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主页 加入收藏 保存到桌面
当前位置首页论文文学论文返璞归真:80年代文学經典的电影改编研究

返璞归真:80年代文学經典的电影改编研究

主宰之王围观:℉更新时间:2021-12-18 09:42:20

返璞归真:80年代文学經典的电影改编研究

这是一篇文学学校毕业论文,本文将整合叙述学理论及相关电影叙述理论,对文字与影视两种文本进行比较分析,从全新的视角去解读80年代文学作品电影改编历史,挖掘出现这种改编热潮背后的深层原因,并为该研究领域提供一种新方法,使本文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及理论意义。同时为以后文学作品影视的改编实践总结规律、探讨经验和方法,也使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期电影改编:从想象到视觉

1.文学叙述向影视叙述的转变

电影改编可以看作是文学作品再一次创作和新生。如果你仔细去研究国内外經典电影的剧本来源,会发现绝大部分电影剧本都是由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改编而来:《乱世佳人》改编自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西线无战事》改编自德国作家雷马克同名作品,《雾都孤儿》改编自狄更斯1838年的同名作品,而电影《阿甘正传》也是由温斯顿葛鲁姆1986年出版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遵循着这一规律,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最适宜作为电影剧本来源的无疑也是經典小说。相对于其它文学体裁,小说本身较强的叙述性特征更加符合以叙述为主并籍此来串联故事情节的电影艺术,同时,小说本身所拥有的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广泛受众群体也是小说和电影艺术得以极致结合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电影剧本的改编第一选择就是小说文本。叙述性是小说最主要本质特征,而电影故事情节的展开、叙述线索的推进、叙述视角的切入、叙述手段的实现也必须依靠以叙述作为基础进行,因此二者在这一点上有许多相同之处。叙述性是小说得以转化成电影最为关键的因素,也就是说从电影诞生之日起,就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除却两者兼有对故事完整地讲述性特征之外,两者在其它叙述方面也存在很多相似点。比如基本都包含叙述主体、客体和叙述手段三个关键元素:都需要借助叙述虚构或创造出一个全新的虚拟空间(这个空间在美学意义上更多的意义是对于现实世界的补偿)完成故事讲述;都需要借助于特定角色的人物、冲突的事件和生动迷人的故事,围绕着编剧或作家预先设定的主题展开充斥着艺术想象性的叙述;此外,在接受层面上大都设定了读者或观众期待视野。上述几点可以看作是小说与电影在叙述;这一层面上存在着的天然美学共通性特征,这也是众多小说之所以能改编为电影的艺术根据。

........................

2.讲述中国现代故事以《边城》为例

电影可以看做是一个从多个视角呈现社会生活、展示时代变迁的观察窗口,在欣赏80年代的改编电影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感受到这一点。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现当代文化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是个颇具特色和意味的时代它有着共同的规范和追求,却又在时代的合唱中寻找着个体的声音:走近历史的同时又超越着历史,既解读过去又倾注着当代意识和情感;。

在这个呈现过渡性色彩的年代,国内外社会气候的剧变,西方多种文艺思潮、理论的大量涌入,以及国内传统与现代、保守与激进思想的不断冲突与碰撞共同造就了80年代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时代特征。文学、绘画、音乐等许多艺术领域在这个年代都呈现出了一种历史的复调;的时代特征。在小说向电影改编的实践中,这种历史的复调;体现得淋漓尽致。80年代由文学作品改编成的电影,既有对官方倡导主流价值观的拥护与追随,也有着对处江湖之远;这类边缘生命的低吟抒唱,甚至在同一部作品中也呈现出艺术家既想适应时代要求又努力超越所处时代那种复杂而矛盾的特征。在这个思想活跃、充斥着朝气的年代,文学作品与电影艺术实现了最美的邂逅。

在这期间出现了很多值得怀念的精典之作,我只选取若干部知名度较髙的作品作为案例进行简要的分析。凌子枫导演改编自沈从文同名小说的电影《边城》和岑范导演改编鲁迅作品的电影《阿Q正传》算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以此为案例来窥探整个80年代文学作品与电影改编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庇外,通过对这两部影片进行艺术欣赏和对比(小说原典与电影作品)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影改编的复杂性,从而把握二者的内在联系,为未来中国經典文学作品影视化改编提供必要的借鉴经验和帮助。

.........................

二、80年代小说到电影:基于文本细读方法的比较分析

1.小说语言是如何实现向影视语言的流畅转化

电影之所以能比较完整的将小说中的故事用影像的方式呈现出来,小说语言与影视语言的流畅转化是实现这一目标最为核心的步骤。乔治布鲁斯东说:小说和电影艺术的最根本的出发点是人‘看见,但它们让人看见的方式却迥然不同人们可以通过肉眼的视觉来看,也可以通过头脑的想像来看。而视觉形象所造成的视像与思想形象所造成的概念两者之间的差异,就反映了小说和电影这两种手段之间最根本的差异。

不同于电影影像的呈现主要依赖于镜头画面的转换来讲述故事、展示主旨思想,文学作品主要依靠作家洋洋洒洒的语言文字来构筑一个全新虚拟的艺术世界。文学最大的魅力是它天马行空般的任意挥洒驰骋,而作为文学接受者,也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才能在最大限度基础上领会或者体验作者建构的虚拟世界,而所有这所有完成仅仅是靠作者与读者之间唯一的中介物一一语言文字。影视语宵楚以影像为基本叙述单位,通过声画的不同组合来表述主题和阐发思想。较之于文学叙述载体的单纯,影视在表面上要丰富许多,并且随着高科技的加盟,影视在叙述手法上更魔高一丈;。相较于影视语言随着现代电影制作技术的进步发生变化,小说语言的表述唯一性永远不会发生变化,这是由它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因此,电影制作者只能不断的适应影视语言在表现手法上对小说语言带来的冲击和新要求,及时做出调整,努力地实现后者向影视语言的流畅转化。

.........................

2.叙述视角的多重演变和巧妙介入

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同一个事情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观察就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获得不同的感受和答案。由于小说是以叙述性为本质特征的文学体裁,所以以叙述理论作为小说研究的方法是最合适不过的。經典叙述学的理论都是产生于西方,成熟稳重于西方。20世纪六十年代受俄国形式主义和法国结构主义的影响,叙述学流派在西欧迅速发展壮大,其严密而实用的理论体系也被世界各国的研究者广泛认可、接受。同时,由于中国本土并未产生系统的叙述学理论,因此对于叙述学的研究都是以西方传入的叙述学为蓝本而进行延拓和阐释的。尽管国内研究采用的叙述学理论都是舶来品,但是它对于中国小说的研究有着很强的适用性,毕竟现代东西方小说基本框架结构和自身发展规律都是大同小异的。

........................

三、80年代电影改编对于原作的意义............25

1、作为文学作品經典化的催化剂而存在............25

2、主题意义的再阐释:电影创作对原作主旨的深化与发展..........26

3、审美体验的转换:文字与图像的不同认知接受................28

4、电影改编实践对于电影理论、艺术思潮的影响............31

四、对当下电影改编的启示................33

四、对当下电影改编的启示

电影和文学作品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样式,却都有着教化民众,传播现代文明文化、弘扬社会正能量的积极作用。电影改编者在改编过程中可以依靠电影展示的需要对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进行自由的选择,但是对于原作所要展现的最终主题却不能肆意改变,这既是对于作者、原著的尊敬,也是遵循于电影艺术主旨的表述的需要。但是电影毕竟是文学作品的一次新生,因而不能仅局限于展示文本所能展现的那部分,需要使用电影独有的镜头语言,结合最为先进的拍摄、制作技术,最前沿视听艺术研宄成果加以创作出充斥着艺术气息和社会教化意义的影片,从而进一步挖掘并深化文学作品所要表述的主题,加以放大,以实现高于单纯阅读文本的社会功效。因此,在电影改编中,既要尽可能地保持原??著的思想精神内核,又要充分利用电影在视听技术方面的优势,在具体的影像语言中创造出非文学语言所能传达的崭新内容和深刻思想。

........................

结论

80年代电影改编热潮的出现虽然存在一些偶然性因素,但更多的是一个民族历经多重苦难、压抑已久后智慧火花的迸发。文学写作和电影改编之所以能够成就这么多的經典,既是饱经磨难的艺术家对于国家民族命运所进行的深刻反思,也是沉寂已久的学术研宄者艺术理论积淀厚积薄发式的突破。在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无法超越,只能仰慕。让人热血沸腾的黄金时代虽已过去,但直到今天我们可以感觉到那个时代的文化脉搏依旧在跳动,艺术家们对于文学的狂热、知识的渴望和为人类精神文化不懈探索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在今天依然让人感到热血澎湃、激动不已。

文学与电影在80年代实现了极致的联姻,并结出了象征着智慧与痛苦的累累硕果。对这个特殊历史阶段文学作品电影改编的实践进行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理清电影艺术与文学文本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并通过二者在改编过程中之间的互动关系来梳理和把握彼此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脉络,从而更好地促进文学作品影视化改编的健康发展。不过,对于电影和小说之间一些始终不可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有个客观清醒的认识: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并不是文学语言到电影语言的简易转换,而是一次对话;一一既是与已经成为历史;原作的对话;,也是与正在发展现实的对话;。此外,由于艺术形式、传播途径之间的本质差别,以及创作者的艺术风格、审美趣味、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原作和改编作品之间必然会存在很多不同,因而应始终将二者作为差别迥异的艺术形式来看待,而不能一概而论。

参考文献(略)

标签:历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