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主页 加入收藏 保存到桌面
当前位置首页论文文学论文萧红文学创作的童年情结

萧红文学创作的童年情结

踏天记围观:℉更新时间:2021-12-18 10:39:27

萧红文学创作的童年情结

第一章 萧红童年情结的形成

第一节 寂寞冷清的童年生活

童年是人成长过程的起始点,而童年经历会对人的思维结构、认知能力、价值观、世界观产生重要影响。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在《心理学与文学》指出:童年经历的人和事,都会对人后期认识判定事物的思维类型和趋势产生影响,而对于作家,童年经历不仅会成为他们创作中的素材和灵感之源,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己特有创作的思维方式。;③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也认为:童年经历对于人自我认识和了解生活本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且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都会受此种行为方式影响。;④对于作家来说,童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不仅会影响和决定独自一人认知世界的思维方式和能力,还会对人以后的生活经验习惯有着深刻的作用。因而,对童年经历的人和事的情感回忆,已经成为他们创作的强大的内驱力和重要的灵感来源,同时有助于作家形成自己独有的创作模式。正如英国女作家伍尔夫说过:作家的创作存在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那就是童年生命经历对于小说的巨大作用。;⑤对于童年经历丰富的萧红来说,寂寞冷清的童年生活不仅影响了她与众不同个性和价值取向的形成,更重要的是,对童年的回忆成为她创作的模式。

家庭对于儿童成长,特别是孩子心理健康、人格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在封建家庭出生的萧红,因为母亲的过早离世导致她自幼缺乏母爱,加上冷酷严厉的父亲、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继母和尖酸刻薄的祖母的漠不关心,甚至于虐待。这样更加使得年幼的她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无助,甚至连父母正常的宠爱都难以得到满足,更别提有同龄的小孩和她一同玩耍、听她倾诉。此时,只有慈祥的祖父给了她那颗晦暗的内心以温暖,并陪伴着她,直到祖父去世。这种特殊的家庭因素造成了萧红寂寥冷清的童年生活。在她的作品里,读者可以强烈感受到缺乏家庭亲人关爱的萧红对情感,特别是亲情的那份执着热烈的渴望和追求。除祖父之外,萧红对家庭其他成员的回忆,态度是那么冷漠,如:在《呼兰河传》中,对于祖母的离世,萧红讲述到送葬的人从龙王庙都回来了,而自己仍独自在后花园玩耍嬉戏。;⑥这是萧红童年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是那时对祖母之死漠不关心的表现。即使随着岁月的流逝,也丝毫没有冲淡祖母对自己曾经不好的记忆,说明她对祖母亲情更加冷淡。接下来的描述更令人吃惊:然后再一看,祖母没有睡在炕上,却睡在一副长板上。从这以后祖母就死了。;仿佛祖母的去世与己无关,冷漠的可怕,可见童年缺少亲情对萧红的影响之深。

........................

第二节 颠沛流离的生活磨难萧红

童年情结形成与自己所处动荡的社会和战乱的年代有着直接的关系。虽然作者生命历程短暂,但在她这短暂的生命期间却经历了中国历史上巨变性的社会事件。她刚刚出生后,中国就爆发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资产阶级共和国成立。此时,中国社会在思想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历史巨变。同时,由于五四新思潮的影响和自己幼年的不幸经历,催生了作者的反抗意识,她毅然走出家门,与家庭决裂,寻找属于自己的人身自由和幸福。

由于自幼悲凉的童年经历,加上社会的巨大变革,促使萧红对生活有一种叛逆的态度。由于她逃婚、积极寻求知识上的进步,不接受斜视自己的父亲的资助,家里彻底掐断她生活所需的费用,这时她已经困窘到衣食无着的状况,最终被迫流落在哈尔滨街头。而与此同时,哈尔滨成为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进行战斗的战场。在这期间,日本关东军攻陷了哈尔滨。而此时的萧红彻底陷入于国于家无可归依的现实。战乱使失去经济来源的萧红愈发孤立无援,迫于生计她不得不委身于未婚夫汪恩甲。后来,萧红怀孕,随后遭到汪恩甲的遗弃。由于拖欠房东的房租,萧红作为筹码被囚禁在旅舍中。在《弃儿》中,萧红以现实性的笔法,描述了自己此刻所处的生活困境,同时展现出自己以后生命命运的发展方向。而恰在此时,孤苦伶仃的她认识并爱上了萧军,两人造就了一段凄美的恋爱佳话。然而,二人一直生活窘迫,只能寄人篱下,暂居友人家中,并为物质生活的匮乏而惆怅。正如作者说道:就像被主人收留下无人照看的动物一般,只有吃和睡时才回来,而余下的时间则在街道流浪。;⑩

经过艰辛的流浪生活后,在商市街二十五号两人暂时停驻,随后安家,然而贫困和饥饿仍旧困扰着他们。即使萧红与朋友们在一起聚会时,也总是感到身体上无限的饥饿和内心世界的孤单惆怅。随后,他们从哈尔滨辗转抵达青岛,步入这片生疏的地方,心中的忧虑感油然而生。当时的青岛处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笼罩之下,大批的优秀共产党员被捕,眼睁睁看着自己友人相继被捕入狱,加剧了萧红内心深处强烈的恐惧和不安。在萧红《门前的黑影》中,真实地向读者讲述了逃亡者的悲惨生活境遇及躲避敌人抓捕的恐惧心理。由于政治环境恶劣和生活经济拮据,二人最终辗转流浪到上海。初到上海时,他们对周围所有都感到陌生,加上以前特殊的经历,使得萧红对外部的环境更加敏感,而且情感更加凄凉。最后,二人由于感情问题,萧红选择离开萧军,东渡日本。

..........................

第二章 萧红童年情结中的故乡叙述

第一节 童年记忆中的风物人情

萧红以与众不同的儿童叙述角度,结合丰富的童趣经历和回忆,给读者展现了一座民风淳朴的小村小镇,这根源于她对故乡深情的回忆和期望。在《呼兰河传》中,萧红以儿童视角描绘富有趣味的孩童经历,如:放河灯、跳大神、逛娘娘庙和野台子戏等,把呼兰河小镇上人民的生活和风俗场景描绘得趣味横生、生机勃勃。由于孩子的天性单纯善良、充斥着爱意,所以儿童对于事物的认识具有情趣,虽然可能不合逻辑,但其思想纯真可爱。这使得萧红对故乡的回忆充斥着温情,勾起读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期盼与留恋。以跳大神为例:

跳大神,大半是天黑跳起,只要一打起鼓来,就男女老幼,都往这跳神的人家跑,若是夏天,就屋里屋外都挤满了人。还有些女人,拉着孩子,抱着孩子,哭天喊地地从墙头上跳过来,跳过来看跳神的。;

上面这段话描述了呼兰河人们跳大神的热闹场景,天色一黑,随着鼓声打起来,大神便开始跳,全村无论男女长幼就纷纷往跳神的人家跑去,争先恐后地看,呼兰河城的人对跳大神是多么狂热,从侧面也反映出呼兰河人民精神生活的空虚麻木。他们之所以热衷于跳大神,因为村民们认为跳大神能祛病消灾。这里除了反讽的意味之外,作者也通过风趣的笔法写出了大神、二神蒙骗看客的伎俩,这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跳大神;是一个可以媲美大泥坑;的所在,这也正是孩子童心所在之处。同时,萧红又形象的描摹了深夜时分,将大神送归于山时的场景:此时鼓打的十分的响亮,震耳欲聋,大神的唱调格外好听,唱词和鼓声相互交融,使人内心愈感空寂和悲哀。若遇到一个雨夜,那鼓声就显得更加的凄凉,仿佛像迷途的人在漆黑夜晚倾诉他内心的恐惧和迷惘,又似垂暮的老人在深夜回忆着他美好的童年时光,又像慈祥的老母亲给远游的儿子饯行。又好似是生离死别,万分地难以割舍。;这正是经历生活困苦和病痛折磨的萧红将自己的情感记忆融入到小说的叙述中,她描绘到:如此凄清寂寥的夜晚,生命将走向何处;即使星空明亮,满眼璀璨光芒,而这里的夜仍旧是这么悲凉;,这样对生命世态的感情令人心灵为之一震,阵阵寒意散发出来,由此可见萧红在回忆自己儿时这些风俗场景时的内情感感是何等的孤苦凄凉。

.......................

第二节 对家的眷恋和解不开的乡愁

现当代很多作家都在青少年时期都已经离开自己熟悉的那片热土故乡,远离家里亲人的怀抱,为了求学或为生活而离家奔波,独自在异乡漂泊,从而自小就缺少家庭的关爱和温暖。即使他们身处异乡,却仍旧对自己的故乡怀有深刻的思念之情,同时在那种特殊的历史环境和文化视野共同交织作用下使得他们对故土风俗人情、一草一木怀有一种热恋之情。因此,故乡在作家心灵深处,已经不是一个简易的地理名称,而是带有作者浓郁思念之情的文学情结,确切地说,这是游子对家深深的思念。童年是自己生命当中最纯真烂漫的年龄阶段,而这些经历构成了作家的创作素材灵感来源,他们只有通过作品的创作,才能抒发自己心中对故土家园的怀念之情,从而流露出对童年生活的怀恋和精神守望。正如,在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引》中鲁迅谈到自己的思乡之惑,却又强调说他们或许要一辈子欺瞒我,让我对故乡不断的思念;。在《朝雾自序》中,蹇先艾讲到:自己二十岁从贵州来到北京,又在北京生活了七年,对童年的印象越来越模糊,虽然生活在北京,而自己的内心是被空虚与寂寞充斥着;。这些都体现了作家对故乡难以割舍的情结。在散文《睡不着之夜》中,萧红认为自己睡不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对故乡的思念。她想到家乡一草一木,家里种的黄瓜早已爬上了架。而家乡早晨,是朝阳带着露珠一起来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萧红对故乡的思念折磨得她睡不着、精神恍惚,可见故乡在她心灵中的位置之重,童年对她的影响之深。通过这些细腻的文字描述,作者仿佛回到了温暖的童年和记忆中美好的故乡,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作者的生命活力,救赎自己失落的灵魂,来抚慰自己内心深处落寞空旷的情感,从而使自身不被疾病和孤单所侵扰,这正是一种自身生命价值的回归,也是文学的回归。乡土已经成为一个潜在的与众不同文本,由它所产生的道德品质、审美观点、人文思想己经转化成为一种心理情结,深刻地感染和引导着当代作家创作的想象力、叙述构造和抒情方式。

...........................

第三章 童年情结对萧红叙述策略的影响...........................21

第一节 儿童化的语言............................22

第二节 多维化的儿童叙述视角....................27

第三节 独具特色的叙述方式..............................31

第四章 萧红童年情结的意义.......................37

第一节 内心苦闷的慰藉............................37

第二节 对成人世界的批判.....................38

第三节 理想自由生活的追求.....................39

第四章 萧红童年情结的意义

第一节 内心苦闷的慰藉

根据创作心理学理论,童年经历主要指童年生活中所获取的各种带有感情色调的体验和回忆。在时光飞逝的回忆中,童年时代经历已经成为作家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生命价值的升华,如:质朴淳厚的长者,情逾骨肉的兄弟姊妹,亲密无间的玩伴,家乡的山水和树木等。不管是令人愉悦的往事情景,还是悲惨凄婉的往事,都已成为作家心灵深处创作的动力。在作家对童年生活的描述中,我们总能回忆到那曾经美好的童年时光,给予自己精神和心理上的慰藉。

与成人世界相比,儿童世界显得单纯和天真,虽然在认知事物时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但它绝对没有成人社会的污浊,这正是童年情结可以慰藉精神失落作家心理的主要原因。经历生活和病魔双重折磨的萧红,正需要寻找一个可以安放和慰藉自己受伤心灵的方式,那便是回到童年。作者以童年叙述的方式,将自己被放逐的生命安顿到艺术世界、美的世界。美的世界和理想化的自由无纷扰的世界,可避开俗世的纠缠,寻得心灵的宁静。

虽然童年呈现的图景难以抗拒历史的残酷性,然而在儿童的眼中,童年经历比那杂乱的成人世界愈加神奇有趣,也更亲近,平常景物都因儿童一双明亮的眼睛而光芒四射,这也正是作家们努力超越现实去寻找自我人格之根的动力,以童年叙述来慰藉自己内心困苦寂寞的佳径。

........................

结语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童年是一个主要的主题形态,用孩童天真的眼光反观成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社会现实生活,就会形成超越文本之外的出乎意料的意蕴表述效果。现代作家们在对儿时生活的深切回望中,深刻剖析着个体生活的本真现实和生命存在的价值意义,依靠内心中深刻的童年生活影像来对抗现实生活的空虚和寂寥,与心中的孤寂悲凉做斗争,以期抚慰自己内心的困苦和寂寞。本论文从儿童角度出发,结合萧红的生命体验和创作活动来剖析其创作情感,进而审视童年情结对作者的叙述方式和文本之间的深度关系,探究童年情结的根源及其本质意义。

萧红以童真话的语言,对童年记忆中故乡的风物人情进行了描述,流露出对故乡的浓烈眷恋之情;利用成人视角和儿童视角的优势和特点,将成人叙述者我;和儿童叙述者我;灵活切换,使碎片化的叙述结构呈现出复调意味,给儿童视角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这也正是其有别于其他作家儿童叙述的主要原因。由于寂寞冷清的童年生活,仅有祖父的关爱,造就了其与众不同的性格特征;使身处动荡社会环境的萧红更加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同时精神导师鲁迅的指引,萧红形成了自己与众不同的童年情结。由于孩童旺盛的探究心和理性思维体系的不完善,使孩子在理解现实社会生活时体现出与成人截然不同的的情绪体验和价值观念,这就加剧了小说中的戏剧性冲突与陌生化的审美效果。萧红将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并置,并以儿童世界反衬成人世界,无情对成人世界观进行批判,以期达到对自己内心苦闷的慰藉,并着眼于民族灵魂的改造。

通过对萧红文学创作中所体现出的童年情结的研究,肯定了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与众不同价值和意义地位。通过分析萧红孤苦寂寞的童年生活和颠沛流离的生命遭遇对她创作性格的影响,进而总结了萧红小说创作采用童年叙述方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并从另一个方面,对童年情结在儿童叙述结构和方式方面做以分析,总结萧红对于儿童叙述这一与众不同的叙述方法的继承和发扬,为中国现当代作品中童年情结的研究做了发展和提升。

参考文献(略)

标签:历史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