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主页 加入收藏 保存到桌面
当前位置首页综合顶不住了!高志凯引发众怒,到底谁能出面管一管?

顶不住了!高志凯引发众怒,到底谁能出面管一管?

围观:℉更新时间:2025-10-16 09:52:39

  谁来管管高志凯?他的嘴让西方招架不住!

 
> 一场国际直播论坛上,百万观众注视着,高志凯的一个问题让美国议员支吾其词,直播间陷入漫长沉默。
 
“你们坚持要卖武器给台湾,那加州人民有没有权投票决定独立?”2025年10月5日,国际直播的“全球治理与地区安全”论坛上,中国学者高志凯面对美国议员抛出了这个直击要害的问题。
 
现场空气瞬间凝固,美国代表明显不安,几秒尴尬沉默后勉强回应:“加州是美国的一部分,这个类比不合适。”却没有正面回答提问。
 
直播结束后,这段视频迅速被剪辑传播,登上全球社交媒体热搜榜,一场关于国际话语权转变的讨论就此引爆。
 
---
 
 01 舌战群雄,高志凯的“硬核”外交名场面
 
高志凯的发言风格,成了国际舆论场的一道新风景。他面对美国学者金德芳“没同意一个中国”的狡辩,毫不留情地直接怼回去:“先读读中美三个公报去”。
 
随后,他把 **“一个中国”的三条原则摆得明明白白**,让对手无从反驳。
 
当主持人插话称“统一威胁西太平洋”时,高志凯逻辑清晰地反问:“总不能说这地儿战略重要,就不是中国的吧?”这一问,问得对方哑口无言。
 
与印度学者交锋时,面对对方抛出的“麦克马洪线”,高志凯创造性提出:“既然麦克马洪这个不知名的小人物随便画了一条线,印度就奉若神明,那么今天我高志凯也来画一条线”。
 
他幽默地建议中印领土以恒河为界,**“恒河以北的土地不再属于印度”**,这一“高志凯线”让对方措手不及。
 
更有趣的是,他还追溯到唐朝的“王玄策线”,用历史事实加固自己的论点,让印度嘉宾哑口无言。
 
 02 身份揭秘,非官方背景的舆论战士
 
很多人可能误以为高志凯是中国现任外交官,实际上他已离开外交部近20年,当年最高职级是参赞,并非大使。
 
这位出生于江苏太仓的学者,从小就是学霸——15岁以高一学生身份参加高考,成为苏州外语单科状元。
 
16岁进入苏州大学英语系,21岁研究生毕业,**22岁就成为了邓小平的翻译**。1988年赴耶鲁大学深造,先后获得政治学硕士学位和法学博士学位,并成为纽约州注册律师。
 
这段辉煌的教育和工作经历,使他兼具东西方视野,熟悉国际规则,深谙辩论技巧。
 
如今,他通过BBC、CNN等国际媒体平台,用犀利幽默的语言方式反击西方媒体,虽然不在体制内,却成为国际舆论场上的中国声音。
 
 03 语言艺术,以彼之逻辑还施彼身
 
高志凯的辩论智慧在于,他不用中国官方那套话语体系,而是用西方的逻辑、国际法的规则与对方周旋。
 
在菲律宾马尼拉论坛上,他当着前总统、大使的面,直接搬出《美西条约》划东经118度线,明确指出:**“黄岩岛在西边,根本不是你们的!”**
 
他更一针见血地指出菲律宾的角色:“你们就是美国的‘搅屎棍’,别瞎掺和”。这话话糙理不糙,戳破了菲律宾依赖美国搅局南海的实质。
 
当美国前国安顾问埃利奥特·艾布拉姆斯声称“中国军事力量建设是对邻国的挑战和威胁”时,高志凯毫不含糊地回应:
 
“中国的军事建设只与一个国家对抗,那就是美国”,“**中国发展核常武器的目的就是对付美国!**”
 
这种直截了当的表达,打破了西方对中国战略意图的揣测迷雾,也让美国宣传的中国威胁论不攻自破。
 
## 04 实力背书,五千年文明的底气
 
面对美国记者试图用市场威胁施压,高志凯的回应更显硬核。对方刚提及“中国可能失去15%……”,他直接打断:“我们不在乎!”
 
他底气十足地指出:“**中国存在5000年了**,大部分时间美国还未诞生,我们照样活得很好。”“若美国想割裂市场,放马过来!人类历史上消亡的国家无数,但中国始终在这儿——”
 
这份底气源自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芯片消费市场的实力——2024年3800亿美元进口额让美国企业不敢轻举妄动。
 
正如高志凯所言,我们至今能看懂2000年前的甲骨文,这就是文明的力量。这种文明连续性赋予了中国独特的韧性,是任何新兴国家无法比拟的优势。
 
## 05 争议与思考,多元声音的国际回响
 
高志凯的一些言论也引发争议。比如在一个论坛中,他直接将乌克兰现政府定性为“伪政府”。
 
这一言论即使俄罗斯方面也未曾提出,而且**乌克兰是联合国正式成员国**,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承认。
 
这种越位表态引发了舆论哗然,也让不少人质疑其言论的边界在哪里。
 
但不可否认,高志凯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国际话语的转型——从以前的克制变得更为直接。
 
他的“敢说”填补了**中国民间声音在国际舆论场的空白**,用非官方话术补足了外交的软边界。
 
---
 
有网友评论道:“高志凯狂吗?怎么就没觉得呢?”在西方看来他或许确实“狂妄”,但仔细听听他的言论,从来都是摆事实、讲道理,有理有据,有利有节,用规矩讲规矩,只是一个个都戳到了对方的心窝里。
 
从1840年签订不平等条约,到今天中国学者当众向美国发声提问:“你能做的,为什么我们不能?”这不仅仅是外交语言的变化,更是国家姿态的变化。
 
高志凯的提问,问到了核心问题,也表达了中国的立场:这不是挑衅,而是我们终于敢将问题摆在明面上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