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主页 加入收藏 保存到桌面
当前位置首页论文文学论文“世界文学”观念与新时期作家的文学创作实践

“世界文学”观念与新时期作家的文学创作实践

寻找幸福围观:℉更新时间:2021-12-18 09:29:38

“世界文学”观念与新时期作家的文学创作实践

第 1 章 绪论

1.1 问题缘起

自人类有行迹以来,对世界的探索就不曾间断。伴随着认识世界的脚步,世界各地的文学与文化也开始传播和交流、碰撞和融合。相对于世界文学现象先验性存在,世界文学;作为概念的提出则显出滞后性。世界文学;作为一个概念或理论已经存在了两个多世纪。从德国启蒙运动代表维兰德、狂飙突进;运动领袖赫尔德相继在文论中谈及关于世界文学;的懵懂意识伊始,到歌德将世界文学;作为概念明确提出,马克思、恩格斯对其进行唯物主义阐释直至今天,世界文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学者普遍关注和共同讨论的课题,作家和批评家们不断地阐释和丰富世界文学观念在新时代语境下的意义,不断确认本民族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以及在世界文学发展中应有的贡献。在各民族文学走向世界的努力中,世界文学话语系统逐渐形成。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关于世界文学;的讨论也在持续升温,在世界文学;产生、发展和流通的过程中,对世界文学;的阐释愈渐宽泛、庞杂,世界文学理论体系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但遗憾的是时至今日学术界仍然没有对世界文学;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理论梳理,斯坦福大学教授弗兰哥 莫莱蒂更是直言对世界文学研究的缺憾,我们没有确切的概念,没有组织构成世界文学庞大数据资源的各种假设;,他甚至认为我们不知道究竟什么是世界文学;,对世界文学的含义和外延的探索成为各个民族的文化追求,也是中国文学未来的发展方向。事实上,历史上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割裂与他国的联系、屏蔽其他民族的影响而孤立地发展本民族的文学,世界文学;的出现激发了中国文学不断追求与世界连接的渴望,正是走向世界的理想引领着中国文学的前行,推动着中国文学的蓬勃发展。

新时期以来,中外作家、学者有了更为便捷和频繁的文学、文化交流,在新的历史语境下中外学界出现了对世界文学;新的解读。恰逢 2021 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将 世界文学;这一话题再次引入中国作家关注视域,引起广泛热议。中国作家和学者多年来萦绕着诺奖情结;,而将走向世界,寻求世界认可作为当代文学发展的目标,在大量作家作品获得西方读者的喜爱的同时,清醒的当代研究者们逐渐意识到中国文学世界性发展的难度。

.........................

1.2 研究现状

对于世界文学;关于问题的研究和讨论,现有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于世界文学;含义的研究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科技、军事、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均趋于与国际社会接轨,文学作为文化重要范畴之一,理所当然地要融入世界。在当前的国际比较文学和文学理论界,讨论世界文学;已经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沿理论话题,特别是在多元文化并存共生的时代,对世界文学;的研究就更加不可或缺。近年来,世界文学奖项对中国作家很是青睐,给予了中国当代作家更为明确的世界性交流的希望与契机。面对新的世界文学体系,作为促进民族文学发展、发扬的新时期作家和学者,不能不关注并考察世界文学这个多元丰富的话语系统的动态和跨文化特性,以期在研究中分析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场域中的地位、价值及探究融入世界的有效途径。

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关于世界文学;的界定经历不断的重构。早在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维兰德和赫尔德即产生了世界的文学;的懵懂意识。艾克曼在《歌德谈话录》中记录了歌德晚年关于世界文学;的言论,我愈来愈深信,诗是人类的共同财产。诗随时随地由成百上千的人创作出来。 所以我喜欢环视四周的外国民族情况,我也劝每个人都这么办。民族文学在现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现在每个人都应该出力促使它早日来临;①。歌德在这段话中明确提出了世界文学;,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文学视角和文化意识,同时激发和促进了同邻国交流、自由交换思想的愿望。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世界文学概念进行了相关表述,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的现实,被各民族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替代了;, 他们从精神和物质的角度,认为伴随着物质生产的日益交流、相互依赖,精神生产也必然要走向各民族融合和统一,最终实现由民族文学走向世界文学。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是对歌德的世界文学观念的极大的呼应。

..........................

第 2 章 世界文学的发现与阐释

2.1 滥觞:世界文学本体论

相对于世界文学现象先验性的存在,世界文学;的提出显出了某些滞后性,它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德国早期浪漫主义主义时期。翻译与借鉴是德国早期浪漫主义主义的两个基本的概念,大量译介不同语言和时代的优秀作品以供作家模仿和学习,为世界文学;概念的提出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从德国作家维兰德首次使用世界文学;术语伊始,德国早期浪漫主义主义者陆续展开了对世界文学;的言说。德国启蒙运动的理论家,狂飙突进;运动的精神领袖赫尔德对世界文学意识的懵懂表述,歌德晚年与艾克曼谈话时世界文学;概念的明确提出,马克思、恩格斯对于世界文学的见解及其产生的政治历史背景的唯物主义论述共同构成了世界文学本体论的探讨,打开了世界文学理论体系的开放性局面,开拓了民族文学的视域,也由此开启了文学的崭新时代。

2.1.1 世界文学的早期描绘

德国启蒙运动的重要代表克里斯托弗·马丁·维兰德被称作德国小说的鼻祖,在 1810 年第一次使用世界文学;术语。维兰德评传中介绍他很早就掌握了拉丁语、希腊文和希伯来文,能够流利地翻译贺拉斯、奥维德、荷马和柏拉图等作家的原著作品,也是用德语翻译莎士比亚的第一人,他的翻译让莎士比亚的作品在德语区家喻户晓。维兰德热爱各民族的文学,在他的创作中甚至融汇了对东方世界的研究。

维兰德在翻译贺拉斯《书札》的过程中,提到过世界的文学;一词,提出世界公民的说法,他在《阿迦通精灵》等作品中反对民族主义狂热,幻想人类能形成一个理想的共同体,在创作时借鉴了所有时代和所有民族的诗人的大量名作;。他所坚持的启蒙运动的追求与世界公民的理想是一致的,他与生俱来的诗艺之天赋,令他胸襟开放并为建构一个和谐而公道的世界抗争;①。在维兰德的意识中已经形成了世界文学的观念,而从他的创作实践和言论可见,他所命名的世界文学;笼统的概指世界各民族的优秀之作的总和,他的世界文学意识在他的挚友赫尔德那里得到了相对明确的阐释。

..........................

2.2 众声杂语: 世界文学 话语系统的嬗变

歌德明确提出世界文学;概念之后,中外文学学者和理论家对于世界文学的含义不断地展开争议和讨论,从而形成世界文学多元丰富的话语系统。有多少种民族和本土的视角,就有多少种世界文学;①,随着世界文学;被纳入各民族文化全球化的发展的视域,它的含义也变得愈加丰富。正如钟惺所述《诗》,活物也;,世界文学;并没有因为卷帙浩繁的阐释而变得艰涩难懂或成为僵化狭隘的一潭死水,相反,正是在各个民族的文学反思和文化论争中,世界文学;形成无限的开放性和生成性,作为世界文学;无论是从所指的概念上还是从能指的范畴上它都是流动不居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审美和文化的差异常常导致当时被视为瑰宝的作品、戴着桂冠的作家如今早已淹没在时代的记忆里,为了追寻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文学,寻找世界文学;的真正含义,如今的文学理论家们纷纷发声,期图寻找世界文学;的脉络,把握其话语系统的嬗变过程。

2.2.1 大卫·丹穆若什的现象学阐释

不同于此前关于世界文学的本体论探讨,美国学者大卫·丹穆若什着重于世界文学的现象学研究。他在《什么是世界文学》中,将具体世界文学产生和发展的案例实践与理论性论述相结合,认为世界文学存在于流通、翻译、生产的过程里,并提出了民族文学世界性认同的策略。

民族文学只有摆脱本民族的窠臼,具有世界性主题才能被世界读者接受。

丹穆若什强调世界性主题对民族文学发展的重要意义,他通过案例具体阐释。两千多年前以楔形文字被刻在泥板上的《吉尔伽美什史诗》考古挖掘后,一位年轻的钞票雕版员乔治·史密斯自学了阿卡德语并开始研究泥板上的内容,史密斯在泥板中翻译出迦勒底人记述的大洪水故事,这与《圣经》中的创世故事相类似,史密斯由此开始了对史诗重构的旅程。他对史诗的追寻意在用美索不达米亚的历史记载来重建早期的文化史,将史诗引向历史,相对地忽略了史诗本身的语言和主题,而史诗中对于友情、恋爱、永生的探索正是使其进入世界文学的关键。

.........................

第 3 章 接受与影响:晚清以来中国作家世界文学观念的历时性演进.................. 37

3.1 清末民初:发现世界与世界的发现 ..................... 37

3.2 现代阶段:世界文学观念影响下的新文学创造 ................. 39

第 4 章 新时期多元化的世界文学观念....................... 54

4.1 民族自信:文学表述的民间资源 ..................... 54

4.1.1 把故乡安放在世界文学的版图上; ...................... 55

4.1.2 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运行和变化; ................. 58

第 5 章 新时期文学创作思想的世界性蕴涵.................. 85

5.1 异质性:民族文学的与众不同魅力 ....................... 86

5.1.1 传统文化智慧的追寻 ..................... 86

5.1.2 古典文学經典的继承 ....................... 88

第 7 章 中国作家世界文学观念的当代价值

7.1 文学整体观的确立

眼界始大,感慨遂深;,探讨世界文学含义,秉持世界文学观念有助于作家形成更为广阔的全球化视野,跨文化的视角。研究世界文学;不再是向西方学习;的单一命题,而是放眼世界去寻求和思考如何进行被世界读者认可的写作。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学不再局限于本民族内部的自我欣赏,而是要走向世界、融入世界。透过文学作品的阅读了解远在地球另一方的遥远族群的生活方式和民俗习惯,进而获得文学创作的广泛灵感、建立文学的丰富维度,形成文学整体观,这也是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平等对话和交流的必要前提。

所谓文学整体观;,就是要从简易的现世文学的模式中超越出来,以一个整体的眼光来打量这个世界。不仅是在文学视野上超越民族文学,更要在创作中超越语言、修辞、个体等局部问题。作家的写作要有丰富的维度,还必须和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学传统有着相通的脉搏和表情,具有丰富的精神向度和意义空间。如果只是在封闭的文学环境中敝帚自珍,只关注民族领土上自给自足的文学市场而孤立于外部氛围,那样的民族文学只会是循环往复的自我复制。文学整体观;不仅指中国作家看待外国文学的眼光,更是以世界为参照,如何自审中国当代文学的问题,文学整体观是作家应有的气度和风格。

..........................

结语

世界文学,一个崭新的文化现场,这里既有机遇,也存在挑战。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文学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话语权,中国作家也产生了更为积极的言说的主动。他们对世界;和文学;有了更为明晰的认识,他们所秉持的世界文学;观念渐趋成熟稳重,他们在学习和借鉴的同时回归自我,以理性的姿态直面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合理有效地汲取世界文化的滋养,逐步成为优秀的民族作家、世界作家。

中国当代文学曾经遭到一些域外批评家的批评和否定,称以世界文学的标准;判定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称中国当代作家不会外语,世界视野不够;,这些犀利的质疑之声不仅语出惊人,也带给中国文坛不小的震动。惶惑之余的中国作家在这些负面言论面前没有偏激和愤怒,而是客观的辨识其观点中潜藏的西方中心主义阴影,谨慎地反思民族文学自身存在的偏薄,同时理性地探求中国文学世界性发展的途径。中国作家的世界文学理想既包含获得世界读者的接受和认可,与世界接轨的渴望,又不忘对中国精神;和民族主体;的坚守。

如今,经过借鉴与探索、积累与创新的新时期文学已经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而且愈渐密切。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说过:中国文学如果不求以鹤立鸡群的姿态出现在世界文坛上,而是要以其多元而与众不同的风格和激越的想象力充实世界文学,那么中国文学已经走向世界了;①。我们探讨世界性、全球化并不意味着抛弃民族性,只有符合民族立场的文学才是真正的世界文学。我们剖析經典性、永恒性也不是要将世界文学小众化,毕竟文学經典的价值需要时代的考察,更需要历史的传承。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发展需要找到与外部世界对接的方法,使文学不断地获得激情和张力,而不至局限于狭小的一隅以致退缩和枯萎。诚如香港作家刘以鬯在《酒徒》中借主人公之口所说的,激励任何具有独创性的、摒弃传统文体的、打破传统规则的新锐作品出现;吸收传统的精髓,然后跳出传统,在‘取人之长的原则下,接受并消化域外文学的果实,然后建立合乎现代要求而能保持民族作风民族气派的新文学;②,这是作家表述自己的文学发展主张和辩证的文学发展方式。

参考文献(略)

标签: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