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主页 加入收藏 保存到桌面
当前位置首页论文经济论文经济管理类学校毕业论文范文3篇

经济管理类学校毕业论文范文3篇

蝼蚁逆袭围观:℉更新时间:2021-12-19 12:48:50

经济管理类学校毕业论文范文3篇

经济管理类学校毕业论文范文第一篇:中国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与基本经济制度第 1 章 绪论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历史上世界各国的私有化变革从根本上看均是出于政治目的,而非出于使经济持久快速健康发展的目的,苏联解体后,以俄罗斯、东欧、拉美为代表的国家与地区深受其害,走向了大规模私有化的道路,国民经济由此放缓、低迷。虽然私有化成功的政治目的与失败的经济结果已经被历史证明,但是当下在我国依然被盲目拥趸,这使得我国国有经济的发展面临一系列困境,甚至威胁到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国内,新自由主义学派与华盛顿共识;遥相呼应,主张将国有企业转变为非营利性公法企业;国企必须从营利性领域(而不单是从竞争性领域)中逐步退出;。另外,《2030 年的中国》报告也提议中国重新定义由国家掌握垄断权的战略行业,将它们局限于公益领域;。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与西方国家国有经济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能否提供可以惠及全民的利润,如果中国的国有企业从营利性领域全部退出,私人资本就会占据统治地位,社会绝大部分利润就会被私人资本瓜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制度就将会不复存在,中国就会走向私有化的道路。至此,国有经济进退的理论争议已经演变为中国经济是否会全面私有化的严峻问题。在这个关键时刻,党的十八大强调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重申了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其最终目标是共同富裕。而且,在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要求下,只有重新梳理并阐明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脉络、怎样的生产关系形式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中国国有经济与基本经济制度的关系、中国国有经济与基本经济制度的演变、如何通过对中国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来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才能切实达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目的,由此,本论文将会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一一予以回答。........1.2 相关文献综述近年来,国外学术界对于国有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传统上,国外学术界多数将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视为仅仅是产权主体不同的同样性质的企业(Shleifer,1997)。①但近年来,对于国有经济的功能、地位与作用,学术界又产生了新的考虑:第一,国有企业是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工具,而且对于经济性质、经济结构特征与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的国家来说,国有企业的功能也不相同。Ding R.(2021)给定了在 WTO 贸易框架下规制中国国有企业行为的标准,论证了中国国有企业能够作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在世界市场公平地参与竞争①。Brammer,et al(2021)强调了除作为普通企业外,国有企业还是国家干预与调节宏观经济的有效工具②,FAmatori.(2021)则明确认为欧洲国家政府以国有企业为工具对于经济进行干预的思潮再次到来③,Andrew,et al(2001)还指出,比起发达国家,国有企业在发展中国家发挥着更加显著的作用④。在具体的产业层面,Naughton(2021)通过对中国的考察,强调了对于金融市场不发达的国家而言,国有企业在大型项目建设与创新投资方面的重要作用⑤,Matthews N,et al(2021)则以水力发电为切口,研究了中国国有企业在建设与调整能源产业方面的巨大政治经济制度优势⑥。第二,其他一些学者还指出了国有企业在收入再分配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对于保证社会总体福利的积极意义。Avsar,et al(2009)根据跨国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国有企业作为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的主要工具,是很多国家的国有企业私有化进程在近期放缓乃至完全停滞的重要原因,而且对于资本密集型产业而言,相比私有企业,国有企业往往能够支付更高的工资来激励剩余劳动力参与生产,这就更加有利于收入的再分配。⑦Schneiberg M.(2021)更是直言国有企业的性质是和谐与共赢。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国外研究中越来越重视企业在纯经济领域之外的功能和作用。........第 2 章 中国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理论依据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其国有经济的调整对基本经济制度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只有中国国有经济完成了战略性调整,才能使基本经济制度得到完善。因此,本章分三部分对中国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理论依据进行了梳理:第一部分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阐释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并揭示了基本经济制度的科学性。中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是手段,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才是目的,也就是说中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要以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为导向和前提,由于基本经济制度属于生产关系范畴,又由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所以从社会分工的视角通过研究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规律来考察基本经济制度具有严格的理论逻辑。本部分的主要内容是社会分工到社会化大生产的理论逻辑、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理论、资本组织形式的社会化理论、生产组织形式的社会化理论。第二部分解析了国有经济的功能。在第一部分基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明确了中国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导向和前提后,由于中国国有经济是进行战略性调整;的主体,所以第二部分着眼于中国国有经济本身,从西方国家和中国国有经济在与市场经济结合时立足点的不同之处切入,考察了中西方国有经济性质的差异,在得出国有经济的一般功能之后,揭示了中国国有经济的特殊功能。本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中西方国有经济性质的比较、国有经济的一般功能、中国国有经济的特殊功能。第三部分整理了中国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国有经济;是产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而中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也是产业;层面的问题,所以整理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十分必要。本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产业关联理论、产业结构升级理论、现代企业制度理论。2.1 社会分工视角下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社会分工是超越一个经济单位的社会范围的生产分工,是指人类从事各种劳动的社会划分及其独立化、专业化。社会化大生产是同小生产相对立的生产资料与劳动力集中进行的有组织的规模化生产,即专业化分工不断发展、各种产品生产之间协作更加密切且使生产过程各环节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生产。社会分工的发展就意味着社会化大生产程度的提高,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梳理了由社会分工到社会化大生产的理论逻辑:社会分工是在自然分工基础上自发形成的,并成为商品经济发展的前提,在自发的社会内部分工成了生产的基本形式的地方,这种分工就是使产品具有商品的形式,而商品的相互交换,即买和卖,使个体生产者有可能满足自己的各式各样的需要;①;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分工使得生产向社会化方向发展,新的生产方式在整个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自发的无计划的分工中间,确立了在个别工厂里有组织的有计划的分工;在个体生产旁边出现了社会化生产;②;而随着社会分工大规模专业化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也发展至其高级阶段,即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的社会化会得到更大规模与更快速的发展,并最终完成向社会化大生产的变革,有计划的组织要比自发的分工更有力量;采用社会化劳动的工厂里所制造的产品,要比分散的小生产者所制造的便宜。个体生产在一个又一个的部门中遭到失败,社会化生产使全部旧的生产方式发生革命。;.......2.2 国有经济的功能理论国有经济的性质决定国有经济的功能,因此,考察国有经济的功能就必须要先分析国有经济的性质。中西方国有经济性质的根本区别源自中西方生产方式,尤其是中西方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的立足点的不同。市场经济存在的条件是社会分工与存在不同独立的物质利益主体,所以无论是我国的生产方式还是西方国家的生产方式在同市场经济结合时,都应该兼顾社会分工和不同独立的物质利益主体两方面才有科学性与优越性可言。在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中,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这是因为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的主体生产关系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西方国家的生产方式在与市场经济结合时立足于大规模生产资料私有制之上,即极端地偏重于不同独立的物质利益主体这一项单方面的条件,这就必然导致西方国家的基本矛盾及其不可调和性的产生,从而必然导致财富的严重两级分化及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发生,所以,西方国家有可能交替运用国有化和私有化手段去试图缓解当时最突出的经济矛盾,但是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各种矛盾实质上是彼此联系并螺旋式深化的。①由此可见,西方国家的国有经济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国有经济的存在本身是从属于资本家的统治与剥削的,是不会与私人资本争利的,即便其在有限程度上提供了一定的公共服务,但本质目的则是为了维护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主体生产关系的稳定,一旦西方国有经济与私人资本在某一领域产生竞争,就只能退出。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中,我国生产方式在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时立足于大规模生产资料公有制,即在生产关系层面与生产力从商品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分工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相适应,与此同时,公有制经济市场主体之间、公有制市场主体与非公有制经济市场主体之间、非公有制经济市场主体之间在客观上表现成为不同独立的物质利益主体的基础上,还能够提供全民分配的利润,这恰恰使得我国的生产方式与市场经济得到了全面的结合。由此可见,中西方国有经济性质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的不同。.......第 3 章 中国基本经济制度下的所有制关系与分配制度..........553.1 建立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 553.1.1 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条件.... 553.1.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条件........ 583.1.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613.2 基本经济制度下的国有经济...... 643.3 基本经济制度下的分配制度...... 723.4 本章小结.......80第 4 章 中国国有经济与基本经济制度演变的实证分析..........834.1 中国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历程.......... 844.2 社会化大生产程度的量化与公有制经济暨国有经济的合理比重.... 904.3 国有经济的演变历程...........944.4 基本经济制度演变与基尼系数变化的相关性........107第 6 章 中国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与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对策针对第 5 章提出的中国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与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所存在的问题,本章在第 2 章的相关理论、第 3 章的成功经验、第 4 章的实证分析的指导下,分三部分一一提出了相应对策:第一部分提出了解决我国宏观经济层面最突出的问题财富两极分化严重的根本方法是捍卫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同时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并严厉惩处以权谋私等腐败问题。本部分的主要内容是进一步发展以国有经济为主的公有制经济并巩固其主体地位、在提高劳动要素收入的基础上平衡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规制权力运行并严惩权力寻租。第二部分从中观经济层面即国有经济本身出发,从国有经济监管、国有经济结构、国有经济效益分配三方面提出了发展和壮大我国国有经济的对策。本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全面规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全面调整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结构、从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两方面重构国有经济效益分配。第三部分从微观经济层面即国有企业的视角提出了在市场导向下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对策。本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推进国有企业按行业分类改革、以管资本;为立足点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国有企业社会性分工形式模块化发展。

.......结论国有企业按行业分类改革是在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与公益类基础上的延伸,也是实现一企一策;的重要前提,更是市场化导向下进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只有依据不同市场化程度在国有企业按行业分类改革的框架下,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国有经济的效率、完善对国有资产的监管,从而加强我国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过程中其他改革的市场化导向,进而在微观层面完善基本经济制度:首先,通过界定功能对国有企业按行业进行细化分类。按照不同功能对国有企业进行进一步细化分类将成为发展趋势,而企业的特殊性与功能则最突出体现在本行业的发展中,所以无论对于商业类国有企业还是公益类国有企业都可以再进一步按行业进行细化分类,从而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的生产效率。比如就自然垄断型商业类国有企业而言,还可以分为资源(煤炭、石油等)垄断型商业类国有企业与能源(核能、电能等)垄断型商业类国有企业,资源垄断型商业类国有企业还可以分为煤炭行业(开采、洗选等)商业类国有企业和石油行业商业类国有企业等,煤炭行业商业类国有企业还可以按功能分为煤炭开采商业类国有企业和煤炭洗选商业类国有企业,分类细化至此,就可以将有效与安全开采技术作为煤炭开采商业类国有企业的重点监管指标之一。①这一细化分类的过程,正是对列宁提出的把每一种产品的生产,甚至把产品的每一部分的生产,都变成专门的生产部门;而且不仅把产品的生产,甚至把产品准备好以供消费的各个工序都变成单独的生产部门;②的科学实践。其次,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以管资本;为主监管国有资产,降低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的成本。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既是为了要明确国资委与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关系和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与所出资企业的关系,降低委托代理;过程中的 X 非效率,也是为了通过专门以管资本;的方式对国有资本运营质量、国有企业财务状况和国有产权流转按国有企业类别进行重点监管,在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增强国有资本活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提高国有资本回报率的同时,使不同类型国有企业按行业进行分类改革之时不受国有资本运营相关问题的阻碍,从而达到降低改革成本的目的。.........参考文献(略)

标签:历史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