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主页 加入收藏 保存到桌面
当前位置首页论文经济论文某省土地集约利用及经济发展之时空差异性概述

某省土地集约利用及经济发展之时空差异性概述

盛世弃儿围观:℉更新时间:2021-12-19 09:03:00

某省土地集约利用及经济发展之时空差异性概述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经济的发展对土地有很强的依赖性,合理的土地利用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⑴。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起飞的阶段,工业化建设、城镇化建设以及现代化建设正在大力推进,加上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导致用地需求急速增加,同时伴随着城市规模盲目向外扩展,不合理的用地结构布局以及低效率的土地利用和产出水平等问题日益凸显。由于城市经济社会以及城镇化的持续健康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有很强的依赖性,面对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外向扩张严重受阻以及人多地少等诸多问题,土地的供给应该考虑从以增加土地数量调节为重点的土地资源粗放式经营向以调节存量为重点的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方式转变,以实现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来满足城市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是实现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变动以及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目前我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紧迫任务。

陕西作为大西北的门户,既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重要之地,又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在西北地区相对较高。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和工业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城市用地向外急剧蔓延。与此同时,陕西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新技术、旅游等新兴产业发展,使得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造成土地供需矛盾逐渐凸显。在土地资源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出现了大量农用地向非农建设用地转移的现象,造成耕地资源大量减少,土地资源已经成为限制陕西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子。此外,陕西省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节约集约用地的各项监管机制尚不完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阻碍。所以,提髙土地资源的利用率,采取土地资源的集约型利用方式,既是从根本上满足陕西各城市发展对土地需求的有效途径,也是保证全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措施。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国外研究进展

土地集约利用最早是以理论研究为主,主要有地租论、边际收益递减论、区位论等,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土地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参与在各种经济社会活动,最终所反映的经济社会特征及规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含义在不同区位理论中以及精明增长;、紧凑式发展多样化集约式土地利用;等思想中都有涉及却没有进行明确的完整描述。但是,他们的共通之处就是阻止城市规模盲目的向外延伸,促使土地利用率得到提升,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国外学者更多关注于土地集约利用的定性方面研究,历史的方法、空间经济学、行为分析、地区冲突理论和管理理论、马克思的结构主义方法等方法论是进行土地集约利用定性研究很好的理论基础,针对土地集约利用的不同功能用途而采用不同的的理论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遥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不同的技术手段逐渐开始被众多学者用于城市土地的定量方面研究。

在关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方面,从评价尺度来看,国外学者主要是从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两方面来进行研究。空间上可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尺度来对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情况进行考察。从全国或城市群、州域的宏观尺度方面研究,国外主要注重于关于政策的探讨,如纳米比亚城市土地管制的研究、英国城镇紧凑度评价、英格兰对实施集约城市政策的分析在中观层次的研究则主要讨论了土地集约利用特定的城市或地区,如密歇根州、华盛顿州、新加坡等。在研究相对较少的微观尺度的城市宗地土地利用研究中,一些学者研究通过研究楼层的投入产出来研究宗地的集约利用水平。从时间尺度方面则主要是采用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来进行研究,但是由于面板数据的获取较难,所以大多数学者采用截面数据进行城市土地利用的研究,如应用面板数据对欧洲以及北美洲的都市群进行居住景观的分析比较,但这类研究相对较少。

第二章理论基础

2.1土地集约利用

土地集约利用最早研究的是农业土地集约利用,是指通过对土地的合理布局,优化土地结构,改善土地经营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率,使得单位土地面积的要素投入最少,用最少的土地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已达到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满足土地利用强度一般被作为度量土地利用程度高低的标准,但这并不代表利用强度越高越好,因为土地是有限的并且具有一定容量,对土地资源的利用需要把成本和效益的关系考虑进去。根据报酬递减规律,土地利用边际效益呈现先递增而后递减的态势,而土地利用边际成本则刚好与土地利用边际效益相反,呈现出先递减然后递增的态势,同样的土地利用边际利润也存在着先增后减的规律。因此,土地利用强度的最优值是当土地利用边际效用降到和土地边际成本相同的时候。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圈地占地、土地投机等现象就是由很低的土地利用强度诱发的,其根本原因则是由于很低的土地持有成本而导致很低的土地市场集约值。因此,合理的土地利用强度必须在市场集约度和合法性集约值二者之间的最低值范围内。土地集约利用则是从人类主动的社会经济活动角度考虑的,以提升土地利用度和产出效益为最终目标的,土地集约利用可以在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的同时减缓城市扩张的速度,以此来节约土资源。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兼顾当下和未来,把握整体利益,实施优化配置,避免土地资源的低度或是过度开发从而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土地集约利用要受到来自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政策因素以及技术管理因素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2.2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是指经济增长过程中所伴随的国家或地区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各方面的综合改善和演进,它有别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含义可理解为三个方面:第一,经济数量的增长。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投入更多的产品和劳务、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式来促使产出的增加。第二,经济结构的优化。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对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结构的优化配置,如产出结构、消费结构以及产业结构等的优化。第三,经济质量的提高。就是指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各项经济指标稳定运行。经济发展是以经济增长为基础的,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我国经济未来持续发展的关键。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兼顾增长的速度和质量,即正确处理快与好的关系,就是在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注重经济结构的调整,使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用得到明显的提高。发展经济的目的是满足人类的有效需求,经济的发展是由人类的有效需求进行引导的,不平衡的需求结构就会导致不平衡的经济结构,进而导致经济发展出现严重问题。因此,就需要调整经济结构,使经济平衡、稳定的发展。目前,我国经济面临着严重的不平衡问题,主要表现在供需关系和经济结构的不平衡。在内需上,存在着需求潜力释放不足的问题,同时生产要素的高投入却对应着需求量的相对不足;在结构上,存在着产业结构、区域结构以及经济结构等方面的不合理布局问题;在外需上,没能达到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平衡发展,且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质量低。因此,我国急需加快对内外需求结构的调整以及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的调整,促使经济结构达到相对平衡,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第三章研究区概况....15

3.1陕西省概况........15

3.2陕西省土地利用状况及存在问题.....16

第四章陕西省土地集约用与经济发展水平评价.....25

4.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25

4.1.1构建原则........25

4.1.2指标体系构建......26

第五章陕西省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分析.....37

5.1重心迁移分析.......37

5.2协调发展评价分析......38

第六章政策措施

6.1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及政策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陕西省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因此吸引了更多的城市外围人口涌入中心城区,人口的集聚伴随着各种城市病;的蔓延,如城市交通拥堵、建筑密度大、绿地面积大幅减少等,这便带来了城市规模的盲目扩张,导致土地利用粗放,耕地面积锐减,严重制约了土地集约利用。这就需要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分析和定位陕西省各城市的功能,确保城市土地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平衡,促进耕地保护政策和城市建设能够同时有序进行。在考虑城市当前发展需要的同时还得考虑长远利益,给城市留下发展的合理空间的同时还得注重城市土地资源的保护,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对规划和用地审批等环节进行严格调控管理,执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制度,把好产业政策、规划选址、供地方式和供地数量四大关,防止城镇建设占用大量优质的耕地,阻止城市整体规模无序的向外蔓延扩展。此夕卜,实施土地利用动态实时监测,以实现对全省各地市土地利用状况的准确掌握。提高陕西省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水平,包括土地利用综合管理系统的建立,及时了解土地利用变化信息。

6.2充分挖掘用地潜力,优化土地空间布局

城市发展离不开土地,因此要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加快城市的发展就需要实现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加大土地开发利用和对城市地上、地下土地资源利用的力度来满足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近年来,随着陕西省的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均耕地在不断减少,所以政府要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律,充分挖掘城市土地潜力,重点幵发土地储备资源,控制土地滥用情况,加大农用地开发和农村闲置宅基地整理工作。其中,农村闲置宅基地整理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村庄布局规划,尤其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村庄布局调整;要不断寻求创新,建立完善的宅基地退出和转换机制;要合理布置用地结构,使得闲散土地能够发挥效益;对城市建设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实施挂钩政策,拓大城镇建设空间,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

第七章结论与讨论

7.1研究结论

本文以陕西省10个地市作为研究对象,对陕西省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陕西省10个地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均处于同步上升不断提高的现实,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程度悬殊较大且整体水平不高;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均衡,整体来看陕北地区经济发展较好,关中次之,陕南最差。随着时间的推移,陕西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经济发展逐渐呈明显的相关性,即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较好的城市其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程度也相对较高。

(2)陕西省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重心轨迹整体向北偏东移动,重心偏移距离相对较大;经济发展重心迁移幅度则相对较小,其轨迹持续向北移动。表明陕北地区土地集约利用和经济发展水平均得到显著的提升且对全省起到一定影响作用。

(3)陕西省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较差,但是随着时间的迁移其协调性在逐渐增强,分别从不同程度的不协调发展过渡到协调发展现实。此外,陕西省大多数城市的协调性均表现为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程度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程度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4)陕西省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二者间的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正的或是负的相关性,其中,土地集约利用度和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度在空间上均呈先集聚再离散最后集聚分布的趋势,经济发展水平则在空间上呈先离散后集聚分布的趋势。整体来看,陕北由低值集聚逐渐聚转变为高值集聚地域,陕南则一直处于低值集聚地域,关中地区波动性较大。陕西省各城市在空间上的适度集聚效益较弱,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不够。

(5)由于受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因素以及历史发展基础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陕西省经济发展极不均衡,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加之各区域产业结构、城市人口及规模等因素共同制约着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因此陕西省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一定的时空差异。为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经济的共同协调发展,必须制定合理的土地规划和政策;充分挖掘城市用地潜力,优化土地空间布局;优化产业和用地的结构和分布;推动经济转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因地制宜,提高陕西省各地区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略)

标签:历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