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主页 加入收藏 保存到桌面
当前位置首页论文会计论文我国A股上市公司综合收益价值相关性研究:变化趋势与项目差异

我国A股上市公司综合收益价值相关性研究:变化趋势与项目差异

绝世法诀围观:℉更新时间:2021-12-20 13:28:11

我国A股上市公司综合收益价值相关性研究:变化趋势与项目差异

第1章 引言作为整篇论文的导入,这一章从论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展开,通过对目前为止相关文献的整理,挖掘出论文研究更深层次的原因,并在第二部分予以说明;接下来介绍了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该部分将整篇论文的构架进行了梳理;第四部分是论文的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这既是对上文研究意义的回应,也让论文读者对该文的行文思路有个大致了解。1.1 研究背景及意义财务报表反映的企业经营业绩状况一直以来都是财务报表使用者关注的重要信息,利润表作为直观反映企业经营盈亏的报表更是投资者等财务信息使用者重点关注的对象。传统净利润指标以历史成本为基础,通过确认已实现的损益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它是对企业历史财务状况的总结。然而,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特别是股份制公司市场份额的提高,会计目标从受托责任观;转向决策有用观;,在受托责任观;下,财务报表使用者更多地使用报表信息评价公司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而在决策有用观;下,他们转而关注那些对自身决策比较有用的信息,传统利润表的缺点也开始暴露出来。近年来,随着金融工具的发展、企业经营活动的多样化以及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出现,传统利润表便更加不能满足财务信息利益相关者的使用需求了。传统利润表只反映了企业已实现的经营损益,而会计核算中的利得和损失包括两个部分:直接计入损益的利得和损失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也就是说,传统利润表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排除在外,而这一部分正是企业已确认但未实现的损益,它是企业未来的可能损益,因此传统利润表并没有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不管是金融工具还是公允价值的计量方式,其都较早地出现在资本市场较发达的欧美国家,面对此种情况,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委员会和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相继提出了不同的应对措施,并且提出了综合收益这一具有宽泛意义的概念。.........1.2 文献综述通过对文献的整理,我们能更好地了解论题的已有成果和论文研究问题所处范畴。由于综合收益是某种形式的会计盈余,论文从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着手,引申至综合收益。由于综合收益的含义丰富,其影响比较广泛,因而学者们对它的研究也是多方面的,比如综合收益与业绩报告(CFA1993)、综合收益的价值相关性、综合收益与收益预测和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等等。为更贴合论题,在综合收益的有用性这方面,文献梳理以综合收益的价值相关性为主。会计信息是指能够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等情况的可计量信息,用以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其有用性主要体现在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上。由于投资者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只有当会计信息与股价或股票收益率之间存在某种联系时,这些信息才能够影响他们的决策。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细化,学者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价值相关性展开了研究,这也拓展了我们对会计信息有用性的理解。其一是关联研究,这一方法主要是进行新、旧准则的对比研究,即相较于旧准则,新准则是否会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是否能提高决策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其二是增量关联研究,该方法是在特定条件的基础上,研究单个变量的增量价值相关性;最后是信息含量研究,主要研究某一会计信息出现前后几天股价是否发生异常变化,如果存在,则证明该会计信息具有价值相关性。Ball 和 Brown (1968),Beaver (1968)是早期对会计盈余进行价值相关性研究的文章,两篇文章分别采用事件研究法和关联研究法检验会计盈余信息与股价变动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为了更好地测量股价变动的原因,Ball和Brown (1968)以非正常收益指标代替股价,发现股价确实会随着未预期盈余同步上下波动;Beaver (1968)在研究会计盈余与股价之间的关系时,将盈余信息含量用异常报酬率方差进行度量,发现在会计盈余信息公告的前后 8 周,股价的波动与没有会计盈余信息公告之时的差异巨大,两者之间有 1. 67 倍的差距,因此认为会计盈余具有价值相关性。此外,ormendi 和 Lipe(1987)用盈余反应系数(ERC)①研究了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发现盈余反应系数与盈余持续性同向变化,具有正相关关系。眼光放回国内,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赵宇龙(1998)也尝试用事件研究法探讨我国上市公司年度会计盈余数据的披露与股票非正常报酬率的关系,并得出了与国外相关研究相同的结论,即披露的会计盈余信息会影响股价的变动,其具有信息含量。此后,孟焰、袁淳(2005)通过对比盈利公司和亏损公司的数据发现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在盈利公司的表现要明显高于亏损公司。万宇洵等(2007)从综合观念的角度把盈余当作是经营现金流量与应计利润之和,验证了会计盈余比现金流量更能反映股价的变动。

.........第2章 理论基础、制度背景与假设提出这一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节对经济学收益和会计学收益的含义做了解析,由此引出对综合收益概念与内容构成的解析与图解,以便大家更直观地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接着,从国际与国内两个角度阐述了综合收益列报的制度背景,说明了综合收益列报的报表和项目的变动情况。最后,通过对理论的阐述推导出论文的三组假设。2.1 综合收益的提出与概念界定对收益的定义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经济上的收益,一种是会计上的收益。经济收益是经济学上的收益概念,其含义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段的变化。亚当·斯密(Adam Smith)最早将经济收益定义为以不侵蚀资本为条件的前提下财富的增加;①。其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在财富的增加;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值收益;的概念;欧文·费雪(Irving Fisher)则把经济收益概括为精神收益、实际收益和货币收益三个方面,其实际收益;成为关注的重点;林德赫尔(Linde hall)认为收益是利息,而经济收益是某一期间将要发生的消费和储蓄之和;在上述观点的基础上,.R 希克斯(.R.Hics)发展了经济收益的理论,认为经济收益是在期末和期初保持同样富裕程度的情况下,独自一人可以消费的最大金额;②。这一概念被经济学家广泛认可和接受,成为经济收益的主流观点。总的来说,经济收益是以保全实物资本为前提,也就是只有在期初和期末实物资产的价值相等的情况下才可能有经济收益,并且,在该种收益下,企业所有资产都被当作是产生收益的来源,当企业实物资产的价值发生变动时就会确认收益。会计收益则是某一期间净资产现时价值变动的结果,这样就使得企业的真实收益和企业资产的现行成本都能够通过货币价值调整反映出来,体现的是当下会计计量的资产负债观;,而且它还将企业已实现和未实现的损益全都包括在内,不仅比较全面地反映企业资产收益的真实情况,而且也为财务报表的信息使用者们提供了更为可靠和相关的信息。但是,和会计收益相比较,经济收益所体现的收益具有更多的预测性和主观性,不如会计收益的可靠性高,因而这也就制约了经济收益在在会计理论与实务中的发展与应用。........2.2 综合收益列报的制度背景综合收益的概念最早由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提出,随后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综合收益在欧美国家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其披露方式和内容也经历了多次变更,之后我国也做出了相关会计准则的出台和修订工作。1980 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率先提出综合收益的概念,但真正要求列报综合收益或者说企业的全面业绩的是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1992 年,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在发布的 FRS3(1992)中要求企业在已有损益表的基础上,以报表的形式补充报告全部已确认利得和损失;,以全面反应企业的经营业绩。1997 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颁布的 SFAS130(1997)中明确提出了综合收益的概念,同时对综合收益的列报给出了三种情形:一、在原收益表中反映净利润和其他综合收益,并更改表名称为收益和综合收益表;,以更好的反映表中所列报内容;二、不修改原有的收益表,另外编制一张综合收益表;,用以列报净利润和其他综合收益;三、将累计的其他综合收益;披露于业主权益变动表中,这张表与我国的所有者权益表相当。此三种方式都是针对综合收益列报所做出的可行性规定。并且,该准则还规定了其他综合收益具体项目包括的主要内容①。同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修订的 IAS1(1997)中要求企业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已确认利得与损益表;中披露企业本期全部已确认的利得和损失。2007 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在 IAS1(2007)中首次引入了综合收益;的概念,并正式提出综合收益表思想。该准则对其他综合收益也进行了定义,并把五个项目②作为其主要内容。2008 年,IASB 和 FASB 在《对于财务报表列报的初步意见征求稿》中要求统一综合收益的列报,取消原来给出的三种列报形式,将综合收益列报于综合收益表。2021 年,IASB 修订的 IAS1(2021)和 FASB 发布的 ASU No.2021-05 又先后对综合收益的列报做出了规定,但其列报形式基本保持一致:列报内容为综合收益、净利润和其他综合收益及其各个组成部分。并可选择一表法(综合收益表)或二表法(收益表和综合收益表)进行列报。但 IAS1 要求同时披露其他综合收益中可重分类和不可重分类进入损益的项目。而 ASU No.2021-05 则只要求列报可重分类进入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2021 年 2 月,FASB 在更新的会计准则 ASU No.2021-02 中也没有改变其对其他综合收益的列报要求。由此可见,在对可重分类和不可重分类进入损益项目的披露问题上两者存在着不同,这也表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者们还没有就其他综合收益的披露方式达成一致意见。...........第 3 章 研究设计....193.1 相对与增量价值相关性的衡量方法 ............. 193.2 模型设定和变量选取 ....... 203.2.1 模型的设定....... 203.2.2 变量的选取....... 223.3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23第 4 章 实证结果及分析............24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244.1.1 总样本与分阶段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244.1.2 两类其他综合收益的描述性统计........... 254.2 相关性分析 ............. 264.3 实证结果及分析 ..... 274.3.1 综合收益价值相关性的静态分析........... 274.3.2 综合收益价值相关性的动态分析........... 294.3.3 两类其他综合收益价值相关性的差异分析..... 314.4 稳健性检验:以价格模型代替报酬模型 ..... 324.5 实证结果分析小结 ........... 36第 5 章 研究总结....385.1 研究结论及提议 ..... 385.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39第 4 章 实证结果及分析这一章分为五个部分,论文首先对总阶段与阶段样本数据和两类其他综合收益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其次对各变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以判断多重共线性问题否会对回归结果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论文的实证分析从综合收益价值相关性的静态分析、综合收益价值相关性的动态分析和两类其他综合收益价值相关性的差异分析三个方面展开,并结合假设予以解释说明;然后用价格模型代替报酬模型对主回归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用以考察主回归结果的可靠性;最后对实证结果进行总结。4.1 描述性统计分析从表 4.1 可见,在 2007-2021 年这 9 年间,相对于其他三个变量,股票收益率(RET)的标准差最大,说明其波动较大,这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其次,净利润(NI/Pt-1)、其他综合收益(OCI/Pt-1)、综合收益(CI/Pt-1)的均值均为正值,并且其他综合收益的均值在这三者之中最小,且差距较大。在标准差下,净利润、其他综合收益和综合收益的波动都相对比较平稳,证明总体数据的波动不大,其数据的可信度较高。表 4.2-4.4 列示了 2007-2008、2009-2021、2021-2021 年这三个不同阶段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对比分析三张表可见,2007-2008 年度的股票收益率、其他综合收益和综合收益的均值、标准差、最大最小值都是这三个时间段的极值,净利润的各项指标基本与其他时间段相同,这种情况的出现与 2008 年金融危机对股市的影响分不开,该阶段的数据可能会影响 2007-2008 这个时间段综合收益的价值相关性。从表 4.2 可见,其他综合收益的均值小于净利润,但是其标准差远远高于净利润;而表 4.3 显示其他综合收益的标准差相较于表 4.2 中其他综合收益的标准差小了很多,这主要是因为 2008 年爆发金融危机,其他综合收益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其波动较大;2009 年以后我国经济开始回暖,市场趋于稳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受市场的影响也减小了。在表 4.4 中,其他综合收益的标准差与表 4.3 中的对应数据相差不大,表明 2021-2021 年的其他综合收益受到我国 2021 年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不大。.........结论论文基于我国 A 股上市公司 2007-2021 年数据,运用报酬模型和价格模型对三组 7 个假设进行了验证,其中,第一组假设是对综合收益价值相关性的横向比较;第二组假设是对综合收益价值相关性的纵向比较;最后一组假设是对CAS30(2021)中两类其他综合收益价值相关性的检验,其结论如下:净利润作为传统报表的核心,一直以来都是财务报表使用者关注的重点,其对股价和股票收益率的影响不言而喻,但随着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广泛应用,市场金融工具的多样化,综合收益和其他综合收益的概念被提出,同时这一观念更被广大的信息使用者所接纳和运用,综合收益作为净利润与其他综合收益之和,充分反映了企业历史和未来的损益,其更全面也更具预见性,但是这种表现在CAS30(2006)实施期间并不明显,传统净利润指标仍然是财务信息使用者重点关注的信息,因而综合收益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不如净利润,但是 2009 年之后,综合收益开始作为单独的项目列报于利润表,该项信息的披露使得企业的全部收益状况呈现在财务信息使用者眼前,为他们的决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从而2009-2021 年综合收益的价值相关性均高于净利润,这说明在财务报表中列报综合收益,适应市场发展也符合投资者的投资决策需求。相对于净利润形式模型,净利润与其他综合收益形式则更能反映股票收益率和股价之间的关系,因为其他综合收益是企业未来可能的利得和损失,其他综合收益具有增量价值相关性说明对其他综合收益进行列报是有意义的。基于模型和市场原因,论文运用报酬模型与价格模型对《解释第 3 号》与《通知》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理论而言,2009 年《解释第 3 号》提出综合收益的概念,并且首次将综合收益及其组成部分在利润表中单独予以列报,综合收益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在主体报表中披露应该得到了财务报表信息使用者的关注,其价值相关性应得到显著的提高。CAS30(2021)同样对综合收益的内容作出了比较大的修改,尤其是对其他综合收益的分类,该项分类使得列报的内容更加明确,这也会对财务信息使用者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实证结果并非如此。..........参考文献(略)

标签:企业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