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主页 加入收藏 保存到桌面
当前位置首页论文硕士论文在职硕士论文: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在职硕士论文: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六道袁帝围观:℉更新时间:2021-12-19 11:07:46

在职硕士论文: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这是一篇在职硕士论文,硕士是一个介于学士及博士之间的研究生学位(Post-Graduate),拥有硕士学位者通常象征具有基础的独立的研究能力。(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强烈推荐一篇在职硕士论文,供大家参考。第 1 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19 世纪末西方发达国家逐渐兴起并购热潮,而迄今为止,西方已经掀起了 5 次并购热潮。西方人逐渐认识到并购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因此,学术界对于并购的研究也愈加深入。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并购体系。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企业并购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较为迅速,其规模与交易金额发展迅猛,被认为是最活跃的国家。我国于 1984 年发生了第一次并购活动,此后的并购活动逐渐趋于多元化。学术界对于并购的研究还未形成中国特有的理论体系,而西方的理论体系不能完全适应中国国情。因此中国学者对于并购的研究任重而道远。我国的并购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此时的并购还处于半企业半行政性质。第二个阶段为九十年代初到2001 年以前,此时的并购大体上是半市场化的运作。第三个阶段就是2001 年至今,我国并购进入全市场化。越来越多的企业由于自身的发展需要和战略需要进行企业的并购。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如2021 年 9 月颁布了《国务院对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激励企业重组。自此,企业的挂牌兼并重组项目增长迅猛。然而,迅猛的发展也伴随着失败,很多并购往往都是以失败告终:毕马威、埃森哲和麦肯锡的研究数据表明,并购后62%的企业出现零增长。有些企业盲目追求规模的扩张和经营的多元化,在并购时不做周密的调查,轻率决定,导致企业购入烂摊子;,最终不堪重负。有些企业在并购后不及时进行资产重组,人员调整,使企业既无法发挥目标企业的优势,又拖累自有企业的发展。.........1.2 研究意义成功的并购不仅可以扩大企业的规模,提升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实现优势互补,还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多元化经营,分散经营风险,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企业在进行并购时往往只看见并购的好处,而忽视其弊端。与盲目并购的企业相比,不懂得运用目标企业优势,无法发挥目标企业优势的占大多数。因此,让企业懂得如何运用优势,回避劣势更具有意义。本文通过对A 企业并购B 企业的分析,以实际的数据与案例说明企业在并购过后存在的优势与劣势,让企业认清自身劣势,规避劣势。并分析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问题提供相应的提议,给予后续并购企业以启示。............第 2 章 企业并购理论概述2.1 并购动机理论西方学者从 19 世纪末就开始研究并购理论,并形成了一定的体系。但由于并购动机因素的复杂多样性,其研究的理论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体系。就目前来看,西方学者最为赞同的理论就是威斯迈提出来的七大因素[17],即市场力量假说;内部利益人假说;价值低估假说;过度自信假说;战略动机假说;企业协同效应假说;控制权市场假说。我国由于国家性质,以及并购的发展历程不同。对于并购动机理论的研究不能套用西方的理论。因此,我国学者基于我国国情,对于动机的研究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从非国有企业方面探究并购动因。二是从国有企业方面来探究动因。两者的区别就在于非国有企业往往仅考虑其企业本身的利益,而国有企业的并购动因还关系到政府对于经济的调控问题。因此,两种动机研究必须分开来看。(1)非国有企业并购动因。非国有企业的动因总是围绕自身的利益,学者分析其动因大致分为三类。一是政府的导向动因。政府在扶持某些行业的过程中,会制定一些优惠政策[18]。例如一些高新技术企业,政府对于其税收就有一定的优惠政策。由于这些优惠政策的出台,一些企业做出收购政府扶持行业企业的决策。以此来为企业创造一定的利益。这样的收购动因即为政府导向的动因;二是获取控制权动因。在一部分行业内,涉足的企业较少。一些企业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防止自身企业的利益分散,因此收购行业内的中小企业,以此来造成一定的垄断;效果。这样的并购动因称之为控制权动因;三是实现企业互利共赢的动因。在我国内,非国有企业并购最重要的原因,也是促成并购最多的动因就是实现企业的互利共赢。可以实现企业间互利共赢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并购后可以实现规模经济,从而降低成本、并购后可以实现多元化发展,降低风险等等。这些都可以促使企业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而因此形成的企业并购,其动因都归结为实现企业互利共赢的动因。(2)国有企业并购动因。国有企业的并购不仅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动因,还有一部分来自于政府对于宏观经济的调控。国有企业一般都紧紧联系我国经济以及人民的日常生活。如果国有企业因经营不善而面临破产的风险,势必会对我国的经济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19]。不仅如此,大型的国有企业破产还会导致很多工人的下岗。因此,在国有企业面临破产的时候,国家可能会采取以优势企业合并劣势企业,以强大企业带动亏损企业,以保证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在国有企业的并购动因中,与非国有企业并购动因的不同之处就主要体现在以上。由此可见,我国的并购动机理论与西方的并购动机理论不大相同。西方的并购动机跟市场的动向紧密相关,也都是围绕企业本身的利益进行并购。而我国的企业并购一部分来自于企业的自身需求,另一部分来自于国家的宏观调控。因此我国的并购动机理论也是在自己摸索前行,无法照搬西方理论。..........2.2 并购绩效理论目前,学术界对于企业价值并购绩效的研究,主要停留在两点,一是在并购后,哪一方股东所获收益比较大。二是研究并购绩效的方法。首先,在股东获益方面,从西方的研究成果来看,不论企业并购经过怎样的环节以及参与的主体属于什么行业,被并购企业的大股东总是最大的收获者[20]。西方学者对于此项目的研究,进行了反复的论证和反复的检验。得出的结论一致。企业并购无非有两种情况,一是企业濒临破产,被并购企业的股东欲及时出手。此时的被并购企业处于比较弱势的情况,其议价能力相对较弱[21]。但是,濒临破产的企业如果继续原有的经营方式,被并购企业股东可能血本无归。因此,此时无论价格如何,被并购企业的股东都是有所收益。二是企业发展较好,有大型企业欲收购。此时的被并购企业具有比较强的议价能力。企业的所有者会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收益,与并购方进行谈判。只有在并购方给出合理的价格,被并购企业才会进行并购。此时的收购,被并购企业仍然有较大的收益。但是这并不表示被并购企业股东是最大的赢家。并购企业对于该企业的整合以及未来发展的规划都是不确定因素,其收益的大小便是并购绩效研究的一部分。其次,在绩效的研究方法方面。世界范围内对于企业并购绩效的研究,主要采用事件法和会计研究法。但是这两种研究方法并不适应我国的国情。其研究的主要是在要约和非要约状况下的企业并购。这类并购主要以市场为导向,要求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而我国的并购不仅有要约和非要约的状况,还有实业投资型,市场收购型,行政划转型等等。这就意味着,我国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研究方法,应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研究方式,才能完整全面的看出并购绩效的优劣。..........第 3 章 并购双方基本情况及并购过程 .......... 133.1 并购双方基本情况 ......... 133.1.1 A 企业基本情况.... 133.1.2 B 企业基本情况.... 133.2 A 企业并购思路..... 143.3 并购过程 ..... 153.4 并购双方 SWOT 分析 .... 153.4.1 并购方 A 企业 SWOT 分析 .... 153.4.2 被并购方 B 企业 SWOT 分析 .......... 17第 4 章 案例分析 ...... 194.1 并购动因分析 ....... 194.1.1 宏观因素 .... 194.1.2 微观因素 .... 194.2 并购估值分析 ....... 204.3 并购绩效分析 ........294.4 并购整合分析 ........454.4.1 资源共享方面分析 .........454.4.2 人事管理方面分析 .........464.4.3 企业文化方面分析 .........47第 5 章 结论及案例启示.....485.1 案例结论 ......485.2 案例提议 ......495.3 案例启示 ......50第 4 章 案例分析4.1 并购动因分析2008 年三鹿奶粉检验出现三聚氰胺事件以来,每年对于奶制品的质检过程中都有部分奶制品出现不合格的现象,这也导致了民众内心对于中国奶制品的不信任。为了提升奶粉质量,提升国人对于国内乳品市场的信心。2021 年 5 月 31 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同时,工信部发布《提高乳粉质量水平,提振社会消费信心行动方案》。在会议与发布方案中,都提到要提升奶粉质量,对于奶粉的质量管理要参照药品管理。同时激励乳制品企业兼并重组,以提高乳品行业的集中度和竞争力。此次,国家大力改革乳制品行业,加大对于乳制品企业的监管力度,并激励兼并,对于 B 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对于频繁出现质量问题的 B 企业来说,国家加大监管力度很容易造成企业的损失。而 A 企业在此时提出与 B 企业合并,这无疑是 B 企业的绝好机遇。2021 年 6 月 20 日,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工信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对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要求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须具备自建自控奶源,且根据出台的《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我国对于国外进口奶源的严格把控,都使 B 企业陷入了危机。这些无疑都是 B 企业的巨大威胁。

...........结论通过以上对于 A 企业并购 B 企业的案例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并购动因方面。A 企业收购 B 企业的动因主要有两点。第一,奶粉业务确是 A 企业短板,经营多年来,奶粉业务的销售量一直无法得到提升。第二,A企业的竞争企业 Y 企业在多方面已经赶超 A 企业。如果不能突破奶粉业务提升其竞争力,将无法与 Y 企业相抗衡。而 B 企业同意被收购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国家政策的改变对 B 企业的发展有不利影响。第二,B 企业的质量问题始终存在,信誉问题已经显现,如果不及时应对,很容易出现销量下滑等不利影响。第三,B企业的家族式企业有所局限,A 企业平台可以帮助 B 企业发展。(2)并购估值方面。通过对于 B 企业的各项指标的预估,计算 B 企业可能达到的价值水平,得出结论。A 企业收购 B 企业虽然是溢价收购,但是收购价格在合理范围内[44]。(3)并购绩效方面。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分析上看,企业的变化仅仅局限于将两个企业相加,而并没有形成 1+1>2 的优势。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上看。两个企业也没有有效的提升各项指标。相反,B 企业造成了 A 企业部分能力的下降。通过与竞争企业 Y 企业的对比,其营业额和奶粉业务也没能追赶上 Y 企业,在初期缩小差距后,很快又拉开距离。(4)并购整合方面。在资源共享方面,两企业的并购没有形成规模效应,策略上的独立经营没有规避 B 企业的信誉弊端。B 企业继续原有的经营策略,发展自己的奶粉业,在前期给 A 企业奶粉业带来一定收益。在人事管理方面,两企业形成了一定的互补和整合。在企业文化方面,B 企业没有融合 A 企业的企业文化,没有进行科学化的管理,也没有形成一定的创新理念,造成企业的管理费用持续增高,企业效益没有得到提升。..........参考文献(略)

标签:中国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