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民间故事 三年级语文民间故事300字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三年级语文民间故事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三年级语文民间故事300字和三年级语文民间故事的精彩内容哦。
三年级语文民间故事 三年级语文民间故事300字(一)
《守株待兔》、《买椟还珠》、《掩耳盗铃》、《自相矛盾》、《邯郸学步》、《杞人忧天》、《杯弓蛇影》、《滥竽充数》、《井底之蛙》。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故事有《亡羊补牢》、《南辕北辙》。
《叶公好龙》
《刻舟求剑》
《南辕北辙》
《亡羊补牢》
《揠苗助长》
《掩耳盗铃》
《郑人买履》
《叶公好龙》《刻舟求剑》《南辕北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掩耳盗铃》《郑人买履》
龟兔赛跑,掩耳盗铃,刻舟求剑
三年级语文民间故事 三年级语文民间故事300字(二)
古代秦始皇时候,有个女子叫孟姜女,她的丈夫万喜良。两人感情非常好,可惜结婚一个月,丈夫就被抓去当差,公婆和孟姜女都很思念万喜良。寒冷的北方,孟姜女想一定很冷,动身前去做寒衣,一直往北的方向走。找到长城之后。 碰到一个万喜良朋友的大娘。孟姜女问万喜良在哪。大娘说已经埋在长城地下。孟姜女痛苦万分,就一直哭。上天被孟姜女的哭所感动,万里长城倒了八百里,秦始皇非常愤怒,派人捉拿这个女子。但是秦始皇看女子漂亮的份上。要求做他的妃子。孟姜女答应了。不过提出了一个条件。把万喜良的尸体抬出来。抬出来之后。猛哭。一头撞死在山石上。
秦始皇修长城 拉壮丁拉了孟姜女他老公 范喜良 老范他老爹老妈快挂了想见儿子 孟姜女长途跋涉 寻老范 其实老范当的是文职 根本不是野史上说的 这故事歌颂的 是孟姜女的孝道
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之夜,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在长城下撕心裂肺地痛哭,三日三夜不止,长城为之崩裂,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在绝望之中投海而死。
相传孟姜女是从南瓜里出来的,长大后人聪明漂亮,那时候秦始皇征劳役,孟姜女嫁给了一个书生,在新婚之夜,她丈夫被抓走了,过了几年孟姜女还是没有等到丈夫回来就跑去长城问工友,我丈夫呢?工友们告诉她,她丈夫在长城下面,然后孟姜女就哭,所有的工人都哭了,长城倒了,秦始皇就派人来调查,发现孟姜女是个美人,就想娶孟姜女,孟姜女肯定不从,就提了三个条件,如果秦始皇可以完成就嫁给他,最后一个条件就是去海边玩,等孟姜女去海边的时候,突然跳海,龙王就把他给救了,秦始皇也没有得到她,“因为你小子说要一百个字,这个故事太长了,我就略了许多,打字很累的,望采纳“
三年级语文民间故事 三年级语文民间故事300字(三)
信阳出土的世界上最陈的酒阳独具特色的淮上文化风情。
孔子周游列国终点、子路问津、司马光砸缸、亡羊补牢的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譬如亡羊补牢。战国时期,楚国的楚襄王(即顷襄王)是一个昏庸的国君。他父亲楚怀王是被秦国骗去而终于病死在秦国的,他即位后,对于强暴的秦国,还是毫不警惕,只知整天玩乐。大臣庄辛实在看不过去,预感楚国必定灭亡,便向楚襄王作了诚恳的谏劝,并恳请楚襄王让其躲避到赵国去。
庄辛到赵国住了五个月,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楚兵败散,楚襄王流亡到信阳长台关一带。城阳,就是现在信阳长台关下楚王城,著名的“亡羊补牢”典故就发生在这里。当时,楚王城里人心惶惶,楚国危在旦夕。楚襄王这才想起庄辛所说的一番话,果有先见之明,于是派人赶到赵国,把庄辛请回来。《战国策·楚四》:“庄辛至,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于此,为之奈何?’庄辛对曰:‘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千里,岂特百里哉……君王之事因是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饭封禄之粟而戴方府之金,与之驰骋乎云梦之中,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不知夫穰侯(魏冉)方受命乎秦王,填黾塞之内而投已乎黾塞之外。’襄王闻之,颜色大变,身体战栗。于是乃执而授之阳陵君,与淮北之地也。”黾塞,就是现在的信阳三关(武胜关、平靖关、九里关)。楚襄王终于听取了庄辛的劝告。授命为阳陵君的庄辛,凭借三关和淮河天险,力挽败局,不仅挡住了秦兵的北进,而且还收复了上蔡、陈之地。这才使楚襄王有可能在陈重新建都,使楚国的历史延长了五十五年。
信阳也是中华姓氏之根,汉姓100大姓中,黄、赖、罗、蒋等13个姓氏都源于此(如黄姓起源于潢川、罗姓起源于罗山、赖姓起源于息县、蒋姓起源于淮滨,陈姓、王姓、潘姓、孙姓、沈姓均起源于固始)。信阳地处江淮之间,是历代中原人南迁的始发地和集散地,唐朝时期光州固始籍将军陈元光率乡勇南下闽粤平定蛮苗叛乱,于当地厉行法治、开垦荒地、兴修水利,之后从家乡派遣大量百姓南下定居,故信阳享有“中原第一侨乡”之美称。
我们伟大祖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茶树的故乡。据史书记载,我国茶叶生产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之前就已开始。茶树原产于我国西南高原,随着气候以及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的发展变迁,而传到祖国各地以至外国。陈椽教授所著《茶叶通史》中就这样记载着:“西周初年,云南茶树传入四川,后往北迁移至陕西,以秦岭山脉为屏障,抵御寒流,故陕南气候温和,茶树在此生根。因气候条件限制,茶树不能再向北推进,只能沿汉水传入东周政治中心的河南(东周建都河南洛阳)。茶树又在气候温和的河南南部大别山信阳生根。”1987年,考古学家在信阳地区固始县出土的古墓中发掘有茶叶,考证距今已有2300多年,可见信阳种茶历史之悠久。
唐代,全国茶叶生产发展开始进入兴盛时期,公元760—780年间,茶圣陆羽编写的世界第一部茶书《茶经》,把全国盛产茶叶的13个省42个州郡,划分为八大茶区,信阳归淮南茶区。并指出:“淮南茶光州(今光山县)上……”。旧信阳县志记载:“本山产茶甚古,唐地理志载,义阳(今信阳县)土贡品有茶。”北宋时节苏东坡谓:“淮南茶信阳第一。”西南山农家种茶者多本山茶,色味香俱美,品不在浙闽以下。信阳对茶树生长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年平均气温为15.1℃,一般年份界于14.5℃至15.5℃之间。3月间下旬开始,日均温达10℃,可持续220多天,直到11月下旬才下降。有效积温达4864℃,80%的年份为4683℃。4至11月的月平均气温为20.7℃,最热的7月份均温为27.7℃,最冷的1月份月均温为1.6℃。信阳的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134.7mm,而且多集中在茶季。4—11月的光照时数为1592.5小时(占全年总时数的73%),太阳辐射量为89.25千卡/cm2,有效辐射量为43.74千卡/cm2。这些自然条件,都是茶树生长生育所需要的适宜范围。信阳山区的土壤,多为黄、黑砂壤土,深厚疏松,腐殖质含量较多,肥力较高,ph值在4—6.5之间。历来茶农多选择在海拔300至800米的高山区种茶。这里山势起伏多变,森林密布,植被丰富,雨量充沛,云雾弥漫,空气湿润(相对湿度75%以上)。太阳迟来早去,光照不强,日夜温差较大。茶树芽叶生长缓慢,持嫩性强,肥厚多毫,有效物质积累较多。正如群众常说的,“云雾高山有好茶”。尤其是信阳处于北纬31º43¹至32º37¹高纬度地区,年平均气温较低,很有利于氨基酸、咖啡碱等含氮化合物的合成与积累,这正是炒制优质绿茶所不能缺少的。历来为多人向往的五云(车云、集云、云雾、天云、连云)、两潭(黑龙潭、白龙潭)、一寨(何家寨),就具备这样得天独厚的典型生态环境,生产出来的信阳毛尖,内含有效物质丰富,香高味爽。据中国茶科所对车云、集云、黑龙潭等几个名山的春茶一级毛尖茶样的生化分析,氨基酸含量为3.62 —4.34%,咖啡碱4.06—4.73%,儿茶素117.71—146.38mg/g,茶多酚20.02—21.87%。茶水浸出物,一般为43%左右,高的达46.5%,高出国家标准≥39%。所以,信阳毛尖香高味浓又鲜爽,多次冲泡,香味犹存,魅力诱人。
位于豫之南的信阳,是一个山清水秀,地杰人灵的地方。我热爱我的家乡。纵古论今,这里出过诸多的名人。
1、息夫人,春秋时期息国国君的夫人,出生于陈国(今河南淮阳县)的妫姓世家,又名息妫,因容颜绝代又称为"桃花夫人"。她忧国忧民,贞洁自爱。至今,息县一带还流传着"挂灯劝息侯"和"三年不语"的故事。
2、孙叔敖,名敖字孙叔,一字艾猎。春秋时楚国期思邑(今淮滨县期思乡)人。楚庄王时任令尹。开凿"芍陂",大兴水利,大大促进了楚国的农业发展。
3、司马光,河南光山县人。宋朝宰相,小有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流传于世。其耗费30年心血,编纂完成了横跨1362年历史的巨著《资治通鉴》,影响巨大。
4、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明代信阳州人。其为官清廉,秉公直言,热爱家乡。明代文坛"前七子"、"四大家"的首领,"后七子"的开山人物。哈哈~小赞一下~他是偶先人哦~
5、宋士杰,明成化信阳州(今信阳市)人。其爱打抱不平为民告状申冤的事迹,赢得了世人普遍的赞扬和广泛的传颂。宋士杰行侠仗义,是一直被广泛传颂着的人物。
6、丁振铎(1842~1914),字声伯,号巡卿,罗山县周党黄湖人。其人刚正不阿,关心国家。光绪帝任命其为理资政院事,委以禁烟大臣兼弼德院顾问大臣等职。
三年级语文民间故事 三年级语文民间故事300字(四)
提到惠州,就会想到西湖,想到西湖,自然就不得不提起“才高八斗,风流倜傥”的苏东坡,以及他美丽多情的爱人王朝云。都说是“东坡到处有西湖”,是苏东坡成就了惠州西湖的盛名,谁又知当年,也正是西湖的美宛如丝丝凉风,抚慰着他被贬后落寞的心灵,见证了他曲折人生之途,更寄托了他真挚的爱情和永远的怀念。
要了解惠东的文化,就一定要到平海古城,这里的每一块城砖都有一段历史。平海古城作为古代海防军事重镇,峰火所及,金戈铁马。站于古城楼上,依稀可听到军队的隆隆战鼓鸣,听到劳苦大众的声声叹息,听到日本侵略者的嗜血刀音,听到东江纵队勇士的进攻号角……一次次搏杀,让古城之旅显得格处凝重。然而踏入古城门,见到一排排完整的古老建筑朴实宁静,一座座精美宗祠寺庙香火燎绕,一张张古城人笑脸真诚坦然,又不由得对那高大雄伟的城楼肃然起敬。
龙门县始建于明弘治九年(1496年),据史载:“其地为增之上龙门,故以龙门名县立”。把这块丰美的地域取名“龙门”,符其险要奇秀之实,且此地还有一个类似“鲤鱼跳龙门”的传说:古时的龙门县,不但地处偏远,而且道路崎岖难行,据说有一位士子赴考落榜,无意之中在这里逗留了一晚,梦见自己变成鲤鱼,跳跃过龙门。第二年便考中状元,于是这位新科状元又回到龙门逗留了一天才上京赴任。说也奇怪,从此之后他事事如意,在官场上更是得意非凡。就这样,人们都认为龙门是个“转运”的福地,龙门也因此名传四方。
三年级语文民间故事 三年级语文民间故事300字(五)
出自日本民间故事。 典故:从前,某地有一个贫苦的年轻人。 有一天.青年正在耕田,一只被箭射中的仙鹤飘落下来。仙鹤叫着,好像是哀求他把箭拔掉。 "真可怜,好啦好啦,再忍一下。" 说着,青年把箭拔了出来。 仙鹤像行礼表示感谢似的,来回摇摇头,高兴地飞走了。 那天过后的第三天夜里,青年正要睡觉,听见叩打前门的声音。 "这么晚了,是谁呢?" 青年开了门,只见那里站着一位令人目眩的美貌姑娘。 "我迷了路。天却黑了。实在对不起,今晚可以在这里借宿吗?" "这太难为你了,这么狭窄的地方,如果你愿意,就请住下吧。" 青年说着,请那位姑娘住下了。 以为只住一个晚上,可是姑娘要求第二天再住一宿。青年说只要你愿意,住多少天都可以。于是姑娘便一晚接一晚地位下来。最后竞提出要嫁给青年。 青年说:"嫁给我这个穷汉子,只能受苦啊。" 姑娘恳求说:"多穷都没关系,我会努力做事帮助你的。请让我作你妻子吧!" 对青年来说没有比这更高兴的事了,他欢天喜地地娶她作了新娘。 姑娘又美丽又温柔,而且很能干。青年仿佛沉浸在梦境里似的,感到幸福极了。 有一天,姑娘要求青年给她盖个织布的房间。青年就给她盖了个织布间。这回她说;"请你一定不要看我织布"。问她:"为什么?" 姑娘用异常严肃的口吻说:"不能告诉你原因。无论如何你得保证绝对不看。如果不守信用,我就不能再在你这里生活了。" 青年作了绝对不看的保证,姑娘就进了房间开始织布。不久,姑娘从房间里出来,显得有些疲倦。她微笑着将织好的布给青年看,那布质地精美如同锦缎,从来没有见过。 "请把它拿到城里去卖吧,肯定会卖个好价钱。" 听到姑娘这样说,青年便把它带到城里去卖。令人惊讶的是,城里最大的财主用难以置信的高价买下了织出的布。 青年高兴极了。回到家,他求姑娘再织一次。姑娘点点头,又走进房间织起布来。 突然,青年觉得有点奇怪。 "她怎么会织出那么精美的布呢?真想看一眼呀。" 青年想起姑娘说过,如果看了就不能再住下去的话,所以一直忍耐着。可是,终于忍耐不住,就从小缝隙向里边窥视。" "哎呀呀。" 看后他吃了一惊。原来在房间里的不是那个又美丽又温柔的姑娘,而是一只仙鹤。仙鹤正在把自己的羽毛拔下来织上去,又拨下来又织上去。 被青年看到了的仙鹤悲伤地说。"让你不要看,你到底还是看了。我是以前你救过的仙鹤。为了报恩到你这儿来的。即然已被识破,,就不能再住下去了" 说着,仙鹤留下织了一半的布,向遥远的天空飞去。" 只有仙鹤那凄凉的悲鸣,经久不息地回响在晚霞中。
他看到没饭吃的人,年轻人就跑过去较 猎人不要杀它?只要你不杀它我就把所有钱都 给你,做好的布拿来卖 仍后他取了这个女孩当老婆 老婆很会织布 织出来的布可以卖的很好 所以家中的生活就改善了 可是老婆织布的时候 和那男的说绝对不可以看他织布 男的有一天终於忍不住看了一下 发现是有一只白鹤用拔下自己的羽毛在织布
他看到没饭吃的人,年轻人就跑过去较 猎人不要杀它?只要你不杀它我就把所有钱都 给你,做好的布拿来卖 仍后他取了这个女孩当老婆 老婆很会织布 织出来的布可以卖的很好 所以家中的生活就改善了 可是老婆织布的时候 和那男的说绝对不可以看他织布 男的有一天终於忍不住看了一下 发现是有一只白鹤用拔下自己的羽毛在织布 原来他的老婆就是他救的了白鹤 最后 白鹤离开他了 大概是这样,白鹤就飞走了,因 为雪太大所以就借睡一晚。 这天很久以前,看到有一位小女孩,他都会分半个给对方,有一个非常善良的年轻人,有一天年轻人看到 一只白鹤,小女孩就帮年轻人 织布,即是他自己只有一个饭 团,听到有人敲门,要被猎人杀时
以上内容是关于三年级语文民间故事和三年级语文民间故事300字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