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主页 加入收藏 保存到桌面
当前位置首页论文文学论文新时期以来中国科幻小说中的“闯入者”模式探究

新时期以来中国科幻小说中的“闯入者”模式探究

天下第一围观:℉更新时间:2021-12-18 08:56:58

新时期以来中国科幻小说中的“闯入者”模式探究

一、新时期以来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与闯入者;模式

(一)中国科幻小说历史概述

科幻文学研究者一般认为,在西方近代科学产生以前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但我国古代文献中其实已出现了一些带有科幻因素的文字片段。国内科幻研究者公认的中国第一篇具有科幻色彩的文字是出自《列子·汤问》的《偃师》。故事中偃师制造的木偶看起来与真人无异,能唱歌、起舞,而且居然能向穆王身旁的美女眉目传情,如同有了情感。作者试图从医学和技术层面解释木偶出现生命智慧迹象的原因,而非简易归结于神仙鬼怪之力,可算是新的突破。其他古代文学作品中同样提到了一些神奇的发明,如《南史·齐本纪》中进退随心的木马、唐代张鷟《朝野佥载》中可以载人飞翔的木鸢和能伴酒的机器人 这种种包含着朴素的科学思想的发明,虽然缺乏具体原理的解释,但充分体现了古代人民的创造思维,这些可贵的思维火花在今日已经有不少成为现实。

清末民初,随着西方科学技术的输入,科幻小说也被译介、引入到中国,并且由于符合当时社会启迪民智、传播科学的需要,很快国人就抱着极大的热情开始尝试创作。1904 年, 署名为荒江钓叟;的第一部中国现代科幻小说《月球殖民地小说》问世,可惜这部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作品尚未完成。上海小说林出版社 1905 年 6 月出版的东海觉我(徐念慈)著的《新法螺先生谈》则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现代科幻小说。在积贫积弱的氛围中生长出的中国科幻萌芽难免烙上了当时社会的烙印,《新纪元》、《女娲石》、《新石头记》、《乌托邦游记》等均蕴含着一代作家对国家进步、民族兴旺的追求。

当历史进入民国时期,科幻小说在动荡时局中依然顽强生存了下来。此前研究者由于缺乏资料,对这一时期科幻的研究仅限于许地山的《铁鱼底鳃》、老舍的《猫城记》和顾均正的几篇作品。但经过不断寻觅,任冬梅等青年学者发现民国时期的科幻创作远远超过人们此前的认知:这一时期,不但有包天笑、徐卓呆等鸳鸯蝴蝶派作家在《星期》《小说月报》《新上海》《小说世界》等刊物上发表科幻小说,《科学世界》、《科学趣味》等科学期刊和一些面向学生的刊物也有相当数量的科普作品刊出。在不断更新的史料基础上,民国科幻小说研究仍然有很大空间。

............................

(二)闯入者;的概念辨析与形象分类

1. 闯入者;的概念

科幻小说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元素是异类他者;(Other),电子人、人工智能、外星人等其他智慧生命都是十分經典的科幻小说主题。罗伯特·斯科尔斯在评价《黑暗的左手》时提出,这样一种对未来的渴求和拥抱它者的愿望 无疑是所有科幻小说的主要力量。;科幻小说中屡见不鲜的异类他者具有多重含义。本文中的闯入者;主要指因时空变换而带来认知改变的他者;形象,为异质文明间比较提供了可能。这一定义同时包含了几个层面:

从叙述者身份来说,闯入者;基本以人类进入外星球或其他宇宙空间、外星人入侵地球两类故事为主。如果人类进入了外星或其他宇宙空间,那么便成为了闯入者;若是人物从其他地区进入地球,那么可以将其看做是相对于地球而言的闯入者;时间旅行造成的入侵与此类似。文中所采取的闯入者;是相对意义上的概念,具有较大的包容性。

从时空上来说,原本的本土空间;是相对稳定、保守、封闭自足的,并不强调时空距离的远近。这个相对稳定的本土空间;可以是千里之外的异国土地、多少光年以外的神秘星球、无数平行宇宙中的一个,也可以是故土、是时光倒流的几年前所构成的特定空间。王晋康小说《亚当回归》中,当王亚当 200 多年后乘着星际飞船重新回到地球,就已经成为了新智人时代的闯入者;。

闯入者;的重要标志是由人物的闯入行为带来的认知变化。以长铗小说《674 号公路》为例,外乡人用人们熟知的莫比乌斯环阐明了四维世界中的公路之谜,小镇上看似破朔迷离的事件都得到了解答。外乡人打破以往小镇居民对于 674 号公路的认知,带来了科学解释,可以说是闯入者;的代表。

又如刘慈欣在《诗云》中讲述的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故事。由恐龙组成的吞食帝国对太阳系进行资源掠夺,地球被掏空,人类被当成小家禽饲养。恐龙使者大牙将地球上的一名诗人送给神属于高级文明的超级技术掌控者,神却惊讶地发现,技术能超越所有的信念受到了挑战。闯入太阳系的超级文明和诗人李白之间,技术与艺术的差异在两种异质文明的对立中以绝对的方式呈现出来。《诗云》提供的拟换世界其实正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实世界的隐喻,技术发展到顶峰的时候,真的可以超越所有吗?是否有一天,人的精神会被无限发展的技术彻底压制?作为闯入者的神,为人类思考技术与艺术的关系、思考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提供了一面终极之镜。

..........................

二、新时期以来中国科幻小说闯入者;模式的类型

(一)异域空间:乌托邦、恶托邦与异托邦

1516 年托马斯·莫尔的小说《乌托邦》(Utopia)问世,这个词代表着一个美好然而并不存在的理想之地。而乌托邦作品着眼于人的集体存在模式,是‘真理、‘正义、‘自由、‘善良、‘幸福等的化身,表述了人类永久解决矛盾,建立一个稳定、统一的理想社会的愿望。;①乌托邦小说在西方文学传统中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七世纪希腊作家赫西俄德的《工作和日子》就描述过天神克罗诺斯统治时期的黄金时代;。乌托邦叙述和科幻小说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达科·苏恩文认为,严格而确切地讲,乌托邦小说是科幻小说的一个亚文类。但同时,乌托邦小说又不仅如此它也是科幻小说最正式和最重要的一位意识形态先祖。;最早一批的科幻小说中已经出现了乌托邦社会的影子,乌托邦叙述也始终贯穿于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之中,在 90年代的新生代科幻作家笔下,这一想象日趋多样,呈现出反乌托邦、异托邦等多种形式。

中生代科幻作家构建的乌托邦社会当以《小灵通漫游未来》为代表。闯入者;小灵通来到一座科技乌托邦中,见识到了飘行车;、去污油、人造粮食等等先进的发明,未来城在文中相当于现代工业化社会的雏形。这部小说在文革;后才得以发表,实际上小说写于 1961 年,时值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但叶永烈构思的未来城却与当时社会现实迥然不同,整个作品充斥着科学乐观主义精神和对未来的无限信心。五四启蒙运动以来,国人的理性精神觉醒,意识到人自身蕴藏的巨大力量。近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又加剧了自我信心的膨胀,认为人有能力完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韩松认为,新生代作家刘慈欣在《中国太阳》中所创设的乌托邦沿用了《小灵通漫游未来》的传统,水娃们将未来放置在无尽的星海中,准备打造新时代的技术乌托邦。知识和技术是水娃的启蒙者,提供了人类推向外发展的动力。尽管 90 年代中国科幻小说中的确出现了乌托邦的影子,寄托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但这些科技乌托邦出现的比重要远远少于恶托邦、异托邦图景。前人对建成乌托邦和人的理性认识的绝对信心在九十年代已经开始遭到质疑。种种与乌托邦社会相反的想象同样寄托了科幻作家们对人类未来的深刻忧思,提醒人们要时刻警惕可能到来的危机。

.......................

(二)与众不同时间:进化、退化与循环

早期人类生产生活都与自然息息相关,自然界的规律性周期变化使人们形成了循环式的时间观念。中国古代记录年、月、日、时的干支历,是由天干和地支依次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轮回。循环时间表述了对一个持久的和再现的现在的幻想,;时间的方向性被模糊了,它的流动不存在终极目标,只是在周而复始地运动。而与这种史前社会时间的循环相对的是现代时间,现代的时间则是一种不可逆的线性时间,即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是一个进化论的时间观。它的向度是指向未来的。;随着西方计时体系的传入,与之相适应的线性时间观也随之而来。进化论式的线性时间观使对于‘未来中国的想象获得了一种现实性,因为时间是直线向前的,历史的发展是遵循进化论的,所以任何对于‘未来的想象都有可能成真,‘未来在此时获得了一种‘意义。;

所以人们在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中可以看到未来与乌托邦的接合,科技与国家前途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打造了一代人共同的民族国家想象。在线性时间知觉的指导下,人们能够清晰地辨认出过去、现在和未来,时间之河坚定向前流去的过程中,未来;成为一种带有预言性质的真实存在,提供了对于进步和发展的允诺。在小说《跨越时代的飞行宗教、理性、实践三个法庭;访问记》中,乘坐巨艇的旅行者不断穿越时间,访问了古今中外。1978 年 5 月 11 日,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对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而《跨越时代的飞行》发表于同年 9 月,可看做是对这一问题的回应。从时间轴上看,小说依照年代先后顺序描绘了三个时间不同国家场景,每一次向后飞行的见闻都暗示了社会在进步。作者试图通过宗教蒙昧到绝对理性、再到实践至上的三个社会阶段表现人类认识在不断提升,同时暗含了对文革的反思,当然小说也在国别上点出未来中国具有的优越性。

新时期以来中国科幻小说闯入者;故事模式中的三种时间类型,源自于作家们对于一个不确定的多元性世界的种种设想,时间成为不同代际作家们共同驰骋想象的重要维度。在新生代科幻作家之前,中国科幻小说在线性时间观与进化论影响的影响下,总是将未来固定在时间的刻度上,与社会发展相同步;及至新生代作家笔下,由于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更新以及作家本身的自觉追求等多方面原因,此时的线性时间已经戳破了人类不断向前发展的神话,科幻小说开始质疑人类进化的最终途径将会通往何方;循环时间干脆将未来这一向度彻底悬置,而惟其如此,人们获得了想象未来的无数种方法。

.........................

三、新时期以来中国科幻小说闯入者;模式的变迁........................... 22

(一)指向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启蒙型闯入者;故事模式..................... 22

(二)战争文化心理影响下的探索型闯入者;故事模式..................... 24

(三)追寻与漂泊主题下的探索型闯入者;模式........................... 27

四、中国科幻小说闯入者;模式的意义与局限............................... 36

(一)意义:身份与伦理层面的双重关照................................... 36

(二)反思:情节的固化与人物形象的单薄................................. 40

四、中国科幻小说闯入者;模式的意义与局限

(一)意义:身份与伦理层面的双重关照

闯入者;游离于家园之外、寻觅归宿的路途中,不可避免地要质疑自身存在的意义,探寻并试图确认自我的身份,科幻小说使得闯入者;在与他者的对峙和交汇之中不断思考自己的来处与去向。而身处后人类状况下的社会现实中,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引发的生态伦理、生命伦理与科技伦理的复杂纠葛同样值得我们关注。

1. 流散社会中的身份追寻

身份;(Identity)问题的重要性在 20 世纪以后日益凸显。身份;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通过集体、自我、社会等种种关系的融汇综合形成的。当主体在不同时间获得不同身份时,形成的统一的自我其实是一个矛盾混合体,身份认同是个体生命一生中持续变化的动态过程。当人们试图定义自身的时候,他者;不可避免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正是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差异,得以让人们确立双方之间的本质规定。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具体论述了自我与他者的具体关系,指出自我意识需要通过其他的自我意识来认识自身,只有将它的对方或差异者设定为‘非存在即‘他者,并得到‘他者的承认才能确立自己的地位。;①科幻小说的异类他者,无论是外星人、克隆人或是其他,都从另一个角度反射出人们对自身存在的认识。

从社会角度看,1978 年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中国的经济转型加剧了人口流动的速度。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长久的农耕文明延续下来的安土重迁的思想被打破,在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激励商业的发展,跨地域的人口迁移就成为一种必然。如今中国已经被经济全球化的大潮所裹挟,而其影响不仅体现在经济上,还波及到人们的精神层面、乃至社会的方方面面。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固然令人向往,但全球化可能导致的深层危机也使人担忧。全球化当然不等于‘西方化,但全球化朝着某种普适的价值规则(常常就是西方人倡导的价值)发展的趋势却是不容忽视的。不论怎样讨论,有一点可以明确:经济全球化所引发的问题绝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它正在造成几乎是每一个领域的深刻变化。它使得世界各国经济运行方式和制度安排一体化,生活样式与价值取向趋同化,甚至思维模式和都市风貌都标准化。;①

.......................

结语

科幻小说的三棱镜折射出的正是科技人社会之间复杂多变的关系,我们在对未来的观照中得以寻找今日前行之路。新时期以来中国科幻小说中的闯入者;代表着一个鲜明的他者;形象,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不同个体、族群、民族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繁多,如何对待异质文明、如何处理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关系都需要人们谨慎思考。中国新时期以来科幻小说中的闯入者;模式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科幻作家在不同时期对于宇宙、未来、人性、他者的认识变化,为我们多角度认知社会发展、人类发展起到指示作用,促使我们反思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从文学角度来看,闯入者;模式作为一种较为固定的写作范式逐渐显现出来种种弊端,提醒作家们要在不断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努力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中国科幻小说的历史不过百余年时间,与其他国家的科幻创作相比,在表现形式、思想深度上仍存在差距。然而套用何夕《伤心者》中的话,有些东西在当下注定是开不了花的,因为它是根。

中国科幻文学的根只有牢牢扎下去,才能在未来结出硕果。新时期以来的中国科幻小说创作已经显示出了这一文学类型强大的生命力,《人民文学》已刊出了科幻小说专辑,《花城》也在新媒体上推出了科幻故事空间站;。我们有理由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作家选择用科幻的方式描绘当下飞速发展的社会,也会有越来越多的读者希望透过科幻的滤镜捕捉未来的影子。头顶浩瀚星空,惟愿更多有科幻之梦的人坚持下去,在冰冷的宇宙间点燃幻想的微火。

参考文献(略)

标签: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