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主页 加入收藏 保存到桌面
当前位置首页论文文学论文孔孟“仁爱”思想浸染的新时期山东作家文学小说抽样研究

孔孟“仁爱”思想浸染的新时期山东作家文学小说抽样研究

官路沉沦围观:℉更新时间:2021-12-18 10:09:41

孔孟“仁爱”思想浸染的新时期山东作家文学小说抽样研究

这是一篇文学学校毕业论文,本文意图从孔孟仁爱;视角切入作品,采用文化学、心理学、叙述学等综合研究方法,对新时期山东作家的小说创作进行抽样研究。

第一章 孔孟仁爱;思想辨析及作家主体认同差异

第一节 爱;与泛爱众;的博爱思想

仁爱;作为孔孟思想的核心概念,体现了孔孟思想最基本的价值观。论语中讲礼;75次,讲仁;却达到109次,由此看来,孔子批判地继承春秋时代的思潮,不以礼;为核心,而以仁;为核心,而且认为没有仁;,也就谈不上礼;,人而不仁,如礼何?;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舆!;[2]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仁者爱人;这句话中所爱的人;超越了血缘宗法之人。仁;是个体道德本质的呈现,它的核心理念就是爱人;。孔孟借仁;树立了人之为人的崇高理想,也就是对人类深广之爱的人道主义。孔子以血缘伦理为根本,试图从人类最原初的情感孝悌;为原点,倡导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伦理作为治理失序社会的一种情感策略。孔子主张推广以血缘伦理为基础的仁;,把仁;作为实现人类和谐人际关系的情感基础。每个人遵守仁爱;的道德准则,提升个体的伦理修养,在社会交往中既爱自我又待人以爱。仁;还具有宽容忠恕的道德含义,是每独自一人在社会上应遵守的公德,具有普世性价值观的意义。具体说来孔子的仁爱;蕴含以下几层含义:孔子强调首先要爱亲;,即疼爱具有血缘亲情的家人,这是每一个生命个体最基本的血缘之爱、伦理之爱。其次爱君;,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即每独自一人都要爱戴忠诚于自己国家的君主,延伸为对国家的忠诚,即爱国主义;再次要爱众;,这里的众;即是民,孔子认为统治者如能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则何事於仁!必也聖乎!;爱民;要求执政者对老百姓施以仁德、仁政;而普通人则要具有博爱之心,对每个人都要有爱心与悲悯之心。总之,孔孟仁爱;思想倡导爱;是处理所有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既要有慈爱之心,又要有宽恕之心,才能让社会保持和谐的社会秩序,每一个生命个体才能在秩序井然的大环境中施展才能。从狭义来讲,仁爱能督促生命个体实现自我修身齐家的良好愿望,从广义来讲,有识之士存有仁爱之心才能实现治理国家的远大政治抱负,各个国家才能保持政治生态的和谐有序,人类生活的社会环境才能呈现仁爱、平等、稳定、有序的发展态势。

...........................

第二节 欲望的合理性

个人欲望的满足与社会规范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永恒存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历史上众多的思想流派对人欲;的问题观点不一,有的流派把人欲;看作洪水猛兽一般,断定它是罪;与恶;的诱因所在,认为人的欲望与道德规范是截然对立的,会吞噬人类的理性而导致社会大乱;而孔孟思想则认为人欲;是人的本性需求,不能把它与罪恶直接联系起来,只有当人欲;的满足损害了他人利益或公共利益时才是有害的。因为各流派对人欲;的态度不同,与此相对应,他们对人欲;的调理与疏导的办法也截然不同,有人主张竭尽所能压制人欲而维护社会秩序与道德,如基督教等一些宗教思想;有人主张采用疏导的方法,只要独自一人的欲望满足没有剥夺他人利益或违反社会公德,就不应该去压制,社会应该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规把欲望加以引导,使之符合人的本性,又在社会制度的规范之中,通过提升人的欲求层次,引导非理性欲望得到合理化满足。而孔孟以仁爱;为核心的人道主义思想,既能规范人欲这种非理性主义又能引导其适度释放的途径。

先秦孔孟思想中欲;是生命个体天然的一种客观需求,属于人性中的本能所在,不具有道德评价的含义。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有欲;进而去求;,也是人之常情,如孔子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孔子不曾彻底地否定过欲;,至于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儒学家朱熹理学思想重要观点之一,这远远偏离了孔孟仁爱中欲望合理性;的思想。

.......................

第二章 张炜小说创作中仁爱;文化心态与生态叙述

第一节 以仁爱;为核心的创作思想之魂

自古以来,孔孟仁爱;思想已潜隐在每个中国人的心灵深处,成为我们民族精神与人格的与众不同文化标记。辜鸿铭曾在《中国人的精神》中说到:儒学像宗教那样给予普通百姓安全与永生感。;这表明了儒家学说在百姓寻常生活中的现实功用,同时也说明儒学已经融合在中国民众的精神之中,是中国人延续了数千年的生活方式和情感体验方式。

传统文化内蕴深厚的齐鲁大地是孔孟思想的诞生地,因此,在山东这方文化圣地,孔孟仁爱;思想更是深入人心,潜移默化于每个人的灵魂之中。著名作家张炜生长于山东,自幼浸染在孔孟仁爱;思想浓厚的人文环境中,他的思想已深深烙下了孔孟文化的烙印。张炜很早就涉猎过传统文化,中学时期就读过《论语》,大学时期系统读过孔孟等儒学著作。张炜基于对孔孟儒家文化的喜爱,在走上创作之路后,仍然坚持对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含义、价值倾向、审美意义与文化心态进行深入的探察。他深感到孔孟仁爱;思想在当下社会的失落与衰退,原因是现代人执着于物质的追求,对精神的需求被现实功利性所遮蔽。张炜尽管对此深深痛惜,在创作的作品中对当下人文精神的衰竭进行批判与质疑,但在物欲的喧嚣中这种批判的声音微乎其微。张炜的小说创作从文化的含义上来讲,孔孟仁爱;思想是他所具备的传统文化中最核心、最具有广泛意义的文化积淀。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张炜的文本进行多层次的阐释,他的小说洋溢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意蕴,以孔孟仁爱;思想为本源,糅合道家精神的复归于朴;,自然观的天人合一;,佛家的慈悲与良善,诙谐有趣的民间文化,西方理论的人文关怀及俄国文学的苦难意识等。这些传统文化与西方理论某些因素的融合对张炜小说创作思想的形成、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张炜特有的人文精神,以此作为创作的文化资源,建构自己的文学王国,试图为现代人构建一种回归而超越传统的精神家园。如他的小说《古船》、《九月寓言》、《外省书》、《柏慧》、《能不忆蜀葵》、《刺猬歌》、《你在高原》等作品,高扬仁爱;思想的旗帜,聚焦底层民众精神与物质的苦难生命。

..........................

第二节 聚焦中国现代革命中儒家文化的剥离

就现代中国而言,革命与现代性的关系有这样一种观念:只有先革命,推翻了反动政权,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富强,才能使中国走上世界强国之路;20世纪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造成了社会千百年来最深刻的历史变动与文化心理变动,革命文学肩负着历史变动与文化心理变动的宏大叙述,展现革命的深广时代背景,完成重大历史事件的追述。

山东作家张炜作品中呈现的革命叙述,与纯粹的革命文学不同,不是把笔触专注于描绘国共两党斗争的场面,而重点在于阐释战争对民众的心理与精神的扭曲与伤害。张炜的巨著《你在高原》中的革命政治话语,没有设置革命胜利后的美好前景,而是将家族叙述与历史叙述并置,思考一个核心问题:战争究竟给生命个体及家族带来了什么?战争的暴力断裂了传统精神的传承,导致革命一代精神的失控,传统文化无从延续,这种精神道德的缺失与无依附现实才是中国生命存境遇的绝境。这种融合了乡土中国民族性和现代性思考的想象叙述,是张炜探索中国人现代生存境遇的象征模式,紧紧缠绕着这种想象所传达的文化忧虑是乡土中国的现代化转型问题。;

孔孟战争思想是儒家思想中重要的一部分,在中外战争理论中占有一席之地。先秦儒家对战争的基本态度是基于仁;的基础之上。孟子将儒家道德原则的仁;与现实主张民本;在仁政;的政治层面得到统一。孟子把战争看作是行仁政;的手段。孟子反对以完全争夺利益为目标的战争,深恶痛绝非正义的战争,他竭力主张战争应成为行仁政;的手段,儒家最高道德原则‘仁经由‘民本这一环节继续延伸至战争领域,借助战争这一极端暴力形式使自身得到最有力、最彻底的现实的外在显现。;这些事实表明儒家的战争观在本质上是为了正义而战,这在历史上的确是与众不同的战争观。

...........................

第三章 孔孟仁爱;视野下莫言的欲望叙述............... 53

第一节 以仁爱;思想为内蕴的创作资源..................53

一、仁爱;思想浸染的乡土生活体验.........................53

二、以生命欲望合理性;为核心的创作思想.................55

第四章 尤凤伟小说创作中的仁义;叙述.............. 94

第一节 孔孟仁义;为内蕴的创作心态.................94

一、尤凤伟的生活体验..................94

二、以仁爱;为核心的创作思想..................96

第五章 刘玉堂小说创作中的仁和;叙述......................113

第一节 以和为贵;为核心的创写作化思想.............113

第二节 蕴含孔孟仁和;情结的文本阐释...............117

第六章仁爱;思想烛照下新时期山东作家小说的美学特征

第一节 浓重的人文主义精神

人文精神从词源学和文化学的角度来考察,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的《贲卦·彖传》中: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宋代理学家程颐解释说: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天文,谓日月星辰之错列,寒暑阴阳之代变,观其运行,以察四时之速改也。人文,人理之伦序,观人文以教化天下,天下成其礼俗,乃圣人用贲之道也。;在这里,人文;是指人文情结,教化独自一人伦理化、文明化与规则化的东西。如果说天文;意味着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那么,人文;则意味使人趋向于仁爱与包容的教化。

孔孟仁爱;思想是对个体生命的关爱,关乎国家的治理与民族的发展乃至整个人类存在的责任感和使命意识。具体来讲即以人为本,肯定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尊重人性的本质,关怀人的内在道德修养。孔孟仁爱;思想充分体现了人本精神的本质,是人内在精神的超越,如泛爱众,而亲仁;是讲每个人要博爱大众,树立主体性人格,亲近有道德、讲仁义的君子。每个人都应该做有仁德的人,以血缘亲情为起点,逐渐扩及到周围值得爱的人。有志之人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中,贯穿着爱人且人人互爱的仁爱;精神,这是人文精神的血脉和生命。

................................

结语

新时期山东作家在孔孟仁爱;思想的烛照下,以现实主义的写作态度,创作了一系列的佳作。从道德伦理角度来审视,山东作家的小说创作具有主体意识彰显的人文精神、感时忧乡的忧患意识以及温和敦厚的审美风格。这是山东作家的突出特点和显著优点。但同时山东作家因对孔孟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的固守,而难以更好地实现新的审美超越,这就给他们的小说创作带来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极大地影响了山东作家审美思维的突破和小说创作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略)

标签:历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