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主页 加入收藏 保存到桌面
当前位置首页论文计算机论文农用地质量评估——基于GIS技术

农用地质量评估——基于GIS技术

大明官围观:℉更新时间:2021-12-18 10:18:30

农用地质量评估——基于GIS技术

1.综述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农用地质量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在于科学量化农用地数量、质量和分布等状况,实现农用地的依法、科学管理,并实现耕地的占补平衡。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耕地占补平衡、基本农田划分及保护、完善农用地价格体系、为土地资源和资产合理布局等土地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农用地质量评价成果确定补偿标准实现经济评价,提高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过程的土地质量,并实现农用地的用养结合,保证农用地质量的稳定和提高。通过补偿价格的杠杆作用实现建设用地少占高质量耕地,切实保护耕地资源;建立科学合理的耕地价格标准,促进农用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在元宝山区农用地质量评价工作中,尝试用MAPGIS进行其级别的划分,该软件是集地图输入、数据库管理和空间数据分析为一体的空间信息系统,具有完善的地理数据输入、图形编辑、数据库管理、空间分析、图形输出和实用服务等功能模块,在土地管理等领域发挥它良好的技术支撑作用。本文介绍了利用MAPGIS软件,在正确地测算出土地定级中不同影响因素所对应分值的基础上,完成其相关专题地图的绘制过程,显示了GIS技术在土地定级工作中的高效性、准确性、合理性的优势。

通过农用地质量评价的经济杠杆手段,促进实现县级土地可持续利用与发展的目的。通过土地级别划分,进行土地级别收益测算,确定农用地基准地价,从而为农村土地市场服务,真正体现不同区位的农用地价值。本文以元宝山区作为研究对象,对土地质量进行精确地评价,量化土地质量等级,目的是实现元宝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高土地的利用的经济效益。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内土地评价研究进展

新中国成立后的农用土地分等定级始于 1951 年的查田定产工作[10]。1986 年,农牧渔业部土地管理局和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等研究制定了《县级土地评价技术规程(试行草案)》,主要以水、热、土等自然条件为评价因素,划分农用地自然生产潜力的级别,其土地评价方法和体系主要属于土地自然评价,经济分析较少。在推行联产承包制过程中,各地普遍开展的群众的土地定级估价,属于土地经济评价范畴,但缺乏科学的评价指标。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入,为满足我国农用土地税收、补偿和流转的需要,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在原农牧渔业部县级评价试点工作基础上,完成了《农用地分等定价规程(征求意见稿)》(1989 年),并进行了试点。1997年,国土资源部制定并颁布了《农用土地分等定级规程(试行)》,但该规程中仅阐述农用土地分等问题,对于农用土地估价亦无相应规程。1999 年,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项目被列入新1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土地资源监测与调查工程;,拟通过开展农用土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工作,全面掌握和科学量化耕地质量与价格状况,实现土地管理由数量管理为主向数量、质量、生态管护相协调管理转变,所以 1999年,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组织专家,对原有《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讨论稿)进行了修改。至 2003 年 8 月,《农用地分等规程》、《农用地定级规程》和《农用地估价规程》正式颁布实施。

1.2.2 国外土地评价研究进展

国外的土地质量评价工作开展较早,也比较系统。俄罗斯、美国、德国、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研究较具有代表性。国外早期的土地评价也主要是用于赋税,如在15至 17世纪莫斯科地区的税册中有过土地登记和对于土地质量等级的记述。由于不同地区国家之间土地所有制不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有了土地质量评价模式的多样性,比如德国的土地评价已经有近200年的历史,德国财政部于1934年就提出《土地评级条例》。由德国财政部负责的农用地分等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税收服务,以后服务对象扩展,分等成果用于评估、规划等其他目的。目前使用的农用地分等定级方法,是以土壤评分为基础,通过自然条件的校正来调整区域差异,得出产量值。在产量值的基础上,经过社会条件和农用地条件的校正,得到经济值,从而得到农用地级别与价格。在美国、日本等土地私有制国家中,土地评价工作的方法体系与管理制度都比较成熟稳重和完善。美国的土地评价是基于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规划而进行的。1937年,有美国斯托利提出的指数分等法对英语国家的土地分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目前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农用地分等理论体系。

2.基础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2.1 定级资料整理、分析

在农用地质量评价过程中,广泛收集利用已有的各种资料和研究成果。例如土壤普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经济统计年鉴、农用地分等成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资料和图件。这些资料和科技成果应用于农用地质量评价工作中,既节省了时间、人力、物力、财力,又提高了农用地质量评价成果的科学性、可靠性。实地调查是农用地定级评价最基础的工作,是内业分析处理的最基本可靠的依据,是提高定级评价过程及质量的根本。

2.2 农用地质量评价范围

本次研究区域范围是赤峰市元宝山区的辖区范围,定级的对象为全县范围内的耕地。根据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元宝山区2021年度土地调查更新面积统计数据,全区耕地总面积为 38267.14hm2,其中水田面积 2.32hm2,占全区定级面积的 0.02%;水浇地19435.56hm2,占全区定级面积的 50.73%;旱地总面积18829.26hm2,占全区定级面积的49.25%。全区所辖共5个乡镇,定级估价对象的面积见表1所示:

3.MAPGIS 软件在耕地定级中的应用 ............8

3.1 确定修正因素................8

3.2 因素权重的确定.............8

3.3 计算各因素分值并编制因素分值图 .................10

4.农用地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30

4.1 农用地级别的数量分布..............30

4.2 农用地级别的空间分布特点.....................30

4.2.1Ⅰ级农用地空间分布特点..................30

4.2.2Ⅱ级农用地空间分布特点............30

5.结论与讨论 ...................32

5.1 结论................32

5.2 讨论..........................32

4.农用地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4.1 农用地级别的数量分布

元宝山区农用地级别的数量分布见图14所示。根据图上可以看出,元宝山区农用地Ⅰ级地包括水田 2.32hm2,水浇地 9712.15hm2,旱地 1015.36hm2,占全部耕地面积28.04%;Ⅱ级地包括水浇地 9712.15hm2,旱地5274.71hm2,占全部耕地面积29.15%;Ⅲ级地包括水浇地1422.89hm2,旱地7933.45hm2,占全部耕地面积24.45%;Ⅳ级水浇地2421.36hm2,旱地4605.74hm2,占全部耕地面积18.36%。

元宝山区少数农用地分布在土壤肥力高,经营效益好,地势平坦,耕作方便:排水条件充分满足的区域。而多数乡镇属于丘陵区,其农用地区域坡度较大,土壤肥力相对较低。另外,元宝山区还有少数农用地分布在离城镇较远,道路通达度较低,基本无灌溉保证。所以元宝山区农用地级别就形成了上述分布规律。

4.2 农用地级别的空间分布特点

4.2.1Ⅰ级农用地空间分布特点

全区Ⅰ级地数量较少,共 10729.83hm2,全区 5 个乡镇Ⅰ级地以元宝山镇最多,其次为平庄镇,其余乡镇分布很少,与元宝山镇和平庄镇相差很大。这两个镇分别为新旧区政府所在地,交通便利;两镇都有主要河流及其支流穿过,水利设施基本满足,灌溉条件优越,土壤肥沃,所以Ⅰ级地多分布在这两个镇。Ⅰ级地的分布特点主要为:土壤肥力高,经营效益好,地势平坦,耕作方便;排水条件充分满足;主要分布在区位条件最好的地方,且大部分位于干道沿线,交通便利,便于农产品的销售和生产资料的购买。反之,不具备上述特点的区域基本无Ⅰ级地。

5.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采用因素法综合考虑众多对土地质量优劣产生影响的因素,利用GIS技术划分土地级别和揭示其空间分布特征。土地规划工作的重要参考,是进行地价监测和确定地租、地价的依据,也是土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元宝山区城区商业用地土地定级的研究,一方面总结土地质量变化和研究区扩展的特征,使我们初步了解土地质量变化机制并预测了未来土地扩展和质量重心变化趋势;另一方面能够更进一步揭示土地质量变化规律,进而揭示土地质量的地域差异,评价元宝山区耕地的优劣。成果表明,该研究符合元宝山区的实际,对基准地价建立、土地税费征收、地价评估以及地价监测体系的建立具有现实意义。

(1)土地级别的划分是在多因素综合分值的基础上通过 GIS 技术叠加而成的,以比较迅速而且科学合理的计算出个单元定级指数,为确定农用地质量级别,最后建立农用地质量等级数据库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保证了最终成果的按时完成。权重是多次征询专家意见后确定的,弥补了仅仅用资料进行定量划分的不足,改变了过去我们仅进行定量或定性划分的传统,使级别划分更加符合元宝山区的实际。可见,因素法在农用地土地质量等级评定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2)通过元宝山区农用地质量评定等级分析,共划分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等4个农用地质量等级,其中,Ⅰ级水田2.32hm2,水浇地9712.15 hm2,旱地1015.36 hm2;Ⅱ级水浇地9712.15 hm2,旱地5274.71 hm2;Ⅲ级水浇地1422.89 hm2,旱地7933.45 hm2;Ⅳ级水浇地2421.36 hm2,旱地4605.74 hm2。

5.2 讨论

根据元宝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关于资料分析,从发展的趋势整体趋势把握,引导土地质量将朝着正向演化方向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随着水利设施不断完善,旱地将得到有效灌溉,一部分中低产田将得到有效的改良,产量和质量也将有所提高。

(2)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部分高效的生态型农业和科技含量高的农业将扩大种植面积,高级别的土地将有所增加。

(3)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的日益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高营养的绿色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土地改良的面积也随之扩大,质量和随之提高,农用地级别将逐级提高,利用条件差的农用土地面积将有所减少。

参考文献(略)

标签: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