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克服恐惧的小故事 克服恐惧的小故事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名人克服恐惧的小故事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克服恐惧的小故事和名人克服恐惧的小故事的精彩内容哦。
名人克服恐惧的小故事 克服恐惧的小故事(一)
克里蒙·斯通,美国最有钱的人之一,美国联合保险公司的董事长。他说他成功的奥秘是一种叫做“积极人生观”的东西。积极人生观的英文是POSITIVEMENTAL斯通生于1902年,童年时家在芝加哥南区,他曾卖过报纸。斯通卖报时,有家餐馆把他赶出来好几次,但他还是一再地溜进去。那些客人见他这样勇气非凡,便劝阻餐馆的人不要再踢他出去。结果他的屁股被踢得很疼,口袋却装满了钱。
这事不免令他深思:“哪一点我做对了呢?”“哪一点我做错了呢?下次我该怎样处理同样的情形呢?”他一生中都在这样地问自己。
斯通很小时父亲就去世了,他由母亲抚养长大。他母亲对他个性的形成有着很深的影响。
斯通的母亲替人缝衣服,干了好几年,存了一点钱。还在小克里蒙十几岁的时候,她就把钱投到底特律的一家小保险经纪社。这个保险经纪社替底特律的美国伤损保险公司推销意外保险和健康保险:每推销出一笔保险,它就收到一笔佣金——它唯一的收入。它仅有的财产是一间租来的、积满灰尘的小办公室。推锁员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斯通的母亲。她第一天一点成绩也没有。然后,她来到底特律最大的银行,一位高级职员买了保险,又准许她在大楼里自由走动,结果那天共有44个人向她买了保险。
这个经纪社发展起来了。斯通16岁念中学时那个夏天,他也试着出去推销保险。他的母亲指导他去一栋大楼,从头到尾向他交代了一遍。但是他犯怵了。这时,当年卖报纸的情景又重现在他眼前,于是他站在那栋大楼外的人行道上,一面发抖,一面默默念着自己信奉的座右铭:“如果你做了,没有损失,还可能有大收获,那就下手去做。马上就做!”
于是他做了。他像当年卖报纸被踢出餐馆那样壮着胆子走进大楼。他没有被踢出来。每一间办公室他都去了。那天,只有两个人向他买了保险。以推销数量来说,他是失败的,但在了解自己和推销术方面,他收获不小。回家的时候,斯通赚了几元佣金,觉得已经不错了,他知道他有克服恐惧的那种勇气,而且他还想出了克服恐惧的技巧。
第二天,他卖出了4份保险。第三天,6份。他的事业开始了。
那个假期及后来放假的日子里,他继续替母亲推销健康保险和意外保险。他居然创造了一天10份的好成绩,后来一天15份,20份。他分析自己:为什么成功了?他终于发觉,因为他有了“积极人生观”。
他还是个中学生,但每天赚的钱已经比校长的还要多,因此他办了退学手续。
不过他以后还是把中学的课程补完,拿到了文凭;他还进了大学法律系,但没有念完。
他走遍了密歇根,每天的平均纪录是30份,在有些城市达40份。不管怎么说,他的PMA的确是相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239303866当有效的。
20岁的时候,他搬到芝加哥,开了一家保险经纪社——“联合登记保险公司”,全社只有他一人。他决心使这个公司办得跟它的名称一样堂皇。开业的第一天,他销出了54份保险。开市大吉,斯通信心十足。然后开始在其它地区扩展,事业一天比一天兴旺。而有一天,几乎叫人不敢相信:创造了122份的纪录!经过了4年的自我训练、自我策励之后,他达到了几乎是不可能达到的目标。更可喜的是,以前买了保险的人,到期又要求继续下去,不必再花力气,佣金源源而来。
早期的成功使斯通得出了一个原则:开始的时候不要图快,要把根基打稳,一切都要靠自己。现在他有办法招收其他的推销员了。
他在芝加哥一家报纸上登了一则招聘广告:“学习的绝好机会……”仅伊利诺斯一州就有许多人回信应征,他从中挑选了一些。
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1866-1925年)在一次革命行动失败后.转移到上海重振旗鼓.等候时机东山再起.
有一天.几个革命同志闲来无聊.凑了4个人打麻将娱乐.不巧.被孙中山撞见了.他们自知犯错.一阵惊慌.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如何是好.
面对如此尴尬场面.孙中山不但继续叫他们打下去.而且还笑着说:[打吧.打麻将很像我们革命起义.这一局输了没啥关系.可寄希望于下一局.永远充满了机会.永远充满了希望."
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当了临时大总统.有一次.他身穿便服.到参议院出席一个重要会议.然而.大门前执勤的卫兵.见来人衣衫简单.便拦住他.并厉声叫道:[今天有重要会议.只有大总统和议员们才能进去.你这个大胆的人要进去干什么?快走!快走!否则.大总统看见了会动怒.一定会惩罚你的!"
孙中山听罢.不禁笑了.反问道:[你怎么知道大总统会生气的?"一边说着.一边出示了自己的证件.
卫兵一看证件.才知道这个普通着装的人竟是大总统.惊恐之下.卫兵扑倒在地.连连请罪.
孙中山急忙扶卫兵起身.并幽默地说:[你不要害怕.我不会打你的."
2. 竺可桢
民国时期.科学家竺可桢在浙江大学任校长.深受师生的爱戴.
一天.在联欢会的节目单上.有[校长训话".
竺可桢一看.感到在联欢会上来个[训话".实在不妙.于是.他在讲话时说:[同学们.`训`字从言从川.是信口开河也."
大家听了.哄堂大笑.
3.冯玉祥
冯玉祥(1882-1948年)生平读书十分用功.他当士兵时.一有空就读书.有时竟彻夜不眠.晚上读书.为了不影响他人睡觉.就找来个大木箱.开个口子.把头伸进去.借微弱的灯光看书.
冯玉祥担任旅长时.驻军湖南常德.规定每日早晨读英语2小时.学习时.关上大门.门外悬一块牌子.上面写[冯玉祥死了".拒绝外人进入.学习完毕.门上字牌则换成[冯玉祥活了".
冯玉祥对不遵守时间的人深恶痛绝.
1927年.因为汪精卫不守会议时间.开会经常缺席.迟到.冯玉祥一怒之下.编成一副对联送给了他:
一桌子点心.半桌子水果.哪知民间疾苦
两点钟开会.四点钟到齐.岂是革命精神
当年冯玉祥有个军事顾问叫乌斯马诺夫.他特别喜欢打听西北军的事情.还常常缠着冯玉祥问这问那.开始问一些西北军的一般情况.渐渐涉及行政的人事安排.这天乌斯马诺又向冯玉祥问一些事.冯玉祥不悦地说:[顾问先生.你知道在我们中国.`顾问`两个字当什么讲吗?"
乌斯马诺夫摇了摇头:[不知道."
冯玉祥告诉他说:[顾者看也.问者问话也.顾问者.就是当我看着你.有话问你的时候.你答复就是了."
抗战时期.冯玉祥居住在重庆市郊的歌乐山.当地多为高级军政长官的住宅.普通老百姓不敢担任保长.冯玉祥遂自荐当了保长.他热心服务.颇得居民好评.
有一天.某部队一连士兵进驻该地.连长来找保长办官差.借用民房.借桌椅用具.因不满意而横加指责.
冯玉祥身穿蓝粗布裤褂.头上缠一块白布.这是四川农民的标准装束.他见连长发火.
便弯腰深深一鞠躬.道:[大人.辛苦了!这个地方住了许多当官的.差事实在不好办.临时驻防.将就一点就是了."
连长一听.大怒道:[要你来教训我!你这个保长架子可不小!"
冯玉祥微笑回答:[不敢.我从前也当过兵.从来不愿打扰老百姓."
连长问:[你还干过什么?"
[排长.连长也干过.营长.团长也干过."
那位连长起立.略显客气说:[你还干过什么?"
冯不慌不忙.仍然微笑说:[师长.军长也干过.还干过几天总司令."
连长细看这个大块头.突然如梦初醒.双脚一并:[你是冯副委员长?部下该死.请副委员长处分!"
冯玉祥再一鞠躬:[大人请坐!在军委会我是副委员长.在这里我是保长.理应侍候大人."几句话说得这位连长诚惶诚恐无地自容.匆匆退出.
4.鲁 迅
广州的一些进步青年创办的[南中国"文学社.希望鲁迅(1881-1936年)给他们的
创刊号撰稿.鲁迅说:[文章还是你们自己先写好.我以后再写.免得人说鲁迅来到广州就找青年来为自己捧场了."
青年们说:[我们都是穷学生.如果刊物第一期销路不好.就不一定有力量出第二期了."
鲁迅风趣而又严肃地说:[要刊物销路好也很容易.你们可以写文章骂我.骂我的刊物也是销路好的."
30年代.某些作家的主观主义毛病很厉害.一次.有人请鲁迅谈谈这一问题.鲁迅一开始笑而不答.过了一会儿.讲了两个故事:
金扁担
有个农民.每天都得挑水.一天.他忽然想起.皇帝用什么挑水吃的呢?自己又接着回
答:一定用金扁担.
吃柿饼
有个农妇.一天清晨醒来.觉得饿.她想.皇后娘娘该是怎样享福的呢?一定是一觉醒来就叫:[大姐.拿一个柿饼来吃吃."
1934年.国民党北平市长袁良下令禁止男女同学.男女同泳.
鲁迅先生听到这件事.对几个青年朋友说:[男女不准同学.同泳.那男女一同呼吸空气.淆乱乾坤.岂非比同学同泳更严重!袁良市长不如索性再下一道命令.今后男女出门.各戴一个防毒面具.既免空气流通.又不抛头露面.这样,每个都是.喏!喏!"说着.鲁迅先生把头微微后仰.用手模拟着防毒面具的
管子 大家被鲁迅先生的言谈动作逗得哈哈大笑.
1934年.<人世间>杂志开辟了[作家访问记"的专栏.并配合刊出接受采访的作家的肖像.该杂志的编辑写信给鲁迅.要求应允前去采访.并以书房为背景拍一张照片.再拍一张鲁迅与许广平.周海婴的合照.鲁迅写了一封十分幽默的信予以拒绝:
[作家之名颇美.昔不自重.曾以为不妨滥竽其例.近来悄悄醒悟.已羞言之.头脑里并无思想.寓中亦无书斋.`夫人及公子`更与文坛无涉.雅命三种.皆不敢承.倘先生他日另作[伪作家小传"时.当罗列图书.摆起架子.扫地欢迎也."
5.老 舍
抗战期间.北新书局出版的<青年界>.曾向作家老舍(1899-1966年)催过稿.老舍在寄稿的同时.幽默地寄去了一封带戏曲味的答催稿信:
元帅发来紧急令:内无粮草外无兵!小将提枪上了马.<青年界>上走一程.呔!马来!参见元帅.带来多少人马?2000来个字!还都是老弱残兵!后帐休息!得令!
正是:旌旗明明.杀气满山头!
老舍40岁时曾写了个质朴自谦.妙趣横生的自传.全文如下: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亦甘于寒贱也.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
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三十四岁结婚.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有点出息.
一次老舍家里来了许多青年人.请教怎样写诗.老舍说:
[我不会写诗.只是瞎凑而已."
有人提议.请老舍当场[瞎凑"一首.
大雨冼星海.长虹万籁天,
冰莹成舍我.碧野林风眠.
老舍随口吟了这首别致的五言绝句.寥寥20字把8位人们熟悉并称道的文艺家的名字.[瞎凑"在一起.形象鲜明.意境开阔.余味无穷.青年们听了.无不赞叹叫绝.
诗中提到的大雨即孙大雨.现代诗人.文学翻译家.冼星海即冼星海.人民音乐家.高长虹是现代名人.万籁天是戏剧.电影工作者.冰莹.现代女作家.湖南人.成舍我曾任重庆<新蜀报>总编辑.碧野是当代作家.林风眠是画家.
作家楼适夷(1905年生)有次去看望老舍.[最近写些什么?"楼适夷问道.
满族出身的老舍笑着说:[我正在当`奴才`.给我们的`皇帝`润色稿子呢!"
一阵大笑.方知老舍正接受一项新任务--为中国末代皇帝溥仪修改他的自传<我的前半生>.
谈到成功的名人,第一个进入脑海的常常是爱因斯坦,不止因为他是举世闻名的物理大师,《相对论》的提出,对增进人类宇宙思惟上做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239303866出卓越贡献,更因为我很喜欢他,喜欢那种天真、活泼、幽默、顽皮的一面,一位伸着舌头拍照的老顽童。 一句话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脑袋神奇,被喻科学家中的科学家的科学巨人,求学的经历,一点也不神奇,甚至被当做「低能」看待,四、五岁还不太会说话,喜欢静静的坐着,常常发呆,父母一度以为他有智能障碍。 小学的成绩表现,果真一如预言的糟透了,除了数学卓越之外,其它都很差,是班上永远的最后一名,老师甚至对家长直言:「做什么都一样,反正你的孩子将一事无成」,朽木终于被退学,连中学毕业证书都没拿到。 爱因斯终究还是成功了,历经许许多多的波折,他进了瑞士苏联邦工业大学就读;成功的两个关键是叔叔的慧眼与父母的充分信任,他的工程师叔叔,让他对数理愈来愈有兴趣,愈解愈有成就感,他的父母坚信儿子一定会成功,让一个曾被当成弱智的孩子,开展出光明的人生新旅程。 大文豪苏格特,我好熟悉! 喜欢文学,对他的著作当然多有涉读,他的一生创作了小说四十七册,诗集廿一册,历史传记三十册,著作等身,丰硕质精,不仅对英国小说史有划时代的影响,对当时的俄国、法国、美国文坛也激发的新动力。 这样一位优质的成功者,成绩却难以入目,身染小儿麻痹症的他,右脚行动不便,身体孱弱,几次重病差点丧命,本来就有些自卑的他,加上成绩不如人,便成了「学校怪胎」,言行常常不礼貌,爱缺课,学期末的评语都很糟。 只有一位老师知道,他虽然厌恶功课,但对读书却充满兴趣而给予鼓励,而这也正是他的人生转折点。 成名后的苏格特曾回小学的母校参观,感触良多的问学校老师:「现在学校成绩最差的孩子是谁?」 他学习当年看重他的那位贴心老师,告诉那位红着脸的小朋友:「你是个好孩子,我当年也跟你一样,成绩很差,不要灰心」,说完并从口袋掏出一枚金币送他。 一句话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在苏格特的身上应验了,他最终从爱丁堡大学毕业,当了执业律师。 他更用心良苦的盼望,他的一句话也能改变别人的一生。 谈到名人,第一个进入脑海的常常是爱因斯坦,不止因为他是举世闻名的物理大师,《相对论》的提出,对增进人类宇宙思惟上做出卓越贡献,更因为我很喜欢他,喜欢那种天真、活泼、幽默、顽皮的一面,一位伸着舌头拍照的老顽童。
一句话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脑袋神奇,被喻科学家中的科学家的科学巨人,求学的经历,一点也不神奇,甚至被当做「低能」看待,四、五岁还不太会说话,喜欢静静的坐着,常常发呆,父母一度以为他有智能障碍。
小学的成绩表现,果真一如预言的糟透了,除了数学卓越之外,其它都很差,是班上永远的最后一名,老师甚至对家长直言:「做什么都一样,反正你的孩子将一事无成」,朽木终于被退学,连中学毕业证书都没拿到。
爱因斯终究还是成功了,历经许许多多的波折,他进了瑞士苏联邦工业大学就读;成功的两个关键是叔叔的慧眼与父母的充分信任,他的工程师叔叔,让他对数理愈来愈有兴趣,愈解愈有成就感,他的父母坚信儿子一定会成功,让一个曾被当成弱智的孩子,开展出光明的人生新旅程。
大文豪苏格特,我好熟悉!
喜欢文学,对他的著作当然多有涉读,他的一生创作了小说四十七册,诗集廿一册,历史传记三十册,著作等身,丰硕质精,不仅对英国小说史有划时代的影响,对当时的俄国、法国、美国文坛也激发的新动力。
这样一位优质的成功者,成绩却难以入目,身染小儿麻痹症的他,右脚行动不便,身体孱弱,几次重病差点丧命,本来就有些自卑的他,加上成绩不如人,便成了「学校怪胎」,言行常常不礼貌,爱缺课,学期末的评语都很糟。
只有一位老师知道,他虽然厌恶功课,但对读书却充满兴趣而给予鼓励,而这也正是他的人生转折点。
成名后的苏格特曾回小学的母校参观,感触良多的问学校老师:「现在学校成绩最差的孩子是谁?」
他学习当年看重他的那位贴心老师,告诉那位红着脸的小朋友:「你是个好孩子,我当年也跟你一样,成绩很差,不要灰心」,说完并从口袋掏出一枚金币送他。
一句话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在苏格特的身上应验了,他最终从爱丁堡大学毕业,当了执业律师。
他更用心良苦的盼望,他的一句话也能改变别人的一生。
贝多芬是德国伟大的音乐家,他从小酷爱音乐,并且虚心好学,埋头创作。他说:“我的箴言始终是:无日不动笔;如果我有时让艺术之神瞌睡,也只为要使它醒时更兴奋。”30岁的时候,他耳聋了,对于音乐家来说,这是莫大的打击。但他没停止过创作的笔,同学们现在听到的就是贝多芬创作的《命运》交响曲的一个片段,表达了贝多芬要与不幸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和勇气。
经过几年的努力,莱特兄弟的第一架飞机——“飞鸟”(flyer)一号终于出现在人们的面前。1903年12月17日,在北卡罗纳尔州的基蒂霍克海滩上,起飞。这天“飞鸟”一号总共进行了四次飞行,飞机摇摇晃晃在空中飞行了12秒钟,在36米远的地方降落下来。而后来得到世界公认的第一次自由飞行则是由哥哥威尔伯·莱特驾驶的第四次飞行,飞机在空中用59秒的时间飞行了260米。
莱特兄弟在第一架飞机成功以后,迎接他们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怀疑与挑剔。保守的学究们不相信“自行车工人”能造出飞机,然而莱特兄弟仍然不断地探索和进取,并多次到世界各地作飞行表演,散播航空的种子,他们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航空事业,终身没有结婚,后来被人们誉为航空奠基者。
名人成功的故事
http://www.yiji.com/%E5%AF%8C%E8%B1%AA%E6%88%90%E5%8A%9F%E4%B9%8B%E8%B7%AF/205688/index_0_0.html好多名人成功的故事哦
胡适小时候,便常听那些信佛的老太太们讲“目连救母游地府”,讲“妙庄王的公主(观音)出家修行”的故事,见神见鬼。他自己也看过一些宣传神鬼的连台本戏,读过老太太们带来的《玉历钞传》、《妙庄王经》等劝善罚恶的“善书”。于是,他幼小的心灵里也装满了神佛观念。十殿阎君,牛头马面,地狱的惨酷,轮回的苦痛,使他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恐惧心理,最怕来世变猪变狗。加之,胡适自幼体弱多病,他的母亲也常替他求神许愿,教他诚心敬佛。
每年去中屯外婆家,十里路上,所过庙宇路亭,只要有神佛的,母亲便教他去拜揖。有一年,她还亲自带着胡适去朝拜古圹山,在观音菩萨座前烧香还愿。山路崎岖,她的一双小脚行走十分艰难,却不叫一声苦痛;这时候的胡适,自然也是一个很虔诚的小e68a84e8a2ad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239306530香客,小信士。
但这个虔诚的小信士,不久便变成了一个无神论者。事情是从朱熹的《小学》开始的:
有一天,我正在温习朱子的《小学》,念到了司马温公的家训,其中有论地狱的话,说:“形既朽灭,神亦飘散,虽有烧舂磨,亦无所施。……”我重读了这几句话,忽然高兴的直跳起来。《目连救母》、《玉历钞传》等书里的地狱惨状,都呈现在我眼前,但我觉得都不怕了。放焰口的和尚陈设在祭坛上的十殿阎王的画像,和十八层地狱的种种牛头马面用钢叉把罪人叉上刀山,叉下油锅,抛下奈何桥下去喂饿狗毒蛇,――这种种惨状也都呈现在我眼前,但我现在觉得都不怕了。我再三念这句话:“形既朽灭,神亦飘散,虽有烧舂磨,亦无所施。”我心里很高兴,真像地藏王菩萨把锡杖一指,打开地狱门了①。
科学思想向迷信思想挑战了。胡适从朱子的《小学》里,知道了司马光论地狱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使他开始怀疑,不再相信地狱轮回的鬼话了。不久,他又读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从中知道了范缜的《神灭论》:
缜又著《神灭论》,以为:“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也。神之于形,犹利之于刀;未闻刀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哉?”此论出,朝野喧哗,难之,终不能屈②。
范缜用一个通俗的譬喻,说形与神的关系,就像刀和刀口的锋利一样,没有刀,便不会有刀的“快”了;没有形体,还能有神魂吗?这样浅显的譬喻,说明了深刻的唯物主义哲理,使知识初开的胡适,完全相信了无神鬼的道理。他说,“司马光引了这35个字的《神灭论》,居然把我脑子里无数鬼神都赶跑了。从此以后,我不知不觉,成了一个无鬼无神的人”;而且,“影响了他一生的思想”③。
经过了这次“思想解放”之后,胡适便不再虔诚拜神礼佛了。但他从小是一个对母亲很孝顺的人,当着母亲的面,还不敢说不信鬼神的话;他母亲叫他去拜神佛,也不敢不去,怕伤他母亲的心。而当母亲不在跟前,胡适便对小伙伴们大发无鬼无神的议论,甚至去打菩萨。中屯村前有个三门亭,亭里供着关老爷的塑像;
村旁小庙里有几个罗汉菩萨。胡适到外婆家,常和小伙伴们去小庙或亭子里玩。
他领着打菩萨的耳光,但不明显打坏;有时又拔去菩萨的几根胡须,也绝不拔光。因此,一直没有被大人们发觉。
有一年正月间,胡适去大姊家拜年,住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和外甥章砚香赶回上庄去看灯。半路上经过中屯的三门亭。他们走进亭子歇息。胡适对砚香说,“这里没有人看见,我们来把这几个烂泥菩萨拆下来,扔到毛厕里去,好吗?”这欺神灭道的话,把比他大几岁的外甥给吓住了。章家跟送的长工忙加劝阻,说“菩萨是得罪不得的”。胡适还不服气,偏要拿石子去打神像。恰好村里有人来,他们才走了.
…………
名人克服恐惧的小故事 克服恐惧的小故事(二)
英国著名科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过“用伟人的事迹来激励孩子,远胜于一切教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品质的形成,它的形式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世界名人故事》这本书就是遵循这一教育理念,精选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名人故事,它让我感受到了令人震撼的力量。
就拿牛顿这位科学巨人来说吧。牛顿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他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毕生精力都献给了科学事业。他确立了力学运动的三定理、提出了光的微粒说,创立了积分,并发现了万有引力。
这些发现让他在科学史上赢得了崇高的地位。这一切说明,一个人只要努力学习就能取得像牛顿一样的辉煌成就。
还有爱因斯坦这位传奇的科学家。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自然学家,同时还是一个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的人。崇尚于宁静,偏好孤独是他的个性。爱因斯坦在《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中,提出了举世闻名的狭义相对论。他视科学如生命,一生执著于事业。他的研究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矗立了一块新的里程碑。还有孔子、成吉思汗、莎士比亚、达尔文……
这些名人用一生的奋斗改变着人类历史发展的轨迹。在这座名人的殿堂里,我们可以捕捉到未来的影子,插上智慧的翅膀,托起属于自己命运的太阳,感受令人震撼的力量!
名人克服恐惧的小故事 克服恐惧的小故事(三)
《中外名人故事》 读后感
我看了一 本《名人故事精选》的书,里面写的都是名人们一个一个精彩的故事.我被高尔基的认真,钱学森的爱国与诺贝尔的奉献深深感动了.
高尔基是一个苏联作家,他的剧作《耶戈尔.布雷乔夫和其它的人们》正在上演.导演没经他同意就擅自将结尾处改成布雷乔夫死了,观众们很激动,谢幕达二三十次,但高尔基,硬要导演改回去,原因是布雷乔夫根本没有死,导演没办法,只好改回去.这样一来,效果差多了.但高尔基很满意,因为他尊重了事实.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感触很深,明明是结尾耶戈尔.布雷乔死了的效果好,高尔基为什么要坚持自己的剧本,硬要导演改回去呢 也未免太认真了吧,这么认真干吗 但我又反反复复地读了几遍,改变了对高尔基的看法.对啊,是应该向高尔基那样尊重事实,如果人人都为了索取某种好的利益和效果,不分黑白,颠倒是非,那,世界就是虚伪的了.就如:两个学生,都是很聪明的.有一次考试,他们俩都考砸了,老师让同学们回家签字.其中一个同学对另一个同学说:"我们俩互相签字,告诉父母自己得了好成绩,就不用被父母骂了."另一个同学说:"你考多少分就是多少分,永远不可能多一分或少一分."说完,就回家了.一个同学就让别人签了个字,他的计划成功了,父母带他出去是了一顿;另一个同学被父母批评了一顿后,又帮他分析了错误,让他明白了错的原因,他心里十分充实.因为他没有象另一个同学一样,他尊重了事实."至精,至善,至诚,乃认真的最高境界."我读了《名人故事精选》后,明白了这样一种精神.在社会中,如果每个人都能具有这样一种精神,那世界就会变的越来越美好.
名人克服恐惧的小故事 克服恐惧的小故事(四)
伽利略挑战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物下降的“比萨斜塔实验
加利略在比萨斜塔上用2个不同重量的铁球经过实验得出了一个结论:物体做自由落体时,不因重量而呈现不同的速度
亚里士多德认为:不同重量的物体,从高处下降的速度与重量成正比,重的一定较轻的先落地。这个结论到伽利略时差不多近2000年了,还未有人公开怀疑过。物体下落的速度和物体的重量是否有关系:伽利略经过再三的观察、研究、实验后,发现如果将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放下,两者将会同时落地。于是伽利略大胆地向天经地义的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进行了挑战。
伽利略提出了崭新的观点:轻重不同的物体,如果受空气的阻力相同,从同一高处下落 .
2.
布鲁诺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思想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是一个诚实正直的学者,为了捍卫自己的学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他被哥白尼的日心说所吸引,开始对自然科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逐渐对宗教神学发生了怀疑。他写了一些批判《圣经》的论文,并从日常行为上表现出对基督教圣徒的厌恶。
经过八年的监禁,布鲁诺被处以火刑,后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布鲁诺的学说被证明是正确的。1889年6月9日,在布鲁诺殉难的鲜花广场上,人们为纪念这位诚实勇敢的伟大思想家,为他树立一尊铜像,永远纪念他的功绩。
小泽征尔的故事
在一次欧洲举办的指挥家大赛上,要求每一个指挥家都指挥同一支曲子。轮到了日本青年指挥家小泽征尔。在他指挥到一半的时候,忽然感觉到乐谱中出了错,使得曲子的这一段听上去不和谐。于是,他停了下来,指出了这个错误。可是每个评委都肯定地坚持说乐谱没有问题。小泽征尔重新指挥。又到了那个不和谐的地方,他又停了下来。这一次他肯定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们全站起来,鼓掌向他祝贺大赛夺魁。原来,乐谱确全是,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一个圈套。其实,当时并不是只小泽征尔一个人发现了乐谱上的错误,可是他们都顺滑而过、不了了之。只有小泽征尔一个人以充分的自信、严谨的艺术态度,勇敢地指出了错误,所以也只有他一个人获得了金奖。
伽利略挑战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物下降的“比萨斜塔实验”;
哥白尼挑战托勒密,提出日心说;
爱因斯坦挑战牛顿的经典力学,提出相对论。
短一点,不要太长。去书里找。
名人克服恐惧的小故事 克服恐惧的小故事(五)
1,王羲之与“墨池”王羲之是东晋有名的书法家.他每天坚持练字,练完后就在家边的一口池塘里洗笔.这样日复一日,竟将整口池塘的水染成了黑色,像墨一般.于是人们把这口池塘叫作“墨池”,也叫“洗砚池”,“洗笔池”.
2,达·芬奇画蛋(具体事件略)……从此,达·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
3,司马迁从42岁时开始写《史记》,到60岁完成,历时18年.如果把他20岁后收集史料,实地采访等工作加在一起,这部《史记》花费了他整整40年时间.
4,天才来自于勤奋.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他为了发明电灯,阅读了大量资料,光笔记就有四万多页.他试验过几千种物质,做了几万次实验,才发明电灯.
成就与汗水
5 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献之写字,用尽18缸水,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师.
6李时珍花了31年功夫,读了800多种书籍,写了上千万字笔记,游历了7个省,收集了成千上万个单方,为了了解一些草药的解毒效果,吞服了一些剧烈的毒药,最后写成了中国医药学的辉煌巨著——《本草纲目》.
伟大的医学家李时珍,为了研究药的性能,发展祖国医学,踏遍了祖国山山水水,访问了成千上百的农民、樵夫、渔夫,终于写出了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
7马克思写《资本论》,呕心沥血,花了40年时间.马克思写《资本论》时花了整整40年时间才写出著名的作品,他为了搜集资料,光日记就有1300多篇。由于经常思考时经常爱踱步,竟把地踱出一条深深的印痕。
8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研究进化论,花了22年时间,写出了《物种起源》一书.
9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历经12年的实验,不怕挫折失败,从几十吨的矿物中提取了0.1克镭.古往今来,勤奋是人们获取成功的必要前提。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良好品格。唯有勤奋,才能创造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辉煌。
10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古今中外,许许多多有成就的人,他们都是因为勤奋,才从众多的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人们所佩服的人。我国数学家陈景润为了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沉浸在数学中,常常废寝忘食。法国作家福楼拜,他的窗口面对塞纳河,由于他经常勤奋钻研,通宵达旦,夜间航船的人们常把它当作航标灯。他的学生莫泊桑,从20岁开始写作,到30岁才写出第一篇短篇小说《羊脂球》,在他的房间里可以看到草稿纸已有书桌那么高了。还有很多伟人的事例不胜枚举。但他们的人生经历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天才出于勤奋,成功来自勤奋!
我们的祖国之所以繁荣起来,和人民群众的勤奋是分不开的。曾几何时,人们一贯的唯我独尊,使中国有了上百年的耻辱。如今,人们觉悟了,勤奋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地创造自己,改变自己,才使中国一步步走向成功。
归根结底,中国人民惟有勤奋,才能抹去“东亚病夫”的牌匾,成为响彻世界的东方巨龙!人们惟有勤奋,才能成为人上人。
观点:勤出智慧
11古希腊德摩斯梯尼,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于是每天含着石子,面对大海朗诵,无论春夏秋冬,坚持五十年如一日,终于成为全希腊最有名气的演说家。
12屈原洞中苦读。屈原小时候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13 蒲松龄草亭问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斋志异》。
14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而韩愈所说的勤奋刻苦在他身上都表现出来了。
15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
〔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16凿壁偷光
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17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是一位老奶奶劝诫李白用功读书时说的一句劝言
引一段小故事:
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据说,清末时梨园中有“三怪”,他们都是因勤学苦练成了才。
瞎子双阔亭,自小学戏,后来因疾失明,从此他更加勤奋学习,苦练基本功,他在台下走路时需要人搀扶,可是上台表演却寸步不乱,演技超群,终于成为功深艺湛的名须生。
另一位是跛子孟鸿寿,幼年身患软骨病,身长腿短,头大脚小,走起路来很不稳便。于是,他暗下决心,勤学苦练,扬长避短,后来一举成为丑角大师。
还有一位是哑巴王益芬,先天不会说话,平日看父母演戏,一一记在心,虽无人教授,但他每天起早贪黑练功,常年不懈。艺成后,一鸣惊人,成为戏院里有名的武花脸,被戏班子奉为导师。
18◎鲁迅嚼辣椒驱寒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19◎王亚南苦读成才王亚南睡三脚床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20◎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年轻时自认为已无书不读,便大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后经一老翁指点,遂改成:“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21◎郭沫若曾写过一副读书联:“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意思是说,读书要靠平时下功夫,不能一心血来潮就加班加点搞突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决不能时而勤奋时而懈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以上内容是关于名人克服恐惧的小故事和克服恐惧的小故事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