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歌整体有什么特点 唐代诗歌的最大特点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唐代诗歌整体有什么特点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唐代诗歌的最大特点和唐代诗歌整体有什么特点的精彩内容哦。
唐代诗歌整体有什么特点 唐代诗歌的最大特点
.唐诗是唐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时期。唐代遗留下来的诗歌将近五万首,比西周到南北朝遗留下的诗篇数目多出两三倍以上,其中著名诗人人数也大大超过了战国到南北朝所有著名诗人的总和。
唐代诗歌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①初唐诗坛的佼佼者是陈子昂。唐朝建立之初,占据诗坛的依然是南朝那种轻浮绮靡的宫体诗,直至唐高宗年间,生活遭遇、思想感情与宫廷诗人不同的陈子昂,力排梁陈“逶颓靡”的诗风,以复古为号召,主张作诗要有“风骨”,他创作的《登幽州台歌》对唐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②盛唐时期是一个诗星璀璨的时代,唐诗的发展达到了繁荣的顶峰,诗坛上名家辈出,流派众多,诗体大备。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描写了悠闲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虽然有时流露出佛老消极思想和政治上失意的情绪,但在艺术上却很有成就。他们的诗使晋宋以来形成的田园、山水诗更加丰富,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此时可以让学生回忆初中已学过的王维诗的特点。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等人的诗既描绘了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也反映了边塞军人无畏的气概、乐观的精神、思乡的情怀和将士苦乐的差异等,为唐诗增添了新鲜壮丽的色彩。盛唐时期成就最高的当属李白、杜甫。李白蔑视权贵,愤世嫉俗,向往光明,追求自由;他的诗气势磅礴,热情奔放,想像丰富,手法夸张,意境深远,具有突出的浪漫主义风格,有“诗仙”之称,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蜀道难》《望庐山瀑布》等都是千古绝唱。教师还可向学生朗诵李白的《赠孟浩然》,体会李白诗的风格。杜甫是我国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前后由盛转衰的时代,一生贫困失意,颠沛流离,因而他的诗揭露了统治阶级政治昏庸、生活腐朽,反映了下层人民在战乱前后的悲惨境遇,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国事的关怀。他的诗风深沉浓郁,跌宕有致;语言上的功力非常深厚,“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种“毫发无遗憾”的严肃创作精神,使他成为现实主义诗人的伟大代表,突出的作品有《三吏》《三别》等。
③安史之乱后,唐朝元气大伤,原来潜伏着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化,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完全取代了那种昂扬乐观的情调,在中唐时期成为主流。中唐诗人白居易等继承杜甫的传统,进一步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掀起新乐府运动,倡导诗歌沿着“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现实主义方向发展,在艺术上追求浅显平易的诗风。白居易的讽喻诗《新乐府》50首等就是这类诗的代表。
④进入晚唐时期,封建统治岌岌可危,阶级矛盾空前尖锐。国势的衰微,诗歌的风貌又为之一变。杜牧和李商隐是活跃于晚唐前期的两位成就较高的诗人。杜牧主张在文学创作上“以意为主”,反对单纯追求“文采辞句”,现实性较强。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但一直关心政治,咏史诗在其诗中占的比重较大。这两位诗人的咏史诗都反映了走向衰落的唐朝现实,但也都流露出个人失意的颓丧情绪。在艺术上,杜牧追求“高绝”,不满“奇丽”;李商隐则形成深情婉曲、典丽精工的独特风格,为我国古典诗歌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唐朝是我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流转至今的有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唐诗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的丰富内容,具有完美的艺术形式,是我国封建社会灿烂文化的一朵奇葩。
唐朝诗歌的 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1初唐诗人中,有创见的是陈子昂等,他强调诗歌思想内容,代表作是《登幽州台 歌》。
2盛唐时期,诗歌有了新的发展,才华横溢的诗人辈出。王维 以优美的山水、田园诗闻名。这时诗歌成就最高的大诗人是李白,和杜甫比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语言轻快,人称为“诗仙”;杜甫的诗歌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后人称他的诗为“诗史”,称他为“诗圣”。
3中唐时期,诗坛掀起改革浪潮。以白居易为代表的一些诗人,提倡诗歌更多地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
4晚唐时,国事日趋衰危,是多事之秋。李商隐和杜牧是这时文坛上的双壁,他们的诗里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http://wenwen.sogou.com/z/q708549348.htm?si=5
整个唐代诗歌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唐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 、晚唐等4个阶段。
①初唐诗歌。
其代表就是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滨王四人。他们的出现扩大了唐诗的范围。他们无论的写边塞,还是写送别,都有着一种雄伟和开阔的胸襟。到了初唐后期,出现了两位重要的诗人,那就是陈子昂与张若虚。陈子昂主张的是一种寄托,他的38首《感遇》,就是这一见证。然而他这一生写的最好的一首诗还是那首《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书写着不遇的悲切。张若虚的那首《春江花月夜》音调婉转,创造了非常完美的意境。陈子昂与张若虚的出现,标志着唐朝诗歌将要走向成熟。
②盛唐诗歌。
唐朝诗歌发展是在盛唐时期,这个时候出现了王维,孟浩然那善与表现山水田园的美。这个时期还有常建等与他们的文风相近。这个时候的唐诗,出现最多的当是一些描写边塞生活的诗歌了。典型代表的有岑参。
代表唐诗最高成就的诗人,是伟大的诗人李白。李白是以为性格豪迈,感情奔放的诗人。他的诗充满了盛唐社会士人的自信与抱负。
杜甫也是唐朝诗人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他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代表作有《北征》《三吏》《三别》等。
③中唐诗歌。
唐朝中期诗歌的发展走向了多元化,出现了有明确艺术的不同流派。他们中重要的代表有韩愈,孟郊。他们以追求奇怪的美,重主观,常常打破诗的界限。其中还有更多的诗人产生在这一个时期,他们有白居易,李贺,等等一些伟大的爱国诗人。
④晚唐诗歌。
唐朝的后期,出现了大量的咏史诗,杜牧,许浑是代表。晚唐艺术成就最高的要数李商隐,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他们的艺术技巧,达到了神人入化的境界,极大地扩大了诗的感情容量,为唐诗的发展做出了最后的贡献。
唐代文学中的诗歌流派和诗人
初唐:王绩 王勃 沈佺期 陈子昂 贺知章 杨炯 宋之问 张九龄 张旭 卢照邻 包融 骆宾王 张若虚 盛唐:王维 岑参 李白 杜甫 孟浩然 高适 储光羲 李颀 刘长卿 崔颢 韦应物 王昌龄 柳宗元 王之涣 王翰 中唐:元结 戴叔伦 卢纶 张籍 白居易 孟郊 李贺 钱起 王建 元稹 韩愈 郎士元 刘禹锡 贾岛
李益 张祜 马戴晚唐:杜牧 李商隐 温庭筠 韦庄 罗隐
王孟山水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这一诗派是陶渊明\谢灵运\谢药的后继者,这一诗派的诗人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在艺术风格上也比较接近,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因而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成为"王孟".
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大多运用五言格律的形式写作,在当时已极富盛名.在他的诗中有壮阔山川景色的描绘,有山林隐逸者幽居情景的描写,有旅途情景的叙述,也有田园农家的生活的反映.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诗人从大处落墨,格调雄浑,气势磅礴,洞庭湖壮丽雄伟的景色得到了含蓄而有力的表现.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诗极富诗情画意,宋代大文豪苏轼曾高度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从此,"诗中有画"就成了王维诗的定评.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变化多恣,具有不同的风格与情调.有时气魄宏大\意境开阔,有时刻画细腻,引人深思,有时生动逼真,有时含蓄凝练.王维还善于来用多种色彩,生动地表现大自然的景象,如<辋川别业>"雨中草色绿甚染,水上桃花红欲然""灰白的雨幕,碧绿的草地,粉红的桃花,交错组合,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山川春晓图,确实是诗中有画",令人陶醉.
岑高边塞诗派
中国唐代诗歌流派。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汉魏六朝时已有一些边塞诗,至隋代数量不断增多,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予以发展 , 到盛唐则全面成熟。该派诗人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其他如王之涣、王翰、崔颢、刘湾、张谓等也较著名。这些诗人大都有边塞生活体验,他们从各方面深入表现边塞生活,艺术上也有所创新。他们不仅描绘了壮阔苍凉、绚丽多采的边塞风光,而且抒写了请缨投笔的豪情壮志以及征人离妇的思想感情。对战争的态度,有歌颂、有批评,也有诅咒和谴责,思想上往往达到一定深度。其诗作情辞慷慨、气氛浓郁 、意境雄浑 ,多采用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的形式。杰出作品如高适《 燕歌行》、 岑参《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等。另外,中唐卢纶、李益也有些格调苍凉的边塞绝句。辋川别业>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初唐:王绩 王勃 沈佺期 陈子昂 贺知章 杨炯 宋之问 张九龄 张旭 卢照邻 包融 骆宾王 张若虚 盛唐:王维 岑参 李白 杜甫 孟浩然 高适 储光羲 李颀 刘长卿 崔颢 韦应物 王昌龄 柳宗元 王之涣 王翰 中唐:元结 戴叔伦 卢纶 张籍 白居易 孟郊 李贺 钱起 王建 元稹 韩愈 郎士元 刘禹锡 贾岛
李益 张祜 马戴晚唐:杜牧 李商隐 温庭筠 韦庄 罗隐
王孟山水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这一诗派是陶渊明\谢灵运\谢药的后继者,这一诗派的诗人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在艺术风格上也比较接近,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因而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成为"王孟".
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大多运用五言格律的形式写作,在当时已极富盛名.在他的诗中有壮阔山川景色的描绘,有山林隐逸者幽居情景的描写,有旅途情景的叙述,也有田园农家的生活的反映.如中的"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诗人从大处落墨,格调雄浑,气势磅礴,洞庭湖壮丽雄伟的景色得到了含蓄而有力的表现.
唐代诗歌与酒文化的关系
中国古代,诗酒联姻,密不可分,杯盏之间,清浊浓淡,折射出的是人间百态,世事沧桑。而许多诗人更是“借酒浇愁”,“酒后吐真言”,甚至“醉翁之意不在酒”,斗酒之余,即兴成诗,洋洋诗篇中,道出缕缕酒魂,令人叹为观止。台湾诗人洛夫就曾经说过:“要是拿了唐诗去压榨,起码还会淌出半斤酒来”,比喻得实在是绝妙。而品着这些酒诗的醇香,想象着曲觞流水的景象,我不禁有些醉了,比不得下面排行榜中这些酒兴诗人,千杯不醉。
第一:李白
李白素有“酒仙”的雅号,“李白斗酒诗百篇”,在他写的一千五百首诗文中,提到酒的就多达一百七十余首,可谓是酒气熏天,酒香四溢。其中有“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情冲天,“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的寂寞无奈,“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的潇洒旷达,“日暮醉酒归,白马骄且驰”的痛快淋漓,“对酒两不饮,停觞泪盈巾”的黯淡伤别,“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的凄凉悲惨……李白一生嗜酒如命,大醉无数,他在给妻子的《寄内》诗中曾说:“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而他在《襄阳行》中更是狂饮:“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一日要喝上三百杯呵,这第一酒兴诗人之荣看来是非李白莫属了。
李白酒兴指数:10
第二:杜甫
杜甫自幼好酒,有“少年酒豪”的戏称。他年少时为了饮酒可以“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当衫换酒也在所不惜,“朝回日日典春衣,每夕江头尽醉归”,到老时穷困潦倒,不得不叹道“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身”。即便如此,也还是写出了象“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千这样的古名句……当然杜甫借酒抒情的诗句也有很多:“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说的是畅饮归乡的欣喜,“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道的是颠沛流离皓首穷经的悲凉,“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写的是羁旅无涯的愁苦……把酒伤怀,怎一个“醉”字了得!
杜甫酒兴指数;9.8
第三:苏轼
苏轼性格旷达豪放,超尘脱俗,酒入其口,总会化出豪气冲天的诗句来。“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便是一例。东坡在前词中原本是感伤白法早生,功名无凭,充满了沉痛与悲凉,但是走笔至此,心思一转,“管他梦不梦呢,且喝酒去也!”心情豁然开朗,意兴豪迈风发。“明月几时有,把就问青天”,明月更古不变,人生却变化无常,诗人这把酒一问,似是问得痴了。苏子的入诗酒句实在太多,如“酒酣胸胆尚开张”、“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障泥未解玉骢娇,我欲醉眠芳草”,“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佳节若为愁?且把清尊断送秋”,“诗酒趁年华”……俯拾皆是,数不胜数。
苏轼酒兴指数: 9.5
第四:白居易
白居易自称为“醉司马”, 不仅诗韵不让李白杜甫,酒兴更不在其之下,白居易的诗篇中有关饮酒的高达800首。其中最经典、最雅致的当属《问刘十九》了:“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读着,眼前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屋内绿酒红炉,熏烟袅袅;屋外黑夜白雪,凛冽萧萧;诗人寥寥数笔将这寒夜会友,把酒言欢的温暖场面描绘得雅兴逼人。白居易一人沉浸在酒色酒香中还不过瘾,据说他还写下了《酒功赞》,并创办了诗酒会“香山九老”,与好友一道赏酒论诗。我不得不折服白居易的诗酒情怀,也领悟了他在《对酒行吟赠同志》中所写的“百事尽除去,唯余酒与诗”。
白居易酒兴指数: 9
第五:李清照
南渡女词人李清照一生坎坷漂泊,经历了国破家亡,与明诚生离死别,每每伤感愁苦,总会借酒浇愁,以酒忘情,可惜借酒浇愁愁更愁,以酒忘情情更幽。易安的诗句中,酒总是不离左右,酒量不让男儿。一首“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令人黯然神伤,“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充满了叹息哀怨。“沈醉不知归路”,“浓睡不消残酒”,“险韵诗成,扶头酒醒”,“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都写尽了诗酒飘零,缕缕相思化作了杯中清泪。而“酒意诗情谁与共?”的一声轻问更是将诗酒相依的情怀写到了极致。
李清照酒兴指数: 8.5
第六:陶渊明
陶渊明把酒比作“情人”,曰“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他的《饮酒》,更是诗中之鸿篇极品:“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细细体味,若非提壶临远,似难开阔;梦幻亦不超然。可见酒在浮想联翩、情景交融之中的“曲酵”之功何等微妙。
陶渊明酒兴指数:8.3
第七:范仲淹
范仲淹乃背诵北宋政治家、文学家,那么他的把酒临风就难免忧国忧民了:“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可见其为官的清廉,品质的高洁。“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秋未勒旧无计” 以酒抒情,杯中之物承载了思乡之情,挥之不去。“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说是儿女情长也好,说是忧国忧民也罢,总之读范公的酒诗,既有酒的醇,又有酒的忧。
范仲淹酒兴指数: 8
第八: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把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曹孟德一代枭雄,大志在怀,面对着美酒佳肴,狂饮高歌,口中念的是人生苦短,稍纵即逝,心中盘算的却是待到天下大治,山河统一,再来举杯痛饮,“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曹操酒兴指数:7.5
第九:顾炎武
顾炎武生逢明末,是著名学者,清兵南下之时,他投笔从戎奋起抗清。失败后十谒明陵,垦荒种地,不忘复兴明室。他的许多诗句都委婉表达了对故国旧主的悼念和报国无门的愁苦之情。“饮此一杯酒,浩然思故乡” ,“鲁酒千钟意不快,龟山蔽目齐都隘”, 世代变迁斗转星移不由人,可惜琼浆玉液中找不出答案。
顾炎武酒兴指数: 7.2
第十;王翰
王翰生性豪放,却也因恃才傲物而遭贬谪,他留有传世之作《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醉卧沙场,有酒当喝直需喝,虽然狂放,却也正表现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是把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颇解壮士情怀。自古中华大地英雄辈出,真不知那气贯长虹的精神,有几分是热血铸就,有几分为美酒酿成。
王翰酒兴指数:7
古时的佳酿至今已无处可寻,而佳酿制成的诗句,倒是历久弥香,愈发芳醇,品着淡淡的古风,悠悠的往事,正是“酒肠堆曲蘖,诗思绕乾坤”。
我国古代诗人,嗜酒贪杯者比比皆是,豪饮海量者更是不乏其人,酗酒本是一件不怎么光彩的事,但因为诗人好之,竟成了一桩雅事,而且还留下不少轶闻趣话。
东晋诗人陶渊明就是个十足的酒徒,放着好好的县官不当,借口不为五斗米折腰,跑回家自己酿酒赋诗去了。他在《五柳先生传》中说: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朋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他甚至把酒视为“佳人”、“情人”,朝夕相对,日咏夜吟。
在我国历代诗人当中,“酒气”最冲的恐怕要数李白了。他毕生饮酒,得意时饮,失意时也饮;求仕时饮,隐居时也饮;有钱时饮,无钱时典衣当物还要饮,真是个不折不扣的醉鬼,直饮到力士除袜、贵妃捧茶,得罪了皇亲国戚,难怪连个一官半职都没混上。到最后落得个醉醺醺水中捉月而死,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诗与李白齐名的杜甫,其酒名远不如李白,但此子嗜酒却较之李白有过之而无不及。杜甫十四五岁时酒量便大得惊人,世称“少年酒豪”。他一生仕途坎坷,郁郁不得志,生活穷困潦倒,然而却“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直到“数茎白发哪抛得,百罚深杯亦不辞”,“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身”,真有点与酒同归于尽的架势。事实上这位“酒豪”也确实是与酒同归的,公元七七零年,五十九岁的杜甫避难到湖南耒阳,为洪水所困,这时的杜甫已经是一付 “亲朋无一孚,老病有孤舟”的狼狈象了,但毕竟是位名人,耒阳县令慕其诗名,亲自送去酒肉表示慰问。杜甫已经几个月不开荤了,饥肠辘辘,见了美酒自然是一醉方休。谁知,这一醉竟醉得千古不醒。
苏轼素以诗、书、画号称“三绝”,其实他的嗜酒也堪称一绝。他的诗更是酒气醺天:“三杯卯酒人径醉,一枕春眠日亭午”,“醉眼朦胧觅归路,松江烟雨晚疏疏”……苏轼不光自己喝酒,还把造酒的技术传授给别人,在他六十二岁那年,被贬到儋州(今海南省儋县),他在那里教会许多黎族人酿酒,有一次他到一个徒弟家饮酒,竟醉得认不得回家的路,只好沿着有牛粪的路径走。事后,他还作诗自嘲:“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
酒之为害,竟没有几个诗人能察觉,就连辛弃疾也是“醉里挑灯看剑”,一味长期饮酒,直喝得患了酒疾,口渴、舌燥、嗜睡、弱视,为弃其疾,只好戒酒。五十六岁那年,辛弃疾断然戒酒,并且还作了一首题为“将止酒”的戒酒词,但在词中却仍对杯中之物恋恋不舍。辛老夫子到底是否戒掉酒瘾,由于年代久远,也就无法考证了。
在我国古代诗人中,嗜酒咏酒者不胜枚举,真是诗增酒趣、酒助诗兴,觥筹交错、酒气冲天。正应了李白的一句酒诗:“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古代著名诗词人,多官场不得志,以酒为伴,写诗词舒情怀。
唐代诗歌分期和代表诗人分别是谁
唐代诗歌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①初唐诗坛的佼佼者是陈子昂。唐朝建立之初,占据诗坛的依然是南朝那种轻浮绮靡的宫体诗,直至唐高宗年间,生活遭遇、思想感情与宫廷诗人不同的陈子昂,力排梁陈“逶颓靡”的诗风,以复古为号召,主张作诗要有“风骨”,他创作的《登幽州台歌》对唐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②盛唐时期是一个诗星璀璨的时代,唐诗的发展达到了繁荣的顶峰,诗坛上名家辈出,流派众多,诗体大备。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描写了悠闲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虽然有时流露出佛老消极思想和政治上失意的情绪,但在艺术上却很有成就。他们的诗使晋宋以来形成的田园、山水诗更加丰富,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此时可以让学生回忆初中已学过的王维诗的特点。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等人的诗既描绘了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也反映了边塞军人无畏的气概、乐观的精神、思乡的情怀和将士苦乐的差异等,为唐诗增添了新鲜壮丽的色彩。盛唐时期成就最高的当属李白、杜甫。李白蔑视权贵,愤世嫉俗,向往光明,追求自由;他的诗气势磅礴,热情奔放,想像丰富,手法夸张,意境深远,具有突出的浪漫主义风格,有“诗仙”之称,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蜀道难》《望庐山瀑布》等都是千古绝唱。教师还可向学生朗诵李白的《赠孟浩然》,体会李白诗的风格。杜甫是我国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前后由盛转衰的时代,一生贫困失意,颠沛流离,因而他的诗揭露了统治阶级政治昏庸、生活腐朽,反映了下层人民在战乱前后的悲惨境遇,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国事的关怀。他的诗风深沉浓郁,跌宕有致;语言上的功力非常深厚,“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种“毫发无遗憾”的严肃创作精神,使他成为现实主义诗人的伟大代表,突出的作品有《三吏》《三别》等。
③安史之乱后,唐朝元气大伤,原来潜伏着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化,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完全取代了那种昂扬乐观的情调,在中唐时期成为主流。中唐诗人白居易等继承杜甫的传统,进一步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掀起新乐府运动,倡导诗歌沿着“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现实主义方向发展,在艺术上追求浅显平易的诗风。白居易的讽喻诗《新乐府》50首等就是这类诗的代表。
④进入晚唐时期,封建统治岌岌可危,阶级矛盾空前尖锐。国势的衰微,诗歌的风貌又为之一变。杜牧和李商隐是活跃于晚唐前期的两位成就较高的诗人。杜牧主张在文学创作上“以意为主”,反对单纯追求“文采辞句”,现实性较强。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但一直关心政治,咏史诗在其诗中占的比重较大。这两位诗人的咏史诗都反映了走向衰落的唐朝现实,但也都流露出个人失意的颓丧情绪。在艺术上,杜牧追求“高绝”,不满“奇丽”;李商隐则形成深情婉曲、典丽精工的独特风格,为我国古典诗歌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以上内容是关于唐代诗歌整体有什么特点和唐代诗歌的最大特点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