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主页 加入收藏 保存到桌面
当前位置首页论文文学论文路遥与李佩甫小说人物形象比较文学研究

路遥与李佩甫小说人物形象比较文学研究

得分之王围观:℉更新时间:2021-12-18 10:15:29

路遥与李佩甫小说人物形象比较文学研究

这是一篇文学学校毕业论文,本文拟采用平行比较研究的方法,立足文本,以作家笔下四类人物群像:干部群像、老一代农民群像、逃离者;群像和相关女性群像为切入点进行比较,探讨这些人物形象的异同及其形成原因。这种比较不是对文本的简易对比,而是从作家个人经历出发,进而探究其深层次心理含义,力求廓清两位具有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作家对错综复杂的农村权力关系的思考、对农民的关怀、对城市化进程的忧虑及对女性无意识的压抑等。

第1章干部群像

1.1乡村基层干部

路遥和李佩甫描绘了一系列以乡村为依托的基层干部。如路遥围绕双水村、高家村、高庙、张家堡等乡村世界,塑造了村干部田福堂、孙玉亭、高明楼等形象;李佩甫以呼家堡、扁担杨、大李庄为中心,刻画了精于权术的村干部呼天成、杨书印、麻子六爷、李治国等形象。这些基层干部大都具有以下特点:其一,精通权术,并运用关系网巩固统治地位;其二,他们运用手中的权力为自身谋利;其三,每个权力的拥有者如果一味徇私枉法,便不可能长久居于权力中心。这些村干部生于乡村、长于乡村,对土地和农民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并且农村宗族关系错综复杂,所以他们在谋取一己之私的同时又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造福一方水土和一方百姓。

对这些村干部,路遥和李佩甫并没有片面地持批判否定的态度,而是在具体的历史环境和人文环境中展现其复杂性。但路遥对村干部的描绘大多停留在表面,未做深入和系统的分析,而李佩甫更进一层,从深层次上塑造村干部贪权、谋权、揽权的形象。

1.1.1玩弄权术、巩固统治地位

尽管田福堂、高明楼,呼天成、杨书印等村干部所拥有的也只是比一般农民高一点的文化水平,村官甚至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官场中人。他们虽处于中国最低一级的权力机构,但无一例外对官场十分熟悉,善于运用官场权术,在各方势力的角逐中明哲保身,甚至坐收渔翁之利。

.......................

1.2县市级及其以上干部

除了乡村基层干部以外,县市级及其以上干部也出现在路遥和李佩甫的作品中。他们虽然也出身农村,但大多拥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视野较为开阔,处理问题的方式更为理性。尽管路遥和李佩甫都是将更多的笔触伸向农村干部,较少笔墨描绘县级以上干部。但比较而言,路遥笔下的县级以上干部几乎都是高大全一类的人物,纵使有缺点,也是生活上不值一提能被人理解甚至可用以增加此类人物贴近生活的缺点;,因而脱离实际,失去真实性和典型性。反面人物却无一丝一毫值得肯定的地方,一概否定,一坏到底。李佩甫让这些人物生长在复杂的背景之下,特殊的生存环境塑造了他们为人、为官之道。李佩甫拒绝简易粗暴地使用二元对立的态度塑造人物形象,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这类人物,展现人物的复杂性,因此他笔下的干部形象比路遥更加生动鲜活。

《平凡的世界》中,田福军、石钟、乔伯年作为正面人物形象出现,他们总是心系百姓,关注国际民生,千方百计解决民生问题。不贪权、不独断、不顾个人安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任人唯贤,不计较个人恩怨,如尽管田福军曾与冯世宽是下级与上级关系,处于对立局势,但当冯世宽变成自己下级时,田福军并不打压他,反而坦诚相待。似乎看不到这类人物身上有什么缺点,借秘书之口反映出来田福军抠脚、没有官员应有的架子;时,反而更加衬托出田福军接近底层百姓,亲民的形象;田福军被举报用公款为政府成员定制西装时,路遥仍以同情和宽容的笔触为田福军开脱:福军为这个错误而感到痛苦。他在忙乱之中竟然没有想到这是一起违纪事件__世宽为什么不事先按价向每个人收钱呢?唉,当初就不该听从生民这个馊主意;在秘书眼中乔伯年不养花反而种庄稼,不坐专车反而挤公交,不是一位位高权重的省委书记该有的表现,这恰恰是读者眼中的好官员。苗凯、高凤阁却从始至终以反面的人物形象出现,他们没有党性、不讲原则、贪图享受、以权谋私,最后也以悲剧收场。《惊心动魄的一幕》中塑造了形象高大的县委书记马延雄,在文革;动乱年代,他不顾个人安危搌转于两个敌对派系之间,并且放弃群众对他的救助,最终死在红卫兵脚下,为党和国家鞠躬尽痒死而后已。

.........................

第2章农民群像

2.1淳朴善良

尽管农民身上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他们受到压迫时逆来顺受,他们畏惧权势,他们听天由命,即鲁迅所批判的国民性;。但也正是勤劳勇敢、善良淳朴的他们支撑起中国的广大农村。他们为子女辛苦劳碌一生,不求回报;他们有着明确的是非价值判断和伦理道德,邻里间互帮互助;他们是厚道、淳朴、正直的农民。

无儿无女的德顺爷爷(《生命》),看到高加林田间劳动时折磨自己,便心生怜悯,以自己的生命体验宽慰高加林。不惧怕村支书高明楼,为髙加林说情。高加林抛弃巧珍时,他痛心地去县城批评高加林;高加林遭遇不幸回村时,他又无条件地帮助他。柳秉奎(《惊心动魄的一幕》)狭义衷肠,在派系斗争激烈的情况下不顾个人安危解救县委书记马延雄。刘蛮牛、张大等农民都得到过马延雄或多或少的帮助,因此义无反顾地加入救援马延雄的队伍。庄稼人最看重良心,他们连赶集在书记家里喝过一碗开水也念念不忘。;姑姑(《我和五叔的六次相遇》)在缺吃少喝时期想为我做顿饺子未果而自责地大哭。《在困难的日子里》中乡亲们为支持我;上学,尽管都饿得浮肿了,仍然把自己仅有的救命粮食分出来。冯玉琴(《风雪腊梅》)不畏强权、不贪图富贵,忠于本心,追求精神的畅快自由。运生母子(《青松与小红花》)不但没有因为吴月琴的政治身份;远离她,反而竭尽全力帮助她。当吴月琴出于打动要与运生结合时,运生并不乘人之危,断然拒绝。尽管小丽考上大学之后把高大年(《痛苦》)甩了,可高大年不计前嫌继续帮体弱多病的小丽母亲耕种。六婶子(《卖猪》)不仅穷苦无依靠,还要照顾得了心脏病的老伴。当她捡到公家丢失的大肥猪时,从未闪现据为己有的念头,一心想着把猪还给公家。

........................

2.2物质灾难的承受者

2.2.1面对自然灾害顽强生存

陕西和河南均多次遭受洪涝、干旱、饥荒等灾害,表现在农村更为明显。因为农民依靠土地谋生存,而农作物是最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他们在自然灾害面前束手无策,无能为力,只能默默承受。虽然农民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但他们承受各种苦难的毅力却强于常人。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记录了陕西遭受干旱的情景:从省上到地区,从地区到县上,从县上到公社,关于抗旱的文件一个接一个地往下发,号召各级领导和广大贫下中农,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看来干旱已经成为全省性的现象了。;双水村的农民田万有,将降雨的希望寄托于向诸神祈告,那带着呜咽声的信天游正是所有农民绝望的呼喊声。全村老少都集中在东拉河,他们担不动桶,就用脸盆端,用饭罐提。村里的学校也停了课,娃娃们拿着所有可以盛水的家具,参加到抗旱行列上来......这已经不是在劳动,而是在抢救生命。水啊,现在比什么都要贵重!这就是粮食,是饭,是命......;迫不得已之下,田福堂带领全村农民去豁坝,虽然结果不如人意,但表现了农民在天灾面前顽强抵抗的精神。1983年的大洪水使得死尸和绝望的活人顺水而下。牛、羊、猪、狗、鸡、鸟,有的随主人移到安全处,有的则在屋脊上和人一块待援;大部分却被水吞没,不免一死。;

李佩甫在《羊的门》开篇罗列了中原大地自春秋起至宣统三年所经历的各种天灾。信阳闹饥荒时饿死很多人,秀丫靠着强烈的求生意志逃荒到呼家堡。她为了生存,可以忍受被呼天成私自送给孙布袋,接受无爱的婚姻。二姐(《黑蜻蜓》)毫无怨言地承受着各种灾难,天下雨了,她承受着雨;天刮风了,她承受着风;;长篇纪实小说《申凤梅》,河南遭遇饥荒,农民卖儿鬻女比比皆是,农民为了生存吃树皮、草,甚至是土。在各种自然灾害面前,农民奋力挣扎,尽管有时牺牲人格尊严,有的违背人伦,但没有人消极等待。

.....................

第3章逃离者;群像...........25

3.1离乡模式下的男性逃离者..........26

3.1.1路遥:离去归来..............26

3.1.2李佩甫:离去归来再离去...........28

第4章女性群像.............37

4.1农村女性..........37

4.1.1恪守妇德的传统女性..........37

4.1.2离经叛道的女性...........41

第4章女性群像

4.1农村女性

《阁楼上的疯女人》把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分为天使型和妖妇型,所谓天使型,即遵守传统礼教、温和敦厚、逆来顺受的女性;妖妇型即反抗男权社会、颠覆男性话语的离经叛道者。路遥和李佩甫笔下的农村女性,不论是符合传统道德标准的天使型女性,还是离经叛道、被视为泼妇、荡妇的妖女型女性,都对男性无条件地依附,表现出对男性世界的归顺。她们没有自我,相夫教子、甘愿牺牲、默默奉献。

........................

结语

作为陕西和河南两大省份的文学大家,路遥与李佩甫在小说创作方面有诸多相同和相异之处。对两位作家的比较研究是一条深远宽广的道路,但学界至今未给予充分的关注和研究。在大量和反复的阅读中,笔者决定以人物形象为切入点,比较两位作家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异同点,进而探讨作家的创作动机和产生异同的深层次原因,有利于更加全面地理解二者的文学创作面貌。

路遥和李佩甫笔下的乡村干部,大多拥有自己的生存法则和处世哲学,根据自身利益决定是否执行以及如何执行国家政策。村干部以往在中国是特殊的存在,他们不列入国家编制,却牢固地掌握着农村的权力,统治着大半个中国。村干部更多的是用人治;而不是法治;治理百姓,政治改革任重道远。在此背景下,关注路遥和李佩甫笔下的乡村干部也就具有了特殊的意义。

中国社会发展至今,以农村人口居多,农村、农业、农民仍然是社会热点问题。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人民已当家作主,农村的经济状况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农民的生存现实和精神风貌却没有太大改变,他们对封建式的统治麻木不自知,习惯处于被奴役被压迫的地位。

正是因为切身体会到农村农民的落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才有青年一代源源不断地背井离乡,踏上大城市的奋斗之路。但他们在城市中跌跌撞撞既找不到归属感和认同感又无法回到农村,只能游离于城乡之间变成无家可归的人。离乡青年的增多随之导致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现象,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女性解放的口号已喊了很多年,男女平等观念越来越普及,更多的女性接受了现代化的教育。但很多女性表面上是现代人,骨子里仍是裹脚老太太。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留下男尊女卑、三纲五常思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男权思想根深蒂固,女性解放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略)

标签: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