变即交互项均显著为负,但高管银行背景的关系机制回归结果最为显著。这进一步佐证了银企关系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制度安排能够很好地弥补正式制度发展不足的观点。 本文的研究表明银企关系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其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银企关系在给企业带来融资便利的同时,能够弱化企业由于融资动机,如谋求增发新股或配股而引发的盈余管理行为;另一方面,银企之间通过引入债权治理机制,比如银行监督,能够有效的改善企业的盈余管理水平。.........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