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主页 加入收藏 保存到桌面
当前位置首页论文计算机论文科技风险防范的综合机制概述

科技风险防范的综合机制概述

月盾围观:℉更新时间:2021-12-18 11:05:50

科技风险防范的综合机制概述

1绪论

1.1研究背景现代性的反思性与当代人类的风险境遇

有史以来,技术与人类相伴而生,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世纪,牛顿力学的出现促成自然科学建立起来,技术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获得了新的形式和应用。科学技术相结合,在现代社会成为第一生产力;,创造了巨大的物质繁荣。在这个意义上,现代社会是现代科学和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发展的结果。'与之相应,现代性;的概念正如哈贝马斯所说,己成为一种受现代科学鼓舞而对知识的无限进步和朝着更美好的社会和道德无限前进的信仰。;

然而,二十世纪前半期里先后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使人类遭受了空前的灾难,人们意识到,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生产力发展原来还意味着自然的终结;和生态的恶化。当科技成为人类崇拜的图腾时,却没有如启蒙思想家们所设想那样提升人类的安全感和道德水平,反而使人类面临先前年代无法想象的高科技风险。为什么当今世界与启蒙思想家的设计大相径庭人们原以为,现代性意味着理性的兴盛,理性主体能够发现客观真理和普遍规律,科学知识的增长能够使自然和社会日益臣服于人类的需要,把人类从各种匾乏、压迫和限制中解放出来,科技的进步就是文明的进步。然而,当科技在现代性的极度扩展中推波助澜,科学技术代表的工具理性成为现代社会中的绝对理性,这种绝对的理性取代了古典理性中的整体和谐,也不见了近代启蒙理性中的人性关怀;,现代文明身陷工具理性的牢笼;,成为了现代性的问题或危机。

正是因为现代性问题或者说现代性阴暗面存在,今天人们不得不以一种反思性的方式生活。现代性的反思性,是指多数社会活动以及人与自然的现实关系,必须依据新的知识信息不断作出阶段性修正的那种敏感性。;在这个意义上,现代性意味着不确定性,它不可能具有先天给定的进步模式。不确定的现代性要求人们树立一种反思性的现代性意识。现代性的反思性含有三个指涉范围,即行动主体、知识、社会制度,是自我反思性;、知识反思性;和制度反思性;的统一。社会系统的反思性提升又反过来加剧了现代生活的不确定性。现代性的风险就蕴含在它的不确定性中。现代性的反思性表征着当代人类的风险境遇。

1.2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1.2.1科技风险问题的历史发展

随着社会对与环境相关的风险事件的讨论日益增多,科技风险问题受到公众普遍关心并引起激烈的社会争论。这一过程大致可以根据相关的社会争论议题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50年代。核能工业的潜藏风险与其安全性受到重视。人们开始发始关注如何安全使用核能、控制和评估核能风险问题以及专家之间对此的争论。此阶段关注的重点是评估风险以作为决策或投资的参考。因此专家的分析是这阶段最重要的论述来源。争论的主体是专家和专业管理者。这一时期风险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成本收益分析、决策和手机游戏规则、商业管理以及系统理论分析等。

第二阶段为1960年代。社会公众对科技发展显露出矛盾心态,广泛参与核风险问题的争论。公众提出了风险的社会可承受性问题,质疑专家对于风险的定量评估方式和数据,风险分析问题引起社会科学的关注,不再局限于自然科学领域专家和管理者之间的争论。

第三阶段为1970年代。对于科技问题的争论反映了社会中存在着新旧价值观和科学观的分歧与冲突。社会中各种技术反对派和批评者的声音越来越多。公众普遍对高科技所带来的负效应产生疑惧。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特点是,开始有学者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由科技风险所导致的忧虑问题,分析大众对风险的心理认知。许多研究显示,公众察觉到经济利益与科技发展之间的勾连,对做出科技决策的专家的信,吉登斯在分析社会科学的反思性和实践意涵时指出,社会科学研究的领域和任务,决定了其研究方法和规律的特任程度开始下降。1970年代中期,环境运动成长,各种环保组织或联盟不仅意识到科技危害,更对决策者与既有的权力结构产生质疑,由此公众参与决策成为重要的政策议题。

第四阶段为1970年代至1990年代。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发生,科技风险的讨论由此发生了一个重要的转向。科技风险的社会讨论呈现出多视角展开、跨学科融合的研究趋势。这一时期,生物工程科学与技术发展的风险问题成为科技风险研究的一个突出热点。由于公众对生物技术的安全发展日益关注,社会学、政治学、文化理论等学者纷纷从各自学科视角提出对风险的社会理解,对科技风险的理论研究紧密联系现代性危机、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等人类生存方式的反思和文化批判展开。

2当代社会的科技风险分析

2.1科技风险概念的提出与研究范围界定

2.1.1科技风险概念的提出

在西方的话语系统中,风险;一词来源复杂,充斥着争议。多数学者认可法国专家弗朗索瓦·埃瓦尔德的观点,他将风险ris;追溯到意大利语并指出,这一术语曾经是早期资本主义时期商贸航行和保险的常用语,具有勇敢和冒险的意思。随后风险;一词语义逐渐扩展,成为投资领域的一般概念,意指可以通过计算量化的某项旨在盈利的行为可能承担的利益损失。风险计算的通用公式是:风险=伤害的程度*发生的可能性。20世纪50年代后期,化工厂和核能工业的污染使科学社会学家开始使用这一术语来表述技术发展可能导致的灾难性后果。此后,风险的社会语义开始慢慢涵盖并超越经济学语义。随着生态危机问题的加剧,风险概念含义和外延的扩大,反映出现代科学技术的灾难潜能,它们引发的是系统的、不可逆转的伤害,而且这些伤害一般是不可见的。;显然,风险;概念己从单纯的技术一经济范畴扩展为社会理论范畴,并在社会科学文献中被广泛采用。

尽管科学技术成为现代社会风险的重要源泉,但对风险的解决又离不开新的科学技术,新的科技又可能导致更复杂的风险问题。科技风险的循环性及其复杂性,使得任何专家都不能完全准确的预测、计算和控制科技发展给人类可能带来的风险,这也正是科技风险值得研究和探讨的主要原因。

2.1.2研究范围界定

首先,本研究视野中的科技风险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它涵括了科学技术自身的风险、影响科学技术的风险和由科学技术造成的社会风险等内容。因此围绕着科学技术,可以对风险做如下的划分:

一由科学技术及其应用所造成的社会风险,即科学技术的风险。它主要指由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给人类社会、自然生态环境等带来的风险。如,核武器的威胁、地球温室效应、转基因食品的使用安全和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所带来的环境破坏等等。

二影响科学技术的风险,它主要指由于政治、经济、法律、宗教和文化等各种社会因素单独或合力地作用而影响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它直接或间接影响一种科学是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或一种技术是否能够被产生出来并被广泛使用或是否被判决有错等,又可称为科学技术外部风险。例如前苏联对孟德尔遗传学的批判揭示了科学界受到外部因素诸如国家荣誉、政治需要等的干扰和压制,从而有可能使科学失真或扭曲。

三科学技术本身的风险,主要指科学技术本身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所蕴涵的内在不确定性。在这个意义上,又称为科学技术内部风险。

2.2当代社会中的科技风险特征

传统的发展观认为,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事实上,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使人类在此间创造的物质财富比过去千余年之总和还要多。但是,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科技也有其风险的一面,它早就蕴涵于科技自身,只是我们认识到这一事实比较晚。科技风险的主要特征是危害后果的严重性、难以预测性、潜在隐蔽性、复杂关联性以及日常性。

2.2.1危害后果的严重性

现代科技的发展突飞猛进。人类在不断提升科技强力的同时,自身也面临科技发展引致的后果严重的风险。这种严重性既体现在危害后果跨越时空,还体现在有些科技风险虽然发生的概率很低,可一旦发生,其危害几乎无法逆转,威胁到人类未来的可持续性。对此,有学者指出伴随科技活动的全球化进程,科技活动的风险己经上升为一种高后果风险一一种会对极大量人口造成普遍性后果的风险,层出不穷的危机如核危机、生态危机使得人的生活处于极端的不确定状况。

现代科技风险的影响多是跨越时空的,空间地域上表现为打破国家界限,从区域性、局部性向全球性、整体性扩展时间上则表现为不仅当代人会受影响,甚至未出生的下几代人都难逃厄运。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佩罗在其《高风险技术与正常;事故》一书中,对现代科技风险的跨越时空性有过深入的分析和形象的描述。他认为现代技术都是以科技系统的形式存在的。由于核武器和核电厂等高风险技术系统具有互动复杂性指技术系统与管理技术系统的控制组织之间的各种非线性关联和紧密祸合性指技术系统并且或者组织子系统之间缺乏弹性的结合,其各个组元之间的相互作用非线性关联,技术系统的设计者和操作者非全知全能,而且,设计来保障安全的元件其自身也会出故障例如,三哩岛事故的肇因是安全阀出了故障,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此类高技术复杂系统出事故的概率会比人们原先估计一的要高得多,这类事故将是正常事故;,而不能简易归因于人为的操作失误;。指出早先的高风险系统由于规模扩一大和更邻近公众,其酿灾潜势也增大了除此之外又出现了内在危险更大的新型高风险系统,如核电厂、核武器、重组的研究与生产等等,它们的酿灾潜势己危及无辜的在场者和未来几代人,无论从空间还是从未来的时间看,这些灾害几乎都是没有边界的。;作者甚至认为,这类高技术系统所具有的无法避免的风险已大大超过它可能获得的任何收益,只能取消掉。

3风险预防原则科技风险规制的法律原则......34

3.1不确定性与风险预防原则..........34

3.2风险预防原则的争议及其反思........38

3.3风险预防原则在中国的引入.......51

4科技风险预防的多维分析.........55

4.1科技风险预防的必要性、可能性与困境......55

4.2科技风险预防的路径分析.........62

5改进我国科技风险评估机制的思考........89

5.1中国科技风险的问题域.......89

5.2法律与风险评估....91

5改进我国科技风险评估机制的思考

2005年,在一次与中国学者的对话中,风险社会理论的创始人贝克说当代中国社会因巨大的变迁正步入风险社会,甚至将可能进入高风险社会。

中国近年来损失严重的人为;风险事件频频发生。例如,今年刚发生7.23·;动车追尾事故,造成严重伤亡,直接引发社会公众对我国位于世界科技一前沿水平的高铁、动车等新兴技术的安全性质疑,对铁路系统科技共同体的信任危机。2005年11月,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引发松花江水环境污染事件,导致有着多万人口的哈尔滨遭遇了四天的大停水。2008/年8月,三鹿公司生产的三鹿奶粉被爆三聚氰胺严重超标,导致多名婴幼儿患病,据估计,全国潜在的受污染奶粉影响的儿童可能将超过3万人。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极度不安和恐慌。2007年5月,太湖水域呈现出蓝藻大规模聚集的情况,导致江苏无锡市自来水污染,给城区百万居民生活带来很大困难。全国其它水域也出现程度不同的流域污染事件。所有这些事件,引起人们对科技风险、技术灾难、消费者知情权、企业经营行为和政府技术决策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和质疑。这些后果严重的事故,己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科技的结构性风险已成为中国社会不可忽视的巨大风险源。风险是无国界的,人人都要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科技风险评估机制,为科技风险预防和治理打好基础,对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6结论与展望

6.1结论

首先,本文综合社会学、哲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方法上通过科技自身内在的不确定性、科技体制的局限以及风险产生的政治干预、经济动力和社会形塑等外部因素影响的分类阐释,揭示科技风险的产生是科学、技术、工业、国家等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科学技术自身内在的不确定性是风险的本质特征。而政治、经济和社会多因素相互作用,是科技风险产生和增长的外在原因。山此,科技风险的预防应该从降低科技自身的不确定性,突破科技体制局限、平衡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对科技发展的影响为思考路径。

其次,本文基于科技风险的成因和特征分析提出风险预防原则应该确立为一般法律原则,为应对科技发展可能引发的重大社会风险提供法律依据。

另外,本文通过分析科技风险预防的技术路径、制度设计和科技伦理建设,提出了科技风险预防需要系统性的机制构建,需要平衡民主与理性、科学与政治、自由与安全等多重价值,综合运用国家权力与科学技术等多种力量,增强制度的反思性。科技风险评估是科技风险预防的首要环节。面对当代科技风险的高不确定性、价值多元性和利益收关性等新特征,应该建立协商式的科技风险评估机制,通过多元、多重、广泛的理性沟通和协商,引导社会共识的形成,为预防科技风险的各项决策制定提供合法性和正当性基础。

最后,本文结合中国科技风险问题的特殊语境,提出完善我国科技风险评估机制,要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对理性与民主、自由与安全等多重价值目标的追求,通过实体规范和程序规则设计,明确科技风险评估的各项制度要求。

参考文献(略)

标签: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