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主页 加入收藏 保存到桌面
当前位置首页论文计算机论文科技创新促进区域发展思考——以沈阳经济区为例

科技创新促进区域发展思考——以沈阳经济区为例

噩梦之渊围观:℉更新时间:2021-12-18 08:47:14

科技创新促进区域发展思考——以沈阳经济区为例

一、引 言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大多是依靠资源、廉价的劳动力资本来维持的粗放式增长模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环境认识的加深这种增长方式的弊端日益显现,不仅仅对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而且对于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致命的创伤。单从产生的经济效益上讲也是处于高投入低回报的发展形势。因此,以科技的创新改造传统生产方式、开发新能源和清洁生产技术、降低环境污染和提高环境承载力等方式促进着经济的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当代科技以一种全新的面貌进入到人类生活中,从生产线全自动化到家用电器智能化,从航天事业的发达到智能手机的普及,科技的进步改变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科技诞生了新的产业,带来了丰厚的利益,推动了人类文明向前发展,因此,科技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各国都在依靠科技进步占领先机提高国际竞争力。我国各地区也不例外的将科技创新放在经济建设关键位置,并进行了科技体制改革。但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一些高精尖科技需要进口等问题仍旧存在,这就是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技术障碍。

沈阳经济区作为辽宁省老工业基地重点地区,工业化程度时间较长、程度较深,因此遗留下来的问题也比较多。如资源消耗量大且面临资源枯竭危机,环境污染严重和生态平衡受到破坏,重工业比较发达,廉价劳动力资源较丰富,缺乏高科技人才等。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沈阳经济区的发展迫切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实现产业转型和能源、环境与人才资源上的共同发展。本文对沈阳经济区的科技创新发展进行分析,对其科技创新的发展有借鉴意义。这一课题的选择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很高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研究比较多。 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第一次使用了创新;一词,并指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是生产要素和条件重新组合而成的生产体系,包括发现新的生产要素、引入新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以及实施新的企业组织形式。他认为,独立的企业才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只有企业家能够成为技术创新的承担者,政府不能直接参与企业日常生产管理,同时他还强调技术创新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正向的。随着科技的发展,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科技创新被许多学者广泛和深入研究。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 20世纪70年代前,美国为中心的熊彼特派;从不同角度提出假说并进行实证分析。他们明确了经济发展的核心是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并提出技术创新扩散、企业家创新和创新周期模型。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有:曼斯菲尔德、莫尔顿·卡曼、南希·施瓦茨、格里利克斯、罗森堡和谢里夫等。主要研究的问题有:新技术的推广、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技术创新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等。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技术创新的理论研究开始转向综合方面。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弗里曼、厄特贝克、多西等。他们是从技术创新的动力、来源、阻力机制、环境因素、扩散问题等方面对技术创新进行研究的。他们认为技术创新并不单单是企业的行为,还需要国家系统的支持,推动知识的创新、引进、扩散和应用,使整个国家的技术创新取得更好的发展。

2、国内研究综述

史清琪等(1985)在《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一书中,较早的提出了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书中通过对衡量技术进步指标和模型的探讨,尝试找出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测算方法。李京文和乔根森等人(1993)指出,在中美日经济增长研究中,一般均衡的条件下,生产率可以被当作是一种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大贡献的因素,它是活跃在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之外的一种依靠技术进步来实现的生产关系要素。李京文等人(1996)在《生产率与中国经济增长》一文中进一步探讨了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关系。陈运平(2007)认为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源生动力,他阐述了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发展的几个作用。崔鑫生(2008)在研究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方法过程中,综合分析了国内外运用专利计量手段作为测度技术进步和创新的指标,研究了学界专利技术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研究成果,并且就国内利用专利表征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戚汝庆(2007)从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方面展开论述,不仅分析了技术进步为什么和怎样促进经济增长等问题,还提出应当不单单从计算和实证的角度研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问题,还应把这种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所产生的机理分析和系统结构进行解释。文章运用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企业管理和技术哲学等多种视角对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问题进行分析,使技术进步影响经济增长问题从理论层面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二、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渐深厚。科技创新不仅在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方面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在解决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方面也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从哲学的角度分析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对人类思考科技发展的方向和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熊彼特创新理论和马克思理论中都有对科技创新发展的理论研究,他们之间在某些方面是相类似的。如在肯定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影响方面,以及他们都倾向科技创新的发展不只是取决于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而是更重要的在于生产者的决定,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科技创新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使社会中的人成为了异化的人。虽然米都斯小组发表《增长的极限》的重要目的在于警示人们经济发展存在极限危机,但在报告中也研究了科技创新与于经济增长的极限问题,提出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的思想。由此可见,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的作用、发展方向和未来价值方面的研究在当今社会来看是迫在眉睫的。

(一)熊彼特创新理论基础

熊彼特是经济学家也是社会哲学家。他不仅从经济学角度阐述了创新理论;,而且还从哲学、社会学等多元视角对其进行了分析。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库兹涅茨的眼中熊彼特就是一位史学家、社会哲学家。;从哲学的角度来研究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为分析技术创新的发展以及促进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启示。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是西方经济学发展过程中比较完整和系统的理论体系的代表。熊彼特在他的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理论,通过对技术创新发明等创新在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分析,来研究创新对生产关系和经济增长以及社会进步的关系。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对科技创新的研究在促进经济理论发展和科技创新理论发展上,都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拥有与众不同的地位。他在著作《经济周期》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中也提到了创新理论,并加以完善和系统的表述,他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以资本主义为代表的现代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原因,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由此也成为广受关注的理论热点,因此一般我们谈到的创新理论;多半是指熊彼特提出的创新理论。

(二)科技创新与增长的极限

《增长的极限》是罗马俱乐部的第一个研究报告,于 1972 年问世,它的出版引来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引来许多争议的同时也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它的价值来自三个方面:首先,它揭示了经济疯狂的增长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资源压力和环境压力。它提出时正是西方资本主义将全部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之时,当时的西方国家正沉浸在工业化进程和科技带来的巨大利益中。增长极限的问世无疑会引起这巨大利益的受益者们的反对,但就现在经济社会发展来看,报告的提出具有划时代意义。其次,它的贡献还在于对经济的增长用指数的形式表现出来,虽然这种方式被一些学者看作是不科学的,但是从研究方法的角度来讲将指数运算引入对经济增长的分析中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它的指数计算的意义并不在于它的结果,当然这结果也不是一个确定的不变的数学值,而是要通过这种方式来证明无节制的经济增长具有很大的弊端和风险性,从长远的角度来讲,对于人类未来的发展具有很大的负面效应。再次,指出经济增长并没有达到极限是由于技术创新的原因,并且实现经济增长的持续发展要形成全球均衡的系统。经济的增长与时空条件之间具有某种联系,而科学技术创新是实现这种关系稳定以及人类发展的关键所在。增长的极限的提出对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增长的极限》所提出的全球经济增长面临极限问题和均衡现实都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撑。科技能够改变工业生产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从而缓解增长极限的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

第一,极限期;可以通过技术改变。增长的极限概念指出经济增长是有极限的,地球所提供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能源资源方面是有限的,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总会有资源耗尽的时刻,也就达到了经济增长的极限。但是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减缓了极限的到来,如果按照工业化初期的生产方式和资源消耗情况来推算,资源枯竭可能已经严重影响了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正是由于科技的存在和发展,改变了按照原有发展可能会达到的极限期;,虽然并不能肯定科技创新能否完全解决极限问题,但至少在目前看来能有效的减缓达到极限的速度。

第二,增长的时空条件。增长在时间上具有短期和长期之分,在空间上有局部和全球之分。对于局部的增长极限能够明显的看到,随着资源的减少、人口的增加以及环境承载能力达到饱和,就会出现超过极限的情况。但是我们发现,往往在经过技术措施改善以后,又会回到极限值以内,这表明增长极限是弹性发展的模式,这种超越极限的波动模式存在的唯一条件是:外部环境能够支持超负荷运转的系统或者能够在负荷较低的情况下及时地进行自我恢复。; 他还存在另一种情况,在局部空间的增长中,新的科学技术发现了新的可再生能源或者从局部以外获得额外的资源,抑或是新的技术有效的治理了环境问题,减少了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危害,缓解了环境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局部的经济发展又回到极限值以内或者形成新的极限值,由此可见对于局部空间而言,极限可以通过可行的技术尽量地提升。

三、国外科技创新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15

(一)美国硅谷发展的成功经验..............15

(二)科技政策促进日本筑波科学城建设的经验.................17

(三)国外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给我们的启示...................18

四、国内科技创新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 以沈阳经济区为例................20

(一)沈阳经济区科技创新的必要性...............20

(二)沈阳经济区科技创新发展...........................21

五、增强科技创新推动作用的政策与措施........................27

(一)发展科技含量高的接续产业.............................27

(二)促进技术创新体系完善................................28

(三)通过科技手段突破资源环境约束.................28

五、增强科技创新推动作用的政策与措施

科技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内生力量,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能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无论从提高区域经济效益的角度,促进生产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率、满足市场所需;还是从未来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科技创新无疑是实现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因此,加强科技创新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科技含量高的接续产业

资源型城市的数量所占比重一直位于全国前列,这些城市或地区是依靠矿产等资源发展起来或壮大起来的,它们通过对矿产等自然资源的开采、加工形成城市的支柱产业,这些产业多年来支撑着地区的经济发展。资源型城市应当充分重视其发展的特殊性,在选择接续产业时,要分析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利用城市丰富资源,合理规划接续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最终选择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巨大潜力的接续产业作为城市建设的支柱。

由于资源开采型产业具有阶段性、有限性、收益递减和不可逆转的特性,矿产开采产业的生命周期受资源储量的限制极大,资源枯竭意味着产业进入到衰退期;并且开采过程是从易到难的过程,资源开采难度加大使开采成本上升,收益成递减趋势;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它的消亡是不可逆转的。随着矿产资源的储量和可供开采数量的逐年减少,这些城市主要面临的考验是原来的支柱产业逐渐走向衰落,甚至濒临破产,致使相当一部分城市变成资源枯竭型城市。解决资源枯竭的办法有两个,一个是人口、城市的整体迁移,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广人稀的国家,例如美国、澳大利亚;一个是发展接续产业,老工业基地一般具有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较大的国有资本存量,整体搬迁的成本巨大,而且上述条件又可称为经济区实现二次振兴的基础。所以发展科技含量高的接续产业、实现产业转型,达到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增长是必经之路。使三高一低;产业,即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和低效能产业,逐渐向科技含量高、环保效果好、产能丰富的产业转变。政府在资金方面加大对接续产业的科技资金投入;税收管理上,在提高效率和环保成果上的科技开发与应用方面给予优惠和补助。行业组织和协会要给予转型企业一定的指导,从发展方向到经营管理,都要提供咨询和服务。

结束语

科技创新是区域发展的动力来源和根本保障,是实现经济振兴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区域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科技创新能够促进循环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发挥。对于科技创新对区域发展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关注,其研究有很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笔者也阅读借鉴了大量前人的研究成果,总结和分析了科技创新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对我们进一步发展有哪些借鉴和启示。本文从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开始,研究了国外和国内(以沈阳经济区为例)科技创新对区域发展的作用,但由于资料和数据的限制,没能从更多的方面进行量化对比和进一步分析,存在不足之处。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能够从更广泛的层面研究科技创新对于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提出更多具有实践价值的政策提议。

参考文献(略)

标签: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