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主页 加入收藏 保存到桌面
当前位置首页论文文学论文贵州作家的城市想象与叙述

贵州作家的城市想象与叙述

脉王至尊围观:℉更新时间:2021-12-18 11:03:31

贵州作家的城市想象与叙述

这是一篇文学学校毕业论文,作者通过对物化城市的想象与叙述,反映出当时社会背景下市民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极具时代性和典型性。全文共分为三章,以叙述学、空间学、美学为理论支撑,探寻其城市文学创作所蕴含的现实批判和人文情结。

第一章 谢挺、戴冰的城市想象

第一节 空间想象

空间因与地方;、区域;、地图;等概念相关而成为地理学的核心概念。在地理学中,空间是很具体的,它可以是一个地方、一片区域、一块土地、一个地域系统或综合体;空间又是一个抽象的哲学概念,吸引了从亚里士多德、牛顿、莱布尼茨到康德等哲学家两千多年以来的关注。;在谢挺和戴冰的城市文学中,他们将空间的书写放置在贵州这一具体的地域内,通过对八九十年代市民阶层日常生活的本真刻画,展现出大时代背景下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显现出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人们对于某一地域空间的感觉和体验,往往不是一种单纯的地理学认知,而是一种混合了情感、记忆和历史、文化的综合体验。这种天然的复合型和重叠性特征,赋予了空间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网状影响力,使得空间成为一个可以扭结各种自然地理以及各种社会、人文关系和生活层面的关键点。;在谢挺和戴冰的城市文学叙述中,他们将所叙述的人物、所有具体的故事情节都囊括到这一具体的城市空间内,从社会背景、地域特征、生活场所等角度展现出城市的空间美学特征及城市人的精神处境。

一、城市想象的社会环境

环境指构成人物活动的客体和关系。它是故事结构中不可缺少的因素。环境在故事中具有多种作用,它可以形成气氛、增加意蕴、塑造人物乃至构造故事。;在戴冰和谢挺的城市文学中,首先不易忽视的就是故事发展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主要包括时代和社会背景,由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构成,它们作为社会背景的基本结构对人们的意识形态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谢挺和戴冰的城市文学看,他们在大多数文本中有明确指出故事发生的具体年份,如《花儿开》发生于 1980 年,《头发的故事》发生于 1984 年,《保爷》发生于 1985 年,《靠近》发生于 1989 年,《沙城之恋》发生于 1996 年从这些具体的年份中可以看出戴冰和谢挺所书写的城市文学发生的时代背景大都在八九十年代,而这个时候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在社会中已经替代了政治至上的主体位置,商业化社会已孕育雏形;16。八九十年代的城市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个体经济蓬勃发展,开放性、多样性、包容性的城市空间业已形成,成长起来的城市青年在现代化的城市进程中追寻着新的生活门路。

.........................

第二节 人物想象

每篇小说是,也必须是对于人物的小说。没有人物就不会有小说。;不论是在古典小说还是在现代小说中,人物总是处于小说的中心位置,它支撑起对人类本相进行全方位曝光的重任,叙述者通过人物传达出自己的内心独白,而叙述的接受者也通过人物了解故事,通过故事中的人物了解自己的生存现实和生活方式。在戴冰和谢挺的城市文学中,人物的想象也成了我们了解世俗化大众生活的一个窗口,按照人物的类型,可以进行以下分类:

一、个体经营者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市场经济的繁荣刺激了城市的开放和经济的发展,城市青年们乘着这股改革开放的热潮,南下广东,带回了内地不曾有的新潮商品和新兴技艺,原本封闭已久的小城涌现出大批个体经营者。谢挺和戴冰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人物原型,对他们加以想象,塑造了贵州城市文学最早的个体经营者形象。如戴冰的小说《头发的故事》中的发廊经营者王晴,她是城里第一批外出务工的女孩,她的发廊能剪出各种时兴的发式,拥有一头浓密头发的马天在王晴的店里剪了各种新奇的头式,这不仅让一向自卑的马天找回了自信,他的发式还引领了小城发型的新潮流。王晴意识到了马天这一无人能及的禀赋,为了招揽更多的生意,王晴主动和马天展开合作,不仅免掉了他做头发的所有费用,还利用感情迷惑马天,将马天的头发价值消耗殆尽,最终觉醒的马天将王晴的诡计识破,他一怒之下失手将王晴杀害。王晴对金钱的贪婪追逐使她丧失了做人的原则和底线,最终导致自食苦果的悲惨结局。同类型的经营者还有戴冰《橡胶女人案》中的吴秋梅,她利用橡胶女人私下与小城里的男人们秘密交易,最终被警察局抓获,判处两年半的刑期。王晴和吴秋梅作为城市里新兴的个体经营者代表,在金钱利益的驱使下,一昧地追求利益最大化,她们精明狡诈、贪得无厌,作者通过对这一类型人物的刻画,展现了对这批个体经营者一昧追求金钱的否定态度,并用她们的不幸结局对那些试图抛弃道德底线的个体经营者们以警醒,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启发意味。......................

第二章 谢挺、戴冰的城市叙述

第一节 现实的城市情感表述

城市是各阶层各群体为各自生存、欲望和目的展开角逐,赌上一把的混乱、自私和开放的空间。;生活在城市空间中的群体和个人在城市化、工业化浪潮的影响下,呈现出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矛盾和畸形变化,对荒诞环境的悲观绝望,对现实情感的焦躁和怀疑,导致处于城市中的个人对情感的淡漠和疏离。谢挺、戴冰的城市文学将笔触伸进市民阶层的世俗生活中,亲近他们日常的喜怒哀乐,从恋爱的角度展现城市人空前的内心困境,从亲情的角度展现现代人失落的精神困境,作者在这一系列城市情感故事的背后,展现出城市男女在城市化浪潮裹挟下对现实情感的无能为力,城市大众在异化的城市空间中,消解了对真情实感的强烈渴求,呈现出焦躁、孤单、无助的孤岛心境。

一、空前的恋爱困境

城市文学主题多样,恋爱是一个逃不开的主题,在谢挺、戴冰的城市小说中,他们很少展现城市男女轰轰烈烈的恋爱,而多用平实的语言平淡地叙述恋人、夫妻之间在短暂的邂逅或日常生活的长久相处过程中,因对感情的不安、困倦而产生对恋爱怀疑、逃离、背叛,反映了现代社会背景下人们恋爱的失语。在谢挺、戴冰极具现代性、先锋性、写实性的叙述中,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常常由于现实处境的危机感、幻灭感、绝望感而导致行为的荒诞异化,产生悲观厌世的灰色情绪。在谢挺、戴冰的这类城市文学中,空前的恋爱困境又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表现人们在追逐恋爱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幻灭感、虚无感;一类是表现在枯燥的现实中所感到让人窒息的孤单感、绝望感;还有一类则是展现身处欲望城市中的个人对恋爱的疏离和背叛。

...........................

第二节 物化的双重欲望解构

随着商品经济时代的到来,各类新兴事物层出不穷地出现,充斥着喧哗与骚动的城市空间使世俗大众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道德底线发生了全面的变异。在世俗欲望得到近乎全方位肯定之际,日常生活不仅恢复了先前一度被遮蔽的丰富多彩的活力,而且被赋予了正面的意义。;人们从压抑的现实中解放出来,物化的城市文明刺激了城市男女欲望的膨胀,物质的社会使他们变得现实,生活的诗意、激情、浪漫主义被消解,取而代之的是获取身体和心理欲望的满足和渴求,此时的城市正如米歇尔.塞得都笔下描绘的现代都市景象,庞大、拥挤、怪异而不可理喻,是一个‘狂妄自大的庞然怪物,‘无所不包的荒谬的整体。;在谢挺、戴冰的城市文学中,他们将城市想象放在人们对物欲、情欲、性欲的表述上,这些日常个体的基本欲望从本质上反映出在丰富而驳杂的城市场域里人们颓废的生存方式和迷失的精神家园。

一、空虚的身体欲望

在传统的文学作品中,性被看成隐秘而邪恶的象征,而八九十年代的城市文学,物化的现实社会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对于城市来说,物化力量是君临其一的唯一权威,它解释了城里的所有政治、性、冒险、剥夺、幻想、堕落和贫穷。;欲望城市中首先展现的便是人们对肉欲的追逐,对精神价值的丢弃,这一普遍存在的社会现实观念渗透到作家们的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人们对身体欲望的追逐以及性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展现出来,展现出人们肉体上的混乱和无序,灵魂上的忧虑与失格。

‘性可交易九十年代中国城市正在形成和建立这样一个事实完全破坏了传统上性的神秘感,或者说把性变成了一种平易近人;的、唾手可得的东西,使其廉价化。;在谢挺和戴冰的城市文学中,他们将城市空间中人们对性的追求放在一个公众的舞台,通过城市男女在物化世界中对身体欲望的沦陷,显现出商品化的城市中性文化的基本特征,从而实现对欲望世界中放纵个人的价值批判。在人们传统的观念中,恋爱从它的唯一性和私有性方面体现其无价的特征,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金钱化、利益化、开放化的社会使人们的恋爱观念发生改变,恋爱有价;的功利恋爱观将性作为一个可交易的产品,恋爱失去其严肃性转而走向廉价化、随意化。

.........................第三章 谢挺、戴冰的叙述策略 ........................ 48

第一节 谢挺、戴冰的叙述视角 ............................. 48

一、全知视角 ....................... 48

二、内视角 .......................... 50

第二节 城市想象的形式要素 .......................... 54

第三章 谢挺、戴冰的叙述策略

第一节 谢挺、戴冰的叙述视角

.....................

结语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市正成为中国当下最重要的人文景观。城市化;突飞猛进有力地推动了城市文学的发展和繁荣。;贵州城市文学作家谢挺、戴冰采用写实的现代主义手法对八九十年代市民阶层的日常生活进行叙述,展现了处于城市空间中的群体和个人在日益物化的社会现实中精神层面上所面临的困境。同为六十年代出生的贵州作家谢挺、戴冰,他们作为城市成长的见证者,见证了八九十年代贵阳这座城市的现代化历程,在他们的城市文学中,不仅复现了商品经济时代下多元化的社会景观,还展现了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含义。除此之外,为了更细微地展现市民阶层的琐碎日常和庸常变化,作者通过塑造城市中的职场人、文艺青年、社会看客等具有鲜明象征意义的人物形象,展现出城市中不同群体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表征。生活在城市空间中的人们虽然在生活方式上千差万别,但随着物化时代的来临,人们传统的思想观念随着现实欲望的膨胀而日趋瓦解,人们的情感也随着消费时代的来临走向异化。当代城市中所谓的夫妻之伦在物欲的公开进攻或偷袭之下,已薄不胜薄,随时有可能被轻微的动作给撕破。;谢挺、戴冰通过《月的暗面》、《追逐》、《技术问题》、《沙城之恋》等恋爱故事展现了现代恋爱本质的虚幻和人与人之间的脆弱关系,以及物化现实所带给城市男女的心灵困境和精神迷茫。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以及情感的坍塌,不仅仅限于恋爱方面,它也存在于亲情之中。亲人之间深厚的血脉之情被冷酷的现实消解,迷失在荒诞世界中的亲情反映出人与人之间信任的缺失,让我们看到了人性自私、复杂的一面。挣扎在底层社会的弱者以积极、乐观面对生活的艰辛时,又让我们看到生活的无限希望和人性的善良和温暖。消费时代的来临使城市生存的核心法则变成对欲望的疯狂追逐,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转变,他们在身体欲望中获得空虚的满足,在心理欲望中寻求放纵的狂欢,这种虚无的享乐主义生存方式吞噬了个人的灵魂和理想,游走在城市空间中的个人常常陷入病态的遐想和绝望的孤单困境。谢挺、戴冰通过对城市人现实生活的世俗化书写和先锋性表述,展现出世俗大众的百态生命和精神渴求,表述了作者对处于荒诞世界中的群体和个人的存在价值的追寻,显现出作者的人文主义的关怀。

参考文献(略)

标签: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