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公鸡打斗的启示 两只公鸡打斗启示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两只公鸡打斗的启示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两只公鸡打斗启示和两只公鸡打斗的启示的精彩内容哦。
我读小学的时候,学校会在假期将五、六个同学分为一个学习小组,然后集中到小组长的家里写作业。某日,我们小组的几个同学象往常一样聚集到琴的家里写作业,琴家住的是平房,有一个大院子,院子里种了一些菜,还养了一群鸡。当时,不知是哪位粗心大意的同学,忘记将琴家院子的大门关严,结果琴家的一只大公鸡趁机溜了出去。
我们正写得认真时,忽听院外人声鼎沸,便跑出去看个究竟。只见琴家的那只漂亮的大公鸡与外面一只放养的小公鸡打起来了,一群围观的孩子正在打气加油,观看着这场精彩的“斗鸡”表演。
从外观上看,琴家的那只大公鸡,就象是一个高傲的王子,又红又大的鸡冠,又长又翘的尾巴,还有五颜六色的羽毛闪闪发亮。而那只放养的小公鸡,却是蓬头垢面,象个衣衫褴褛的拾荒者。小公鸡不仅羽毛残缺不全,而且身高体重不及大公鸡的一半。这只小公鸡的鸡冠上还长着几颗小疙瘩,可能是之前打斗留下的伤痕。
只见那只大公鸡一低头就能轻而易举地啄到小公鸡的鸡冠,而小公鸡却要跳起来才能啄到大公鸡下巴的两片红肉,尽管很吃力,但小公鸡却一点都不畏惧,而且非常勇敢。几个回合之后,小公鸡满脸是血,大公鸡的下巴也开始滴血了。看上去,那只小公鸡的伤势远比大公鸡的严重。于是,大家都在猜测,琴家的大公鸡必胜无疑!但结果却是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只见琴家的大公鸡头向后仰了一仰,紧接着“扑嗵”一声倒在地上,然后就是蹬蹬腿气绝身亡了。而那只小公鸡却若无其事地开始找食吃了……
这是童年时记忆深刻的一个片段。其实,大公鸡并没有战败,但为什么会惨死在小公鸡的手里呢?多年来我百思不得其解。现在,我回忆起那只大公鸡的生长环境,似乎找到了答案。
琴家一共养了八、九只鸡,除了这只大公鸡外,其余都是母鸡。这些母鸡平时对待这只公鸡就象对待王子一样,哪个敢去啄公鸡一口呢?也就是说这只大公鸡一直是在宠爱中长大的,从来就没有受过一点委曲。而且,这些鸡平时都是生活在院子里,靠主人供食喂养,它们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需要争夺地盘和争夺食物。所以,有一天当它们走出院子的时候,既没有一点竞争能力,也不能承受一点委曲。这不,大公鸡应该是活活被气死的。
由此,我联想起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还记得“十年浩劫”吧?有的人承受着游街批斗、劳动改造的屈辱顽强地挺了过来,直到“春回大地”时又见到了“明媚的阳光”。而有的人却承受不了煎熬,甚至生气致病而死。历史上的周瑜不也是在诸葛亮三气之后口吐鲜血而亡的吗?而周瑜的能力并不差啊!
一个人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成长?能练就出多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我们从两只公鸡的故事里,是否可以得到一点启示呢?
两只公鸡打斗的启示
一天,小猴出去摘桃子,他走得非常匆忙,都忘记关门。
一头狮子经过,看到这么美丽的房子,就先住了进去。过了一会儿,小猴回来了,他看到一头狮子在自家沙发上休息,吓得连忙跑到门外,大声对狮子说:“这房子是我的,你赶紧离开这儿。”狮子不理它,不讲理地说:“现在我住进来,那么就是我的。”猴子在外面急得团团转。突然它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对里面的狮子叫道:“既然你说这房子是你的,那么我们来比赛搬南瓜,谁最快到达终点,谁就是这房子的主人。”狮子想:“这么小的猴子,怎能比得过我?”就自信满满地说:“好,我接受挑战。”
等他们准备好了的时候,天都快要黑了。狮子吃力地把南瓜扛在背上,不一会儿,就累得大汗淋漓,趴在地下。而猴子呢,把南瓜当皮球,不一会儿就滚到了终点,它十分轻松,一点儿也不觉得累。猴子毫无悬念地胜出了,狮子呢,垂头丧气,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
猴子很聪明,夺回了自己的房子。狮子只能灰溜溜地回到了自己潮湿的洞穴。
两只公鸡打斗启示
庄子与弟子走到一座山脚下,看见一株大树,枝繁叶茂,耸立在大溪旁。
庄子问伐木者,这么高大的树木,怎么没人砍伐。伐木者似对此树不屑一顾,道:“这何足为奇?此树是一种不中用的木材。用来作舟船,则沉于水;用来作棺材,则很快腐烂;用来作器具,则容易毁坏;用来作门窗,则脂液不干;用来作柱子,则易受虫蚀,此乃不成材之木。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有如此之寿。”
听了此话,庄子说:“树不成材,方可免祸;人不成才,亦可保身也。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弟子恍然大悟,点头不已。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活法,不同的标准下,有着不同的价值。有时候看似无用也是用。人不能总是用“利益”来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天生万物,各有不同,不单为取悦人而存在。
树木弯曲,虽不能用,但是却不能妨碍他自由自在的生长,这远比成为栋梁更有用。
就像教育孩子,虽然孩子不能成为社会栋梁,但是却不妨碍他发展自己的兴趣,他的成长本身就有价值。
以上内容是关于两只公鸡打斗的启示和两只公鸡打斗启示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