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主页 加入收藏 保存到桌面
当前位置首页论文体育论文优秀体育硕士专业论文范文

优秀体育硕士专业论文范文

开元占经围观:℉更新时间:2021-12-19 10:44:27

优秀体育硕士专业论文范文

这是一篇体育硕士论文,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是我国38种专业学位中的一种, 2005年成立并开始招生;共有4个培养领域,分别为: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管理和社会体育指导;全国除香港、澳门和台湾外,共有63所院校开展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目前有全日制攻读、在职攻读体育硕士专业学位2种形式。(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强烈推荐一篇体育硕士论文,供大家参考。优秀体育硕士专业论文范文第一篇1 前言1.1 研究背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师资为本。本研究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山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科学、可持续发展为落脚点,以新形势下教育改革为背景,调查山东省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与职业倦怠的状况,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对策。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体育工作者能否培养一个身心健康的青少年,关键在于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教师的工作变得日益复杂,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其专业发展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在全球新一轮教育改革向纵深处发展的大背景下,社会对教师的期望,教师角色的转变,教育变革的频繁化,教师职业价值认识变化使得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已经成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目标。教师专业发展虽然经历过了从理论探讨到实践研究的漫长发展过程,并正从感性逐步走向成熟稳重,其发展之路依然漫长,因为发展永远是持续的、永恒的。教师作为一种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专门性质也有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社会、家长、学生对于老师的要求逐年提升,这使得教师群体中出现越来越多的职业倦怠者。职业倦怠;的概念一经提出,立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被视为现代社会的一种职业疾病,普遍发生于各种助人的职业当中。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助人行业,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职业倦怠造成了体育教师职业热情下降,不能很好的调适工作中的压力与忧虑。进而造成了对工作的消极应付,无法很好地完成工作中与学生的课堂教学互动,产生工作中无能为力的挫折感及自卑感。中小学教师是基础教育的中坚力量,面对的学生群体年龄较小,更需要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乃至生活中投入更多地关注和精力,职业倦怠对中小学教师的影响更应该值得关注。1.2 研究目的及意义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下教育改革中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课题,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促进教师教育发展和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基础体育教育的质量,但是目前山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并不高。虽然大都是通过师范;渠道培养出的正规军,但是随着教师教育的日益复杂,并不能很好地完全满足现阶段的教育发展形式;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作为一种隐形的伤害,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最终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探讨相应的应对措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目前国内出现诸多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但多数研究仅仅局限于对专业发展本身的理论探讨,缺乏相应的现实意义及实用价值。本研究选取中小学体育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以体育教师职业倦怠作为切入角度,对职业倦怠和专业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对职业倦怠进行实证研究,探讨目前山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整体状况及影响因素,提出预防职业倦怠的相应对策,减少职业倦怠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负面影响,同时为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相应的实证研究依据。填补体育教师职业倦怠角度下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空白,因此本研究选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研究内容有着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2 文献综述2.1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概述我国学者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并就教师专业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林崇德、申继亮等研究者在借鉴了国外认知心理学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心理学的研究视角进行实验设计探讨了教师知识、教育观念、教师监控能力等教师内在心理结构及过程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教师素质结构的相关理论,这一研究成果提供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心理学基础,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良好开端。在心理学视角研究的基础上,叶澜提出了在教育学以及伦理学视角下进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构想,从教育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构建教师专业化理论框架研究的可能,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研究结果指出,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进行专业成长或教师个体内部专业结构不断进行更新、演化以及自我丰富的过程。在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上,宋广文和魏淑华提出,教师专业发展强调教师个体的生命价值和人格价值在发展过程中的实现。研究指出,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教师主体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组成教师专业结构的各项因素中,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发展意识三方面之间应该是有机统一的,三者的共同发展才能达到教师专业发展的平衡。从目前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看来,教师专业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研究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阐释。基于个体视角研究的理论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通过系统的努力来改变专业实践以及信念,加深对学校以及学生的理解,强调从教师个人成长的角度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研究。基于群体视角的研究者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整个群体不断专业化的过程,强调的是教师整个职业群体的专业化。随着对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不断探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无论是从个人视角还是群体视角进行研究,其主要目是能够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不断成长和接受新知识的学习过程,进而促进专业学习达到专业成熟稳重的专家型教师的境界。教师专业发展在个体层面上表现为教师不断进行专业学习,完善职业生涯中的知识、专业技能的体系,获得情感和心理上的成熟稳重成长,在群体层面上就表现为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与学校以及社会的互动,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进行专业的成长,这其中又蕴含有宏观层面的政治和道德因素。2.2 教师职业倦怠研究概述学术界对于职业倦怠的研究最早开始于 1974 年。美国学者 Freudenberger首先提出了职业倦怠的概念(burnout)。职业倦怠这一概念被用来描述工作在助人行业的人们由于工作强度过高,工作压力过大而造成的一种心理上的疲惫现实。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不同助人行业工作人员的职业倦怠状况。其中,对教师这一行业职业倦怠状况的研究尤其引人注意。欧美国家研究者对职业倦怠以及教师职业倦怠进了较早的研究并且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研究者更多地关注影响职业倦怠产生的因素,研究侧重于探讨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职业倦怠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在于个体试图努力达到来自个体或社会的期望,但由于期望过高以及自身能力所限无法达到目标,由此产生了对自我的否定以及身心疲惫的现实。Freudenberger 认为,产生职业倦怠最主要的外部原因是工作强度过高造成了对个人需求的忽视。Schnob认为教师在工作中产生的压力以及教师本身的角色之间的冲突是职业倦怠产生的内部原因,教师工作压力过大造成其无法很好地胜任职业角色,而这一胜任不能又将会成为工作压力的来源。Cherniss认为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工作提供的所得与工作人员的付出不一致,工作者无法维持心理平衡,进而产生被消耗的倦怠感。耶鲁大学的Sarason从社会历史的研究角度出发,提出职业倦怠的产生不仅受到来自个体以及工作环境的影响,社会发展以及社会文化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职业倦怠的产生,职业倦怠不仅表现为个体方面的特征,同时也是社会整体现状在个人心理现实上的体现,职业倦怠是社会对个体心理的投射。..3 研究设计 ........... 193.1 研究对象............. 193.2 研究工具............. 203.3 研究方法............. 21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234.1 山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情况............. 234.2 山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 254.3 山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 325 讨论............. 395.1 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原因及表现 .......... 395.2 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对专业发展的影响 ....... 436 提议及策略6.1 正确认识职业倦怠问题作为体育教师本身,如果发现自己有职业倦怠的征兆时,应勇于面对正确认识职业倦怠现象,反思倦怠的来源,主动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主动适应社会意识,增强心里能了学会放松,自己来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克服倦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从而更好的发展。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意识应对来自社会的偏见。部分教师在面临社会偏见带来的压力时,一味地将希望寄托于社会大环境的改变,学校领导的重视等,更多地将责任归咎于社会环境,而忽视了主观能动性所能带来的改变。切实调整好心态,增强自身心理弹性,提高心理免疫水平,从自身出发,改变自身内部小环境,适应社会大环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要认识到,教师与学生是发展的共同体,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课业的同时也是在不断发展的。教师并不是在一味地牺牲自己换取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而是在于学生的互动中不断实现自己。教师的发展寓于学生的发展之中,学生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的个人成长。教师本身的专业发展过程蕴含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结论1、山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学历水平普遍较高,呈现良好态势;体育教师队伍呈现年轻化趋势,男女教师比例较为合理。2、山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呈现一般水平,职业倦怠程度尚不严重。3、在对职业倦怠三个维度水平进行研究后发现,不同性别教师在情绪衰竭以及低成就感方面呈现差异,女性教师较男性教师更易感受到职业倦怠。4、不同年龄教师在职业倦怠水平上呈现较大差异。情绪衰竭方面 31-40 岁年龄阶段的教师更容易感受到职业倦怠的影响;在去个性化方面,51 岁以上的教师更容易感受到职业倦怠的影响;在低成就感方面,20-30 岁年龄阶段的教师更容易感受到较低的成就感进而产生职业倦怠。5、不同职称的教师在职业倦怠水平上呈现一定的差异。在情绪衰竭方面,初级职称的教师更多地感受到职业倦怠的困扰。6、不同课时量的教师在职业倦怠水平上差异显著,在情绪衰竭方面,每周课时在 10-12 节的教师感受到更多职业倦怠;在去个性化方面,每周课时在 10-12 节的教师感受到更多的职业倦怠,课时量在 10-12 节的教师需要更多的关注。7、目前山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途径与过程认识较为模糊,尚未形成明确的发展路线。访谈结果显示,多数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状况评价较低,认为在专业发张方面无论是形式还是程度都比较欠缺。8、职业倦怠是影响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之一,职业倦怠影响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需要更多地关注。............参考文献(略)优秀体育硕士专业论文范文第二篇1.前言1.1 选题的依据从 2007 年实施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以来,地方政府与相关教育主管部门越来越重视体育与健康。2007 年 5 月,中共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对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青少年体育活动和竞赛,加强体育卫生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青少年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全社会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②。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改革(即新课改;)的全面推进形式下,强调更加重视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这需要体育教师的教学思想及角色的转变,特别是要树立终身体育 ;和健康第一课;的思想。随后,在 2021 年发布《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规定:为了满足学生在体育与健康方面不同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划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内容是对全体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共同要求;。就其体育教学中的手机游戏活动而言,在现在的体育教学活动当中越来越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有着更加重要的地位,运用体育手机游戏的人的数量和体育手机游戏被运用的时间也在不断增长,体育手机游戏的运用范围也在从儿童不断扩大,体育手机游戏受重视的程度也在增长。体育手机游戏作为手机游戏的一个分支,是体育教学活动中必须存在的一部分,体育手机游戏具有传授体育知识、锻炼身体、学习教育、体育娱乐等特性,能够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十分适宜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需要。以发展身心娱乐为一体,既是手机游戏的组成部分,又与体育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1.2 选题的意义自 2021 年新课改在全国实施以来,中共中央对新课改的开展全面重视,各地也十分投入这次改革,在很多地方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尤其是大部分中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新课改课程标准符合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但是随着升学和就业压力的逐年加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又卷土重来;,试着在体育课上以体育手机游戏教学的方式来锻炼学生们的身体,结合目前中学生心理、生理健康特点,进行体育手机游戏教学有其重要的意义。在中学阶段,对于学生个体而言这个特殊发展过程的时期,是学习阶段的关键期,生理发育迅速,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稳重发展的过渡期,随着升学压力的紧张加剧,课业负担的加重,当代中学生出现了很多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学校体育的发展不无关系。由于应试教育的升学因素学校体育发展滞后导致了一定程度上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没有得到同步的发展。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达不到正常良好的心理现实,发现学习动力不足,精神上萎靡不振,压力无形中越来越大,进而导致食欲不振,睡不着多梦,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厌学情绪,考试忧虑,甚至出现了与教师关系,同学关系,父母关系的格格不入等一系列问题。青少年学生对于体育手机游戏是十分喜爱的,体育活动是一种学与练、动与静相结合的体育教学,是身体与思维相结合的体育活动,通过体育手机游戏,能激发对体育的爱好和兴趣,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对于中学阶段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可尝试将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的手机游戏教学过程中,建立体育心理健康教学的科学体系,改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常识。.2.研究对象与方法2.1 研究对象本研究以贵州省息烽县 5 所中学(息烽一中、息烽二中、底寨中学、乌江复旦学校初中部和高中部、石硐中学)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手机游戏开展情况为研究对象。.2.2 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利用数字图书馆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电子资源,查找并认真研读国内外关于中学体育手机游戏教学的相关文献及其相关文章,吸取前人宝贵经验,开阔思路,归纳总结出对本研究有用的相关文章,丰富研究资料,为本研究的顺利进行奠定理论基础。2.2.2.访谈法就在中学开展体育手机游戏教学所具备的条件、欠缺的条件,及其教学现状等问题通过访谈法向贵阳市息烽县中学的学校管理人员、体育老师及学生进行咨询和交流,对中学的体育手机游戏教学现存的问题、价值和作用及其进一步完善发展等有初步了解,结合文献资料,设计出问卷。然后把初步设计出的访谈问卷给相关领域的专家评审并确定最终访谈问卷。2.2.3.问卷调查法通过查阅关于的文献与专著,结合访谈的内容,根据研究的目的和任务,遵循对于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了关于贵州省息烽县中学体育手机游戏课开展状况的调查问卷,并咨询了 8 位专家学者的意见,反复修改后,最后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形成教师调查问卷和学生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所列的各种问题基本能反映要调查的内容。问卷以贵州省息烽县中学的体育教师和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抽样调查,客观有效的反映出体育手机游戏在贵州息烽县中学开展的状况和应该采取的对策,力求调查的结果更加全面和准确。其中,抽查了息烽县的 5 所中学,主要包括息烽一中、息烽二中、底寨中学、乌江复旦学校初、高中部和石硐中学。样本的抽样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3.研究结果与分析 ...........133.1 息烽县中学对体育手机游戏运用的现状分析 .....133.2 影响息烽县中学体育手机游戏开展的因素 .........233.3 对息烽县中学体育手机游戏开展的对策.....263.4.. 利用息烽县的自然资源,运用体育手机游戏丰富课余生活 ...........294 结论........305 提议........313.研究结果与分析3.1 息烽县中学对体育手机游戏运用的现状分析被调查的息烽县中学体育教师一共 29 名,30 岁以下年龄段的有 7 人,占总数的 24%,31-45 岁的体育老师一共有 21 人,占总数的73%,46-55 岁的体育教师为 1 人,占总数的 3%,而 56 岁以上的体育教师则为0。这种情况反映了息烽县中学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偏老龄化,缺乏年轻教师,可能会导致教学的观念趋于陈旧,缺少活力,不能很快的更新教学观念,让体育手机游戏课无法很好的发展。在所调查的中学体育教师 29 人中,中专和其他学历的均为 0,大专学历人数为 8 人,占总数的 28%,本科及以上学历共 21 人,占总数的 72%,比例较高,这说明息烽县中学的体育教师学历较高,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息烽县是贵州省省会城市的一个县份,离贵阳不远,生活条件较好,能吸引高学历的教师来任教,同时也能留住学校水平高的教师。学历是体育教师知识层面体现的手段之一,渊博的知识能让体育教师的思维清晰,视野开阔,也是创编体育手机游戏的重要条件。对息烽县中学体育教师工作年限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工作年限在五年及以下占 28%,工作 6-15 年的体育教师占 62%,教龄在 16-25岁占 7%,26-35 年占 3%,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息烽县体育教师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教龄高于 5 年,有较多的教学经验,师资队伍结构稳定。结论(1)学校能认识到体育手机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但对体育手机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开展重视程度不够,学校管理部门不能及时充足的提供体育手机游戏开展所需的设施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手机游戏的开展。(2)息烽县中学体育教师的学历和专业水平有一定稳定性和高度性,能及时更新教学知识,丰富教学手段,能把体育手机游戏灵活的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去,提升学生对体育手机游戏的积极性和趣味性,达到新课改中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和思想。(3)息烽县中学多数学校课余时间较少开展体育手机游戏,对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学生来说,无法满足对体育手机游戏的需求,对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造成了一定影响。(4)由于场地、器材以及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体育教师对体育手机游戏的选择都比较偏重田径类和球类,对抗性,体操类等对场地设施要求较高的体育手机游戏的运用选择较少,体育手机游戏内容形式上比较单一。(5)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对于体育的基础知识,体育手机游戏的技巧技能和体育卫生知识的讲解较少,使得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无法满足需求。同时没有达到新课改中对理论基础知识的目标要求。(6)体育教师不能灵活因地制宜,根据息烽县的人文、自然等条件,对体育手机游戏的新颖度、趣味性进行创新,体育手机游戏缺乏创新性,不能达到运用体育手机游戏提升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参考文献(略)优秀体育硕士专业论文范文

标签: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