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年俗 福建过半年的风俗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福建年俗 福建过半年的风俗的文章,本文对文章福建年俗 福建过半年的风俗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祖国各地的年俗习惯风格各异
的观点
福建莆田过年有哪些风俗?
莆田地区过年,俗称“做岁”,其风土人情独具一格。当地过年习俗丰富多彩,其中一些独特之处令人称奇。例如,大年初二这一天,莆田人通常不会外出拜访亲友,这与我国传统过年期间走亲访友的习俗大相径庭。原来,这一传统源于明朝嘉靖年间的倭寇之乱,当年倭寇侵袭莆田,造成无数家庭破碎,人们在正月初二这一天忙于料理亲友后事,因此形成了不宜外出拜访的风俗。
莆田人在腊月廿五之后,便会开始一系列过年前准备。家中大人会特别叮嘱小孩,在这段时间内不得吵架打架,大人自身也不得打骂小孩,以期新年平安和谐。年前,家家户户都会准备诸如红团、番薯起、白糕、油炸葱饼、油炸豆腐、油炸排骨、橘子和茶酒等年货,还会宰杀鸭、猪、鱼等家畜家禽,用于辞岁祭祖。
除夕之夜,莆田人家家户户都会挂上大红灯笼,灯笼上书写着主人的姓氏,灯火通明。全家人围坐一堂,共享丰盛的年夜饭,每道菜肴都蕴含着吉祥的寓意,特别是鲫鱼、虾、蟹、海蛎等海鲜,是每桌必备的佳肴。此外,厨房的水缸里还会养几条活鱼,寓意年年有余。
正月初一早晨,莆田人必吃线面,象征着长寿。早餐通常为素食,有的人家会准备水煮蛋,寓意健康长寿。新年期间,人们还会参与游春活动,前往寺庙或街头游玩,拜访亲友,放炮庆祝。
正月被誉为东方的狂欢节,各村都会举行盛大的游神活动。游神活动中,本土神明如妈祖、戏剧祖师雷海清等,以及外地忠烈如杨五郎、张巡、许远等均会被纪念。
莆田过年习俗还包括尾牙拜拜、家中大扫除、制作红团、豆腐、油炸食品、贴春联、祭祖拜天地、守岁、做大岁等。元宵节期间,家家户户会摆出供品,妈祖巡回活动人潮涌动,热闹非凡。尽管近年来大型鞭炮的燃放受到限制,但莆田元宵的热闹程度仍可持续至正月月底。
总的来说,莆田过年习俗既体现了当地人民对历史的记忆,也富含了祈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
中国哪些地方有过半年的习俗
半年节的习俗
半年节 -习俗 半年节
佳山坞“半年节”历经八百多年。
“半年节”的习俗,最早主要是福建闽南地区的漳州人和泉洲籍的同安人所过的节日。历书上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自农历元月到六月刚好半年,这个节日主要是庆祝农作的丰收,民众为了感谢天地神明与祖先的默默庇佑,使得该时节能有农硕的农作收成,生活饮食无虞 ,因而准备应节的供品祭祀而来。在台湾早期的漳州籍、同安籍人士,仍保留吃“半年圆”的习俗。先将汤圆和牲礼祭拜神明及先祖,以示谢恩之意,然后全家才共同食用,也是象征团圆的美意,所半年节又称半年圆。后来这个习俗在台湾很多地区流行起来。
由于半年节多在农历六月初一或十五祭拜,正逢汉族民间每月初一、十五拜土地公犒将的日子,所以一般多在当天准备牲礼等祭品、和半年圆一同祭拜神明和祖先的默默庇护。
半年节
“半年节”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风
说起“半年节”,话就得拉长一点。笔者所知,在萧山,除了楼塔镇佳山坞村保留这一传统习俗之外,与其相隔百步的毋岭村也有过“半年节”的习惯,过节内容和形式基本相同。惟有不同的是时间,佳山坞村是农历六月十四,而毋岭村则是农历六月初一。据说,在萧山周边诸暨、富阳等地一些乡村,也在沿袭“过半年”的风俗。另外,假如放眼全国,就会惊奇地发现在福建、广西、湖南等省的一些地方也有欢度“半年节”的传统习俗。当然,过节的时间、形式、内容,各不相同,各具特色。
福建漳州的“半年节”是农历六月十五。在闽南农村一直保持吃“半年圆”的习俗。这种圆丸只有“冬至圆”的一半大,不带汤,多染成朱红色。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添上丰盛的菜肴,合家进行半年“小围炉”。
漳州的“半年节”风俗始自明代。十五世纪明朝中叶,漳州月港成为中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一个港口,市镇繁华,倭寇海贼伺机骚扰,尤其是夏粮收成后,贼船常偷偷靠岸,突然袭击,见人便杀,见物便抢。于是,人们就安排在农历六月十五,提前过“小年”,蒸些小圆丸祈求神明保佑平安。有些家庭主妇在盘碟上将圆丸叠成山状,并在顶端放上一颗带壳的龙眼干。这“桂圆”寄托着主人“富贵”、“团圆”的愿望。
中元节
湖南益阳有个“中元节”,时间则是农历六月初六,简称六月六,为“天贶节”。始于北宋真宗年间(998-1022),“天贶”即“天赐”之意。真宗以第二次降“天书”至各地之六月六日定为“天贶节”,并于岱庙修筑“天贶殿”。湖南各地,特别是洞庭湖地区的人们将此日当作“尝新节”或“半年节”。是日,人们常以七线禾穗置于饭上蒸熟,首先敬祖宗,然后给家狗尝食,最后人们自己吃。以示不忘祖先赐福,不忘天狗从天宫偷来稻种撒播人间之恩德。传说南宋初年,洞庭湖地区农民起义首领杨么是在六月六生日。这天,特意歇战,洗晒战袍。在七仙湖区,有“六月六,晒红绿”、“人晒衣裳龙晒袍”之说。后来,在六月六这天,各地人民都有翻晒衣被和书籍的习惯。从此,寺庙祠堂也有翻晒经谱之习俗,故又称“晒谱节”。是日,人们还有洗澡、洗衣等清理个人卫生的习惯,并流传至今。
广西龙胜红瑶是瑶族的分支之一,泗水是红瑶聚居的乡。那里除了春节,红瑶还有一个重要的节日——“半年节”。农历七月十四,庄稼成熟了,而一年的收获也有了一半,自然要热烈庆贺一番,“半年节”由此而来。“半年节”那天,除了备有美酒佳肴宴请宾朋好友,还要举行一项传统的活动——“打旗公”。“打旗公”原为纪念清末泗水红瑶起义民族英雄的一项活动,后演变为一种祭祀祖先、保平安、庆丰收的传统活动,现今也成为红瑶人民一项传统体育项目。
半年节
广西资源县五排地区“六月六”。从资源县城向西南方向,沿途60多公里,设有车田、两水两个苗族乡和河口瑶族乡。历史上,这三个乡统称“五排”。在五排这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众多的传统节日中,“六月六”算得上是一个仅次于春节的隆重节日。
六月六日这天,凡是新近二三年中嫁出去的女儿,夫妻双双都要到女方家里过节,已经订婚,还未结婚的男方,也要去未来的岳丈家过节。既然要去过节,就要“送节”,即送节日礼品。送节的礼品包括鸡、鸭或新鲜的猪肉、糖、酒,但不可或缺的礼品是粽子。因此,在五排地区,最能反映“半年节”气氛的,就是六月初五“家家户户包粽粑忙”的情景。在六月初五下午,走入五排村村寨寨,扑鼻而来的是家家户户散发出来的粽子香味。
六月初六。清晨,村村寨寨杀猪的叫喊声此起彼落。之后,家家户户你一串,我一串买回猪肉。上午,通往各村的山道上,一对对身着盛装的小两口,手提鸡鸭,肩挑粽子,双双送节把娘家还;间或会看到打扮标标志志的后生,只身躲躲闪闪走在山路上,礼品遮遮掩掩装在提袋里,前去送节——孝顺未来的“泰山大人”。远远地,后生心中的“西施”早已倚门偷觑,望眼欲穿,企盼“阿哥”的到来。中午后,家家杀鸡宰鸭,酥炸蒸炒,准备丰盛的节日晚餐。节日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资源县的五排苗乡六月六,除了杀鸡杀鸭、包粽粑之外,还有一项独具特色的“洗龙身”、“晒龙袍”的地方土俗。这天,村村寨寨的年轻人和中年男女都要下河去洗澡。据传统习俗说,这天下河洗澡就如洗了龙身。龙身护体,一年都会消灾免难,祛病驱邪,保身心健康,一年平安。这天,小溪、河沟一片喧哗,洗澡人的欢笑声、喧哗声,把山雀惊得难以在山麓栖息。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福建年俗 福建过半年的风俗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福建年俗 福建过半年的风俗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