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主页 加入收藏 保存到桌面
当前位置首页论文文学论文毕飞宇文学小说中的乡村书写

毕飞宇文学小说中的乡村书写

傲世擒龙围观:℉更新时间:2021-12-18 10:46:49

毕飞宇文学小说中的乡村书写

这是一篇研究文学学校毕业论文,笔者总结了毕飞宇乡村书写的含义与特色,并且试图指出其乡村书写在中国现当代乡土文学史的意义和书写的发展可能。毕飞宇的乡村书写还没有形成蔚然之势,但是他与众不同的书写姿态,自觉的创新意识,使他在中国乡土文学史上熠熠生辉。

第一章 乡村想象的类型

第一节 历史书写中的乡村

20 世纪 90 年代初,毕飞宇在文坛崭露头角,他早期的创作受到先锋小说的深刻影响。我不回避我的写作是从先锋小说起步的,我写小说起步晚,最早从先锋作家们的身上学到了叙述、小说修辞,我谢谢他们,他们使我有了一个高起点。;《孤岛》《明天遥遥无期》《叙述》《楚水》《充斥着瓷器的时代》等作品,都带有鲜明的先锋痕迹。这一时期,毕飞宇以语言实验和哲理思辨重构他的历史观。他的历史书写区别于传统的历史主义,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叙述,不断地解构历史,质疑历史的真实性。这种创作理念使毕飞宇沉迷于历史与奥义,专注于语言的探索,乡村成了历史书写的背景,成了他书写死亡与荒诞、思考生命意义的场阈。

一、理想乡村的寄托

以前我采取先锋的的方式写乡村,它是观念中的想象物,用虚构去解构。虽说它离生活太远,但是,在当时的文学面前,它至少接近了语言。;从毕飞宇的自述中可以看到,他从创作之初就开始了对乡村的书写,只不过这一时期的乡村与现实生活存在一定距离。他将乡村作为历史书写的载体,同时在历史叙述中实现了对理想乡村的寄托。

在历史叙述中,毕飞宇虚构了承载历史的乡村空间。《孤岛》中,他把故事放置在大清帝国时期一个叫扬子岛;的地方。这里的大清帝国和扬子岛都是虚构的,扬子岛是什么样一个地方呢?下山后的熊向魁和旺猫儿一度以为自己一下误入了蛮夷之地。光绪圣上的皇恩浩荡在这里星影不见。他俩被一群席地而跪的人弄得无比高大。;②这里就像一个世外桃源;,不受政治和世事侵扰。不同的是,陶渊明的桃花源,黄发垂髫,怡然自乐,而扬子岛有种蛮荒气息,是未经开化的乡土荒野。熊向魁在进入扬子岛时,遇到龙卷风和鳄鱼,但是鳄口逃生,化险为夷,这和《桃花源记》中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柳暗花明的方式也极为相似。陶渊明在桃花源的净土上,安放了无苛捐无劳役、无纷争无俗扰的社会理想,毕飞宇在扬子岛则填入了历史、权力、阴谋、伪善、恋爱、侠义等不同的内容。

.........................

第二节 现实书写中的乡村

1994 年写完《叙述》以后,毕飞宇开始思考未来的创作道路。1994 年,我三十岁了,我该想想未来的写作道路到底该怎样走了。但是,无论怎样走,先锋这条路我是不可能走下去了。道理很简易,路已经死了,还有一条,我再怎样弄,那也是步人后尘的。;③他逐渐由历史书写转变到现实生活,将写作降到了海拔零度以下;。④告别先锋以后,毕飞宇在创作线索、叙述语言等方面都有了变化。多层次的复杂的线索逐渐明朗,更加注重对环境、人物、故事等因素的融合,语言也由原来的张扬飞逸、充斥着哲理转向平静朴素,这些变化都透着明显的现实主义风格。我自己认定了自己是一个乡下人,但又生活在城市。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讲我是站在城市里写农村,同时我又站在农村的立场来写城市。;⑤在毕飞宇乡村的现实书写中,他的目光游移在城市与乡村之间,不断拓展着乡村书写的空间。

一、城市书写中的乡村侧影

城市脱胎于农村,没有农村,无以谈城市,所以毕飞宇的很多城市小说中,都有对乡村的审视,这种审视是通过表现在都市求生的人的生活来加以对比和突出的。在这种对照中,他表现了都市人的生存忧虑、农村人进城后的不适和生存困境、失去乡土后精神上的无所依托,以及城市化进程带给乡村和人的伤害。

《生活在天上》中的蚕婆婆被孝顺的大儿子接到城里,小说中用了很多描绘来表述蚕婆婆进入城市后的心理和身体感受。我一进城就觉得自己被什么东西运来运去的,总是停不下来。;他低下头,一不留神却发现大地从她的生活里消失了,整个人全悬了起来。;城市是什么,我算是明白了。上不了天、入不了地的鬼地方!;蚕婆婆看久了就会感受到一种揪心的空洞,一种无从说起的空洞。;①从这些描绘可以看出,蚕婆婆对于城市生活极其不适应,这让人想起茅盾《子夜》中吴老太爷初到上海,受到繁华都市的刺激而意外猝死的情节。高楼大厦拉开了人和土地的距离,失去了踏实感,电梯的快节奏让人头晕目眩,蚕婆婆只能在城市里养蚕来获取内心的安宁,但是最终的结局是,因为蚕婆婆的疏忽进不去家门,蚕在饥饿现实下挣扎着结出了不完整的茧。这既是蚕在都市的挣扎,也是人在都市的挣扎。相似的篇章还有《九层电梯》。

......................

第二章 暴力、权力与文化:乡村世界的图景

第一节 乡村的文革;暴力

文革时期,毕飞宇还是个懵懂的少年,可以说文革影响了他的童年心理。童年对人的一生影响很大,那时候世界对他的刺激常在心灵里留下永不磨灭的痕迹童年真正塑造了独自一人的灵魂,染上了永不褪色的颜色。;文革在毕飞宇记忆深处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影响。文革结束后,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开始总结文革,毕飞宇又成为了这一段文革历史的阅读者。不同视角带来不同的审美经验,加上自己与众不同的文学理念、创作立场、文学心态,毕飞宇的文革叙述有了自己与众不同的印记。毕飞宇早期写文革的作品中,例如《武松打虎》《写字》《白夜》《怀念妹妹小青》等,都是从儿童视角来展现的,他以儿童的视角观看文革和文革背景下的乡村,以儿童视角来完成情节推进和人物剖析。但是随着个人经历的不断深入,他后来的一些作品,如《玉米》《玉秀》《玉秧》《平原》等,开始摆脱单一的儿童视角,从成人视角、女性视角、流动视角等来书写文革,其中有许多情节与早期作品形成了对照,评论家张莉称之为原景记忆的反刍与重述;。

毕飞宇对乡村文革的书写,既来自童年经验,也来自文革后的生活体验。不管从何种视角、何种经验出发,毕飞宇对于乡村文革书写最大的特点就是文革的日常化。我的重点是‘文革的细化,也就是日常性,我所展示的是‘文革进入日常生活之后的状况。我所面对的不是特殊人群,比方说,被冲击的红色家庭、被打倒的权贵,我面对的只是最普通的那些人,也就是所谓的‘黎民,我感兴趣的是‘文革作为一种文化是如何进入‘黎民的婚丧嫁娶和一日三餐的。;

........................

第二节 乡村权力的三个维度

毕飞宇对于权力一直都有特别的关注,在其处女作《孤岛》中,就已经将权力与历史、人性放在一起进行观照,揭露人在权力场中互相算计、不择手段的丑态。这部小说所探讨的权力是与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的关注点不在乡村。到了他立足乡村的书写阶段,他才把权利与乡村结合在一起进行考察,关注乡村空间权利的不同样式以及乡村集体中人们对于权利的追逐和权利带给生命活、思想、人性诸方面的异变。

对于权力,毕飞宇曾经说过:权力,或者说,极权,一直是我关注的东西。我的兴奋点是在这。我是热爱权力的人,而不是相反。我希望我们自己,我作品中的人,都有我们的基本权力。;①对于权力;问题,毕飞宇更关注人人都应该拥有的权力,他不排斥权力,相反拥护权力,正是这种对权力的宽容的理解,使毕飞宇不仅将目光聚焦在权力施行者身上,更关注权力实施的对象。权力就是话语权,所以毕飞宇的小说中,权力的展现常常表现为话语权的争夺,有了说话的权力,才有了被别人倾听的资本。毕飞宇小说中乡村的权力分布,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乡村官场;权力、乡村家庭权力和乡村团体组织;权力。这三种权力往往是相互渗透的,因为在乡村,在一个相对闭塞,人们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狭小空间里,在某一方面占有了权力,往往在其他方面也占有了话语权,尤其是在官场。毕飞宇的权力书写,是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他以人们的日常行为与情感为支点,探究权力在乡村的运行法则。

........................

第三章 乡村人物.........................41

第一节 人物群像及其命运...............................41

一、孤单的少女与世故的妇女.............................41

二、成长中的少年与缺席;的父辈.....................49

第四章 乡村的叙述方式...............................69

第一节 叙述视角.................................69

一、儿童视角的选择 ...........................69

二、第二;人称的运用..........................73

第四章 乡村的叙述方式

第一节 叙述视角

..........................

结语

毕飞宇沿着自己熟悉的经验世界进发,在小说中构建了具有个人特色的的乡村世界:写乡村少年放鸭子的故事,写一位村支书和他三个女儿的事情,写下乡知青的婚姻上述事件可能很多人知道,但在当代文学的表现中却是空白一页。毕飞宇的翩然到来,摆脱了种种讲故事的既定程式,带着‘60 年代生的想象,开辟出另一种文学叙述空间。;

他把童年的记忆、成年的思索、对时代脉搏的感知,凝聚到乡村小说书写中。他从创作之初就开始了对乡村的想象,这种想象是潜意识的,毕飞宇把它们掩盖在历史、哲学的主题之下。当他开始关注现实,我理解的现实主义就两个词:关注和情结;,②他把目光投放到城市和乡村,他的乡村形象也越来越清晰。他书写记忆深刻的文革和无处不在的权力,他关注文革和权力下,人的处境和心态,他深入到人的心灵深处,探寻人性的走向,他对人物内在的深入刻画,践行了他自己的文学观;我是一个很注重现实性的写作者,我始终在问自己一个问题:现实性到底在哪里?我的答案是,在人物内部。;③他用自己与众不同的叙述方式,开始了毕飞宇式乡村版图的描绘。

费孝通说:任何对于中国问题的讨论总难免流于空泛和偏执。空泛,因为中国具有这样长的历史和这样广的幅员,所有归纳出来的结论都有例外,都需要加以限度;偏执,因为当前的中国正在变迁的中程,部分的和片面的观察都不易得到应有的分寸。;④在幅员广阔的中国大地上,对于中国乡土问题的讨论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而研究不同乡土作家的创作,正是对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探索。毕飞宇以他与众不同的表述方式,丰富了中国当代小说对于乡村书写的内容,拓展了乡村书写的空间,对于中国乡土小说的发展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略)

标签:历史