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主页 加入收藏 保存到桌面
当前位置首页论文文学论文悠悠私语声——张爱玲散文文学研究

悠悠私语声——张爱玲散文文学研究

万族至尊围观:℉更新时间:2021-12-18 10:02:55

悠悠私语声——张爱玲散文文学研究

这是一篇文学学校毕业论文,笔者认为作为张爱玲文学世界构成的一部分,张爱玲的散文自有其与众不同的价值和意义。中国现代白话散文兴起于五四;新文学运动期间,其时就已表现出流派林立、风格各异的局面。其时的散文写作,虽已打破中国旧散文写作传统中文以载道;的局限和束缚,提倡在写作中表现作家个性,但为时代环境所影响,大多作品中的言志;意识依旧颇为浓重。张爱玲的散文,沿袭了五四;的散文中表现个性的一面,而摒弃了对时代的参与感。

第一章 以《流言》为代表的前期散文研究

1.1 张爱玲前期散文的思想含义

张爱玲的前期散文有意消解主流意识形态中的崇高;,对世俗生活的意义给予大力肯定,构建了一种代表普通市民生活理念的生活秩序。这种构建,不仅仅是张爱玲对时代主流意识的有意疏离,更是她在对时代有了深切清醒的认识之后表现出的对人的理解和同情。回视张爱玲思想体系的生成过程,不难发现,选择对人性的同情和悲悯,与她思想意识中渗透着的荒原意识脱不开干系。

1.1.1 世俗化表现的实质解读

张爱玲对时代的感知是极具敏感性的,乱世;的处境也让她更加明白个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渺小和不堪一击。深感对时代环境的无力把控和无法预知,张爱玲索性选择对于时代背景避而不谈。出现在她散文中的,都是一些微小主题或生活事件,时代的痕迹被消解在琐碎的生活点滴中,没有崇高、缺少激情,林林总总不过是些近身切实的生活日常,使散文具有了明显的世俗化倾向。就散文的主题而言,多为身边日常琐事:吃饭、穿衣、看戏、跳舞、逛街、聊天儿。细细碎碎,却牵动着许多人的感同身受,这源于张爱玲对这些日常琐事的书写,并非是一种俯视的姿态,或带着说教的目的出发,而是把自己置身于广大的市民之中,从自身实际感受出发写自己的所观所感,使散文具有了人文关怀的特质。

张爱玲从不避讳自己对物质的喜好,曾在文章中直接表述自己的物质理想我要比林语堂还出风头,我要穿最别致的衣服,周游世界,在上海自己有房子,过一种干脆利落的生活;。她坦言自己喜欢钱,称自己是拜金主义者,承认自己是一身俗骨;,《童言无忌》直白地写自己对钱;、穿;、吃;的喜欢,《更衣记》中表现对时装潮流的关注,《谈吃与画饼充饥》中不惜篇幅地细数各种吃食,《草炉饼》是对上海沦陷时期大街上叫卖的一种饼子,在《续集自序》还前后一致地提及自己对衣和食;的重视。这确是一个真实热闹,表现实际生命;的物质世界。

........................

1.2 张爱玲前期散文的艺术特色

张爱玲前期的散文创作,更多表现出私语;性质,散文语言繁复而华丽,带有鲜明的诗化色彩,文章结构松散,远兜远转,却无凌乱之感,情感与理智融为一体,叙述、抒情、议论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充分自如地表述作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历所悟,轻巧随意的风趣和对色彩的极度敏感都造就其前期散文写作的独有个性。

1.2.1 语言的华丽与诗化

对待中国的古典文学,张爱玲与那些在新文化运动中走来的现代作家不同,她没有像他们那样对古典文学表现出拒斥的态度,反之,由于父亲的影响,她从小就深受古典文学的熏陶。张爱玲曾谈及自己于年幼时就开始阅读《红楼梦》、《西游记》等古典名著,并表示对古典文学的喜爱。此外,对于新文学和外国文学,张爱玲表现出的也同样是开放之姿,其时中国流行的通俗小说,如张恨水、老舍的作品她也都有阅读,国外如毛姆等的小说她也曾涉猎。如此深广的文学接受基础,再加上张爱玲自身的写作天赋,为她在写作中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语言便利。因此,她的文学作品中在语言艺术性方面的表现可谓多姿多彩,不仅有繁复与华丽,更兼有隽永与诗化。

她的语言像缠枝莲花一样,东开一朵,西开一朵,令人目不暇给,往往在紧要的关头冒出一个绝妙的譬喻;①,张爱玲因对语言运用的纯熟与自如,曾被冠以语言炼金师;的称谓。在她的每一篇文章里都可以读到一些闪烁着流丽之色的经典话语。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是在《天才梦》里对个体生命中如缕不绝的生活烦恼的精妙比喻与总结,也是一直被读者奉为經典的绝妙之语;无色无味,只能想象而无法具象的回忆,在张爱玲的文章中则成为了可知可感之物: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快乐,甜而怅惘,像忘却了的忧愁;;(《更衣记》)城里人的思想,背景是条纹布的幔子,淡淡的白条子便是行驰着的电车平行的,匀净的,声响的河流,汩汩流入下意识里去;,这是在《公寓生活记趣》中对人的思想意识所做的具象解释;童年的一天一天,温暖而迟慢,正像老棉鞋里面,粉红绒里子上晒着的阳光;,是《童言无忌》中对记忆里的童年下的感受性注解诸如此类的精言妙语在张爱玲的散文中还有很多很多。

.......................

第二章 张爱玲后期散文创作研究

2.1 张爱玲后期散文的思想意蕴

从早期的散文集《流言》到后期的散文创作,是张爱玲在散文写作中由空灵走向质实的转变,在具体表现上,不仅有语言上由华丽向平实的转变,还有思想上由丰盈向素朴的转变。对于外界,张爱玲向来有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离开大陆之后的种种经历,又加重了她对外界的疏离感。这种疏离感无疑对她的散文创作产生了影响,弱化了她在写作中个人主观情绪的表现,使散文呈现出较强的理性色彩。

2.1.1 素朴务实的精神实质

素朴;的文学创作理念,向来是为张爱玲所认同的。这里难免要再次提及《流言》里那篇《自己的文章》。为了回应傅雷先生对自己的批评,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对自己的写作主题和写作方向做了很明确的解释和说明,她自言写不出来时代的留念碑;样式的作品,并且只能从现代人的机智与装饰中去衬托出生命的素朴的底子;。我们可以把这篇文章视为张爱玲的自我辩白,但另一方面来说,这同样也可看作是张爱玲在文学创作中坚持的美学原则。在张爱玲看来,以战争和革命;为主题的作品往往会表现出技术成分;大于艺术成分;,这就难免会导致作品失败。这也是张爱玲之所以回避战争和革命;这样的文学主题的原因。她早先在文章中就提到过作家要写的是自己熟悉的生活,而非不切实际幻想出来的主题与内容,我认为文人该是园里的一棵树,天生在那里的,根深蒂固,越往上长,眼界越宽;,文人只须老老实实生活着。他写所能够写的,不在乎应当。;①这种对写作主题寻根式;的注重,写作态度的认真与务实,在她后期的散文创作中尤为明显。

........................

2.2 张爱玲后期散文的艺术特色

在创作中对理性的偏重,使张爱玲后期的散文明显少了一些个性上的张扬,而多了一份气质上的淡然,致使其后期散文在语言方面,有趋向平实华的表现;在写作方法上,则体现出明显的考证式写作。

2.2.1 语言风格的平实化

张爱玲离开大陆之后的散文创作,体裁上更多表现为考据随笔、书集序跋和回忆性散文等。一方面为作品的体裁所限,一方面也因张爱玲个人心境的改变,在后期的散文创作中,张爱玲不再警言妙语信手拈来,开始走向平淡自然。放弃了辞藻华美和意象繁复;,张爱玲散文的语言转向平实化。评人论事,行文之间常常是用一种客观解说的方式,个人主观评论的意识明显减弱。

《忆胡适之》是张爱玲晚期散文中个人情感色彩比较明显的作品,文章详细回忆了她与胡适的来往,自然也有感情流露之处。回忆两人最后一次谈话的情形,她写道,我也跟着向河上望过去微笑着,可是仿佛有一阵悲风,隔着十万八千里从时代的深处吹出来,吹得人眼睛都睁不开。那是我最后一次见适之先生;。②对张爱玲来说,她对胡适的感情在这句话已经得到了最好的表述。较之于《流言》中在个人感情外露时的放恣,以及在语言上的经营,这样的经典话语显得深沉而又有质感。同样是在这篇文章中,张爱玲提到胡适曾对自己的小说作出平淡而近自然的境界;的评价,而这种境界,实际上正是她在后期文学创作中所追求的一种写作理想。《忆胡适之》亦是她平淡而近自然;写作理想的实践。文中,她表述对胡适先生去世后的怀念之情,写出来的也只有看到噩耗,只惘惘的;和往往一想起来眼睛背后一阵热;,但是眼泪却也流不出来。这些经典话语读来淡淡的,仿佛并不预示着她内心有多大的悲痛,这自然不是因为她对胡适先生怀念之情不够真挚,只是那时候张爱玲的散文写作风格已经与前期大不相同,语言已经转向了平淡自然。在这篇散文的结尾,她写了短短一段适之先生不在了;,对照她在前文中曾写过的跟适之先生谈,我确是如对神明;,就可以了解此时的张爱玲已经是水波不兴,波澜不惊;,于平淡自然中自现真情。

......................

第三章 前后期散文风格成因及内在一致性......................... 23

3.1 个人经历的影响 .................. 23

3.2 社会环境的影响 .................. 25

3.3 前后期散文精神向度的一致性 .................. 28

第三章 前后期散文风格成因及内在一致性

3.1 个人经历的影响

无论是思想含义还是语言风格,张爱玲早期的散文集《流言》和后期散文之间都有着很明显的差异性,张爱玲的个人经历对这种差异性的产生有着直接地影响。亲情的失落,成为她在《流言》中表现出的私语;式写作的主要原因;后来的恋爱经历及出走,是加重她后期散文中疏离;感的内在因素。

3.1.1 亲情失落后的私语

..........................

结语

作为张爱玲文学世界构成的一部分,张爱玲的散文自有其与众不同的价值和意义。中国现代白话散文兴起于五四;新文学运动期间,其时就已表现出流派林立、风格各异的局面。其时的散文写作,虽已打破中国旧散文写作传统中文以载道;的局限和束缚,提倡在写作中表现作家个性,但为时代环境所影响,大多作品中的言志;意识依旧颇为浓重。张爱玲的散文,沿袭了五四;的散文中表现个性的一面,而摒弃了对时代的参与感。

张爱玲的散文主题多样,风格不一,前后不同时期的创作有着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又与她个人的生命体验和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以《流言》为代表的前期散文,是她对世俗生活中日常况味;的肯定,以及对人性的体谅;思想背景中的荒原意识;,则显示出她对乱世的慨叹。张爱玲后期的散文,是她疏离于外界之后更加个人化的创作。无论是前期散文中伤感短句的私语;,还是后期散文中理性质朴的自我言说,这些文字始终是她以自我生命体验为根基的一种个人式表述。在写作中,她选择自觉地与五四;以来的主流文学意识形态保持距离,一直践行着个人化的创作姿态。在主流话语之外,用自己与众不同的边缘语言和个人式表述,开创了那个时代中的私人话语空间。

张爱玲的小说是旧时代的总结,她的散文却是新时代的开启......有些人认为她的散文格调高于小说,那时因为小说于她是未完成,散文于她却是已完成,她横跨散文的现代与后现代,只要现代主义未成为过去式,张爱玲对于研究者、创作者皆有意义。;①挣脱时代处境的束缚,打破文学范式的拘囿,张爱玲在她的散文中自辟天地,开拓了一片她独有的散文园地。

参考文献(略)

标签:自己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